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保罗·蒂默尔1902年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的小城纽禾森,很小就拜父为师学习烤制面包,20多岁就成了训练有素的面包师。1925年,保罗·蒂默尔加入了纳粹党,成为纳粹党创始人之一。纳粹党执掌德意志后,保罗·蒂默尔便进入德国最高统帅部谍报局任职。从此以后蒂默尔不再是那个热情好客的面包师,而是作为著名的三面间谍载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谍报史册。  相似文献   

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10):64-65
在美国正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间谍机构“阿勃维尔”就已开始派遣大量间谍渗透进入大洋彼岸的美国,或招募德籍美国公民,从事各种情报搜集及阴谋破坏行动。这种做法一直持续贯穿了整个战争。总的来说,德国间谍的破坏行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特别是在美国卷入战争前,但也曾遭遇重大失败。本文主要介绍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十大德国纳粹间谍及其阴谋破坏活动是如何被抓获和侦破的。  相似文献   

3.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9):56-57
杰弗里·卡尼,作为美国空军情报人员,由于对美国体制丧失希望,继而主动投靠前东德,成为“斯塔西”情报组织最为成功的间谍,代号“小孩”,专门从事针对美国的情报侦听工作。随着东西德的统一,卡尼被美国秘密情报组织抓获并判入狱。刑满释放后,卡尼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是美国人,他一直努力,到处呼吁,以想重新获得德国国籍,但事与愿违。卡尼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间谍,目前是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成了流浪在美国的一·名“德国人’。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组织了纳粹党的冲锋 队,却因反对希特勒而锒铛入狱;他是蒋介石的高级军事顾 问,却把情报无偿送给苏联;他是德国重要的反对派人物, 却在战后的德国默默无闻。最近,俄罗斯解密的档案终于让 他浮现出来。他就是希特勒的前战友、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 问、无偿为苏联克格勃服务的代号为“朋友”的间谍——瓦 尔特·斯滕内斯!  相似文献   

5.
今日世界,以窃取科学技术情报和成果为职业的工业间谍大行其道。据西方专家透露,美、苏两国每印都要拨款250亿美元来维持本国的间谍机构的开支。两国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共达几百万人。苏联各个情报机构共有160万人,已在美国、西方国家和日本建立了2700多个秘密据点。仅在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苏联特工人员就约600人。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的日本人 日本人把对美海军情报收集的相当力量放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和墨西哥湾。日本人认为他们在美洲的情报网,需要其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间谍人员的支持。只要朝加利福尼亚地图上看一眼,就会明白他们何以把重点放在这里的理由了。美国的主要海军基地都建立在美国的太平洋沿岸,  相似文献   

7.
傲楚 《环球军事》2011,(8):54-55
二战的背后是一场场高潮迭起的谍战较量,苏联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在其中展示了高超的间谍水准。相比而言,纳粹德国在谍战中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在与盟军间谍的多次“暗战”中,失败的—抗总是德国人。以下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8.
近日,美国海军“无瑕”号间谍船在我南海水域不光彩的行为曝光后,不禁使人们回想起历史上美国间谍船的种种糗事。在世界军事斗争的大舞台上,美国间谍船就像表演灰色幽默的小丑,经常以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世界军事斗争剧情添加笑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间谍船,能够像美国间谍船那样以“大无畏”的精神前赴后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雷人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张浩间谍向来被交战国家视为“手足和耳目”,战争少不了间谍的参与。19世纪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日本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得益于日谍的情报工作。早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就选派大量日谍到中国刺探军情、政...  相似文献   

10.
"上星期,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两名日本人和一名叫艾尔·布莱克的美国公民。实际上艾尔不是特务,而是英雄,因为他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这件反间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引自1941年6月23日《泰晤士报》1941年6月23号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街头便传来报贩子的吆喝声。"看报!看报!《泰晤士报》有最新消息,著名影星卓别林的男仆布莱克原来是日本间谍!布莱克是日本间谍!"  相似文献   

11.
一封自首匿名信 1984年5月11日,珍妮打开了一封用打字机打出来的匿名信件。正是这封匿名信件引出了一件轰动全美国的间谍大案。这起间谍大案造成的后果,美国人至今仍难以弥补。信是写给联邦调查局负责人的。珍妮读了一遍,很想把它归入毫无价值文件类,但是一个侦探的责任心使她放弃了这个念头。 珍妮·福尼叶是个迷人的女郎。她体态丰满,特别引人注目。她大学没有毕业就加入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洛杉矶分局担任接待  相似文献   

12.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中的一些士兵是从德国的黑森堡雇用的。因语言不通,英军指挥官无  相似文献   

13.
“我也参加了海湾战争,只不过我的战斗岗位是在德国外交部。”这是海湾战争期间德国重大间谍案件的主角吉特勒在接受德国《明镜》杂志采访时对记者说过的话。 吉特勒1994年出狱后一直居住在非洲的加纳。在谈到他的间谍生涯时,吉特勒对德国的安全部门露出了不屑的神情。“我的间谍生涯早在向伊拉克出卖情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他向记者透露,自1987年起他就开始向埃及大量出卖德国关于中东和以色列政策的情报。对于自己7年前的行为,他丝毫不感到后悔,并用自豪的语气对记者说了上述的话。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14日,被俄罗斯总统特赦的美国人波普乘飞机离开了莫斯科,从而为一场引起轩然大波的间谍纠纷画上了句号。此前,这位美国前海军情报人员被控偷窃俄国新式鱼雷技术。俄法庭以间谍罪判处他20年有期徒刑和70亿卢布的罚金。这一事件再一次让俄罗斯人意识到,冷战虽然已经结束10年,但美国人针对俄罗斯的间谍战却从来就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5.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9):70-70
玛琳·黛德丽,德裔著名影星,希特勒为之倾倒,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称她是“第三帝国艺术界标志人物”,但她一生坚定反纳粹。1939年,黛德丽移居美国;二战爆发后热心于巡回劳军。脍炙人口的二战名曲“莉莉玛莲”就是由她唱红,德国人、美国人都爱听爱唱。对此最为狐疑的是联邦调查局,胡佛局长认为这位美女铁定是德国间谍。然而,1945年,黛德丽被美国政府授予“自由勋章”,原来她真正效忠的是美国战略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前身),其任务是用德语歌曲削弱德军官兵士气。黛德丽一生都为她曾被两个国家怀疑是间谍而引以为豪。  相似文献   

16.
1934年6月30日.纳粹德国电台播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纳粹党内二号人物,冲锋队参谋长恩斯特·罗姆被解除职务并被开除出党.当时,即使是纳粹政权的核心人物圈子内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此事的个中底细,多数人则被蒙在鼓里.那么,希特勒为何要时他唯一以"你"相称的亲密朋友.为建立纳粹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开刀呢?(一)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纳粹领袖希特勒为总理.这意味着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上台.希特勒上台后通过野蛮的恐怖手段,残酷地镇压了共产党,解散了社会民主党和其他中产阶级政党,从而实现了纳粹党的一党专政.使德国完全纳粹化.  相似文献   

17.
《环球军事》2013,(1):66-67
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曾经看过一部或多部间谍电影,阅读过不少间谍小说,但却很少有人与神秘世界的特工或间谍打过交道。因此,他们并不知道现实中的真正间谍与电影中的间谍“伯恩们”和“邦德们”有多少相近或相似的地方。这就像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们一直无法接近事实,但却一直想打探清楚这个事实。近日,英国记者彼得·泰勒有幸获准采访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将带着读者一步一步走近现实世界中的“特务”,以一窥真正的间谍世界。  相似文献   

18.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4):58-59
罗伯特·汉森间谍案曾轰动一时。在汉森10多年的间谍生涯中,由于曾担任多个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职务,可以接触到大量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绝密情报,甚至是美国政府内部最敏感、最机密的情报,所以汉森出卖的情报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让美国人触目惊心。美国联邦调查局也认为汉森间谍活动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叛国行为,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那么,他的妻子邦妮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又是如何与一个大间谍和平共处的呢?难道她就没有发现汉森的间谍行踪吗?她又是如何证明自己与汉森间谍活动毫无干系的呢?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时值俄罗斯反间谍组织成立90周年之际,俄联邦安全总局等机构在莫斯科俄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举力、了名为“反军事间谍行动90周年”展览活动,其中首次披露了充当美国间谍的前苏军少将波利雅可夫在1988年被判处死刑时的受审情形,在西方情报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波利雅可夫对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还鲜为人知,然而,他却是冷战时期西方“最成功的间谍”。美中央情报局第十六任局长沃尔西就曾自豪地说:“冷战时期所有的美国秘密特工中,波利雅可夫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20.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14):64-65
2014年2月底,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开解密了一批关于军情五处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披露了二战期间,军情五处曾秘密派遣一名特工,潜伏到在英国活动的纳粹间谍组织内部。这名特工给自己伪造了一个身份——纳粹德国派驻英国的间谍头目,通过成功实施各种欺骗手段,诱使在英国的希特勒支持分子将大量英国秘密情报汇集到他那里。实际上,这些情报最终部落入了军情五处的手中。而且,这些隐藏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德国间谍至死部不知道,他们掉进了军情五处设计的圈套,一直处于对方的严密监控之下,不明不白就做了一回“双重间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