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当时的形势是,蒋介石实行所谓“哑铃战略”,把主要兵力都派到了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刘邓大军挺进大剐山,实行中间突破,就把蒋介石“哑铃战略”的“哑铃把子”打断了,粉碎了敌人的战略企图。但是这次进军的困难很多:大别山区群众未来得及发动,部队要自筹粮食、自抬伤员,战斗间歇无休整之地,不得不进行大兵团无  相似文献   

2.
1947年下半年,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带领下转入战略进攻。在取得鲁西南大捷后,刘邓大军采取无后方的方式千里跃进大别山。以此为起点,整个南线战场逐渐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重大转变,但刘邓大军在此过程中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禹州,古时大禹治水的地方,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这里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在这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热土上,曾先后涌现出了爱国拥军模范王秀兰、子弟兵的好妈妈赵趁妮、拥军市长朱五妞等一大批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七年七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突然强渡黄河,歼灭国民党军九个半旅,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敌人被打得蒙头转向。蒋介石慌忙从各地调集重兵,企图围歼我军主力于郓城、鄄城和黄河以南狭小地域。八月初,我十一纵队和地方武装于黄河渡口佯动,造成我军北渡的假象,刘、邓却率主力四个纵队跳出敌人合围固,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的革命老区河南省光山县,是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的故乡,曾孕育了尤太忠、万海峰等一代新中国的将军。战争年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此召开了著名的“王大湾”会议,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妄图把我军消灭在大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新形势下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品牌。作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第一仗的出发地河南省正阳县,拥军支前传统薪火相传。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该县县委书记刘艳丽用实际行动打造正阳县独特靓丽的国防品牌。  相似文献   

7.
3月31日,贵州省毕节军分区组织官兵参观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这是该军分区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做‘四有’革命军人”活动的一个缩影。 毕节地区是红军长征征战地。1936年2月,贺龙、王震、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毕节军分区曾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该分区注重运用这一  相似文献   

8.
“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刘伯承元帅诗中提到的“羊山”,指的就是著名的羊山战役。此役是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千里跃进大别山前的最后一场恶战,全歼国民党军整编66师2.3万人,俘虏了该师中将师长宋瑞珂。此战结束后,刘邓大军挥戈南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上蔡县是千古一相--李斯的故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南下时,这里的干部群众曾用独轮车连接了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现任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杨松泉心系武装,情注国防,使该县民兵、预备役工作年年变样。人们由衷地感叹:咱贫困县的武装工作能驶入济南军区的快车道,全靠强军尚武的杨书记。  相似文献   

10.
<正>"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当冼星海作曲的这首耳熟能详的抗战主题歌曲响起来的时候,抗战的硝烟似乎又一次在太行山上燃起。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八路军成立8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又是一年"七一"党的生日快到了,座落在太行深处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的黄崖洞景区人头攒动,红旗招展,  相似文献   

11.
许忠伟,1930年出生,山西左权人白幼受到红色革命思想熏陶,耳濡目染共产党、八路军打击日本鬼子、保家卫国的红色事迹,逐步萌发了跟随共产党、八路军建设新中国的红心。特别是兄长参加新四军后一直查无音信,后被告知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在父亲的支持下,17岁的许忠伟参加刘邓大军,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21团2营4连当战士。  相似文献   

12.
东阿县是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胜利序幕的所在地。在这片黄河之滨的热土上,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着崇军尚武的优良传统。王启让上任伊始就深切地感到了这一点。 王启让接任东阿县委书记第二天,便驱车来到东阿县人武部。他对迎接他的政委申连秋、部长王金山说:“搞民兵预备役工作我是‘门外汉’,我今天是来当学生的!”王启让详细听取了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前的1946年,蒋介石国民党违背人民要求和平的意愿,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击,英勇搏斗,仅三年就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战争过程中,我人民军队广大指战员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结合战斗的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鲁西南战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号称刘邓大军)是实施党中央战略进攻的第一支部队,在黄河南岸的鄂城、大营、羊山等地区连战…  相似文献   

14.
地处豫鄂两省交界的河南省桐柏县,战争年代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所在地和革命老区。著名电影《小花》和影片中如泣如诉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插曲,反映的就是刘邓大军转战桐柏山时发生的故事。如今,这里的军民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双拥乐章。  相似文献   

15.
盛雷 《军事历史》2012,(1):35-40
刘邓大军抵达大别山地区之初,由于远离后方,对当地情况估计不足,加之军事斗争形势严峻,因而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受此影响,部分干部战士思想趋于保守,出现右倾错误倾向。鉴于此,刘邓大军利用战斗间隙,对部队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与政治教育,从源头上遏制了右倾错误的产生。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对右倾现象予以严厉纠正。反右倾工作不仅使部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迅速走出困境,为日后地方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邓大军抵达大别山地区之初,由于远离后方,对当地情况估计不足,加之军事斗争形势严峻,因而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受此影响,部分干部战士思想趋于保守,出现右倾错误倾向.鉴于此,刘邓大军利用战斗间隙,对部队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与政治教育,从源头上遏制了右倾错误的产生.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对右倾现象予以严厉纠正.反右倾工作不仅使部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迅速走出困境,为日后地方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4,(15):56-58
1946年9月3日至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在山东定陶一带,同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全歼国民党整编第3师等1.7万余人,并生俘该师中将师长赵锡田,取得定陶战役大捷,毛泽东主席亲自发电报嘉奖。9月10日上午,野战军司令部通知开会,各纵队首长欣然前往,大家想,打了个大胜仗,又逢中秋节,刘邓首长一定会好好犒赏大家—下。他们没有料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个“不握手会议”……  相似文献   

18.
蔡朋岑 《军事文摘》2011,(17):50-53
提前跃进1947年夏,刘邓大军渡黄河南下,胜利完成鲁西南战役,原拟先休整半个月,尔后依托豫皖苏解放区,机动于陇海路南北,以两个月的时间歼敌七八个旅,再视情况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发展.7月29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刘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  相似文献   

19.
1942年6月的一天,八路军第129师电令:指名将我调回太行军区,在武乡县蟠龙镇以南的王家格道村组建直属军区的“平射迫击炮研究班”。当时,日军企图将我军困死在太行山,在我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碉堡,对我实行封锁。敌人在每个碉堡里住个把排,甚至一个班,四周挖通外壕再拉上铁丝网。在我军缺少平射炮和炸药的情况下,要想打掉它,真还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单用步兵强攻,势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邓(小平)首长指示师炮兵主任赵章成,要他尽快想出办法用小炮代替大炮,迫击炮代替平射炮打碉堡,打破敌人用碉堡战术对我根据地的封锁。…  相似文献   

20.
淮北平原有一个古老且充满生机的地方——河南省上蔡县。这里是西周时期蔡国的故地,解放战争大转折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这里的群众用独轮车连接了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解放后直至今日,这里的群众虽然尚未摆脱贫困,但依然十分重视武装工作,全县的武装工作一直跑在全区前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上蔡县的一条重要经验。当接力棒传到现任县委书记孟超、县长李长庚等领导手里时,他们从深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