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陆军学堂,发韧于19世纪70年代的晚清社会。它随着新型军事工业的创办而产生,并伴着军事改革的进程而发展,其广为建立则在清朝甲午战败后。由于中国近代化海军覆灭,清廷统治阶层内部的有识之士们继而把“强兵富国”的注意力转向兴建新式陆军。陆军学堂的兴起作为清末军事近代化活动中的一个新事物和大事件,虽然行程坎坷举步艰难,但是毕竟对于整个国家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以及民族和社会心理起到了不可轻视的影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丁日昌(1823年—1882年)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我国军事和国防近代化(即当时的现代化)的重要人物。他是我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人,是我国近代海军的设计者,又是改革兵制的倡议人和试行者。他历任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在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他既有关于军事国防的大量论述,又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对于丁日昌的国防近代化思想,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晚清同光年间,基于海防备虚和对西方船坚炮利的认识,清政府曾大力筹款,购船造舰,兴办近代海军。晚清筹办海军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程中清王朝新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标志着当时国防战略转变的开始,具有抗敌御侮,捍卫国家主权的性质。因此,尽管当时财政状况十分竭蹶,化费的巨额款项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三步走":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军事近代化围绕装备改革迈出第一步;甲午战争后,中国军事近代化围绕制度建军走出第二步;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军事近代化围绕思想改造跨出关键的第三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即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苏联军事改革,是在科技进步和军事革命的形势下进行的,苏军把这次改革称之为“军事技术革命影响下的苏联武装力量的根本改革”。通过这次改革,苏军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显著提高。这次军事改革,既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也有应该记取的教训。一、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军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0年代初,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时代。当时的头号强国美国,利用其科技革命的优势,加紧扩大军火工业的生产能力,扩大核武器储备。其战略空军,无人驾驶袭击兵器以及海军的威力持续增强。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尽管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军事欺骗有过相关报道,但关于在美国军舰“图森”号(CL-98)上曾经执行的一个最高机密的欺骗计划却一直被隐藏了60多年。美国军舰“图森”号上的船员中几乎无人知道他们的军舰为什么在1945年7月10日的下午突然转向,并离开第38特混舰队。直到最近,海军一级通信技术军事长托马斯·H·海尔维格在《海军历史》上才撰文揭开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实际上,这艘轻型巡洋舰当时正在执行海军第三舰队参谋长罗伯特·B·卡尼海军少将所策划的一次复杂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以编练新军为契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军事改革,军事后勤近代化也由器物层面上升到体制层面。在军事后勤指导思想、军事后勤体制和后勤保障内容以及军事后勤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近代化改革,使中国军队后勤近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实现了中国军事后勤从传统形态走向近代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在北洋政府统治的十多年时间里,由于政局的动荡,中国军事近代化建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这一时期也并不非一无所获,在非物质形态的军事学术领域,就有一些新的发展。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环境里,中国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所取得的进步,便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海军学术队伍的萎缩和研究重心的转移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海军学术界对于振兴中国海军仍抱有较大的希望。1912年8月,《海军杂志})在北京创刊,成为中国海军学术界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海军专门杂志。该刊犹如清末在日本创办的《海军》一样,以海军建设问题为其学术主题。在第…  相似文献   

9.
学界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理论模式是“中体西用”。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将“中体西用”概括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历史全程的指导理论,无法反映历史全貌,而且否定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指导理论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客观过程。单就晚清时期的近代军事变革运动而论,其指导思想亦分为前后两段,初期的指导理论是人们熟悉的“师夷长技”,甲午战后的指导理论才是“中体西用”。忽视文化观念“中本西末”与理论模式“中体西用”之间的“貌合神离”,造成了学界认识的偏差。一中国近代军事变革运动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剥夺了“惟一”的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论自强军     
十九世纪末,在江南出现了一支新式陆军——自强军。它同出现在北洋的新建陆军一起,成为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陆军。对这支当列颇受中外舆论称赞的军队,却很少有专文论及。本文拟就自强军建军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军队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予以初步的探讨,以期求教于各位。一自强军走上历史午台是洋务运动以来陆军近代化缓慢发展、变化、积累的成果。自同治初年起,清政府以“强兵”的军事目的为主发起洋务运动。在几十年的过程里,虽然较海军来说,陆军近代化进程相对缓慢,但还是有了不少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12.
1868—1889年,日本明治政府围绕“富国强兵”这一总目标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军事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创始者是才华横溢的大村益次郎(1824—1869年)。他当时任兵部大辅,执掌军事大权,其改革构想集中体现在(《兵制五大纲目》上。这个大纲勾勒了日本未来军事改革的基本方向。1869年大村遇刺身亡后,处于军事权力中枢的是山县有朋(1838—1922年)。山县1870年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后,任兵部少辅,继续推进大村益次郎业已进行的军事改革。这次改革,几乎涉及到军事系统的各个方面,使日本走上了军事近代化的道路。 (一) 一、改革军制。明治政府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废除封建  相似文献   

13.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后勤近代化建设经历了酝酿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是其酝酿时期,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开始萌芽,军队中开始引进西洋先进武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在军事工业、军队武器装备、军费收支、军事交通、医疗卫生、后勤体制等方面初步发展。中国军队开始从传统军事后勤向近代化后勤转变,为清末后勤近代化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兵建设和陆军整理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7——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大力筹建特种兵种并对其陆军进行整顿、治理的十年。在这十年中,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对特种兵理论和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对陆军的体制、编成、装备着手了调整和改革。南京国民政府力图通过这些局部的整理活动,完成中国陆军军事近代化的历史任务,以求从根本上实现中国军队“自强”的基础。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军队编成、作战思想又都是和这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形式、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由封建向近代化的转变,首先是围绕军事需要展开的。太平天国继承和发展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有识之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脉络,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军事经济方略;在军事生产、军事贸易和引进技术与人才等军事经济领域进行了难能可贵的近代化实践;通过实际战争给清政府封建军事经济以极大的冲击,迫使其一步步地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近代史上,日本的近代化政府军的建立,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虽然在幕府晚期的庆应改革中,德川幕府聘请了法国军官在横滨开办了陆军传习所,进行近代化军事教育,并设立了士官学校,招收武士子弟学习西方军事,但其编制,依然是食禄的武士阶层所组成的封建军队。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政府常备军,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建立的。1868年4月11日,最后一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在江户献城投降,结束了三百年幕府统治的历史,明治政府  相似文献   

17.
澳人利亚皇家海军为了保持自己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军事存在,突出自己的两洋战略,不断制定“蓝水海军”计划,使澳海军大步向“蓝水海军”方向发展,实现澳海军由2005年“现有舰队”到2015年“增强舰队”、2025年“未来舰队”的转变,成为真正的地区军事大国和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生活难以为继,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于挽救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封建统冶者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场所谓“御侮强兵”的军事改革运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正是在这场改革中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培养海军人才, 创办海军学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