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14日在冰岛召开的北大西洋理事会春季外长会议就北约东扩进程做出决定,拟在2002年11月的布拉格首脑会议上确定东扩名单,被邀请加入北约的候选国将在2003年北约春季外长会议之前签署入约议定书。会议还就与俄罗斯建立新型关系签署了协议。此次会议标志着北约正式启动新一轮东扩进程,是北约继吸收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成为正式成员,完成冷战后第一次扩大后,采取的又一次重要战略行动。5月28日,在罗马西南的北约军事基地,北约19个成员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又举行会晤,正式签署了《罗马声明》,宣布建立北  相似文献   

2.
马建光  张明  钟华 《国防科技》2012,33(4):74-80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一直对俄罗斯实施战略挤压。北约东扩的步伐不断加快,北约干涉的触角不断延伸。通过东扩和干涉北约形成了对俄的”弧形包围圈”。近来,美国不断继续增强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高调重返亚洲,实施战略东移。为此,作为欧亚大国的俄罗斯也结合新军事变革,不断加快远东军事力量建设,旨在恢复和增加在亚太的影响力。文章对俄罗斯加快远东军事力量建设的战略考虑予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如果使用“东扩西遏”四个字,恐怕就可以比较形象、准确地表述出美国近年来所采取的战略步骤,并可由此推断出它的深刻战略内涵。众所周知,今年3月12日北约正式接纳前华约集团的三个敌手——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为其新成员国。说来“北约东扩”并  相似文献   

4.
《世界军事》2022,(2):10-13
北约5次东扩历程 有必要先了解一个名词:北约东扩,指的是北约将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中东欧国家纳入该组织. 1985年,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首次会面.其时,冷战尚未结束,由于军备竞赛,双方都疲惫不堪,有必要坐下来聊聊.在当年戈尔巴乔夫与里根的谈判中,有个重要条件就是北约停止东扩.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2日,7个中东欧国家成了北约的新成员。当天,在北约总部的大楼前升起了这些国家的国旗。尽管美国驻北约代表尼古拉斯·伯恩斯宣称,北约此次东扩不会恶化布鲁塞尔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但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还是对北约进入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做出了消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自铁幕落下,世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两极对峙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左右了世界的政治和军事格局。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并未承继昔日苏联的雄风,一度受到美国和北约的战略挤压,生存空间处于困窘当中。近年来,北约东扩、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以及独联体内发生“颜色革命”,  相似文献   

7.
进入夏季以来,北约东扩问题也随炎热的天气逐步升温。先是5月底,北约议员大会召开会议。会议发表声明,呼吁启动新一轮北约东扩程序,在明年北约首脑会议前邀请符合北约标准的欧洲国家举行入约谈判。北约议员大会主席拉斐尔·埃斯特雷拉在会上表示,欧洲国家在等待美国对北约东扩具体时间表的表态。于是,6月15日,美国总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根据世界军事政治形势变化和俄罗斯国家安全形势,俄罗斯多次进行国防政策调整。俄罗斯认为,当前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面临一系列潜在的外部威胁,如北约东扩、恐怖袭击、核武扩散等等,其中最危险的威胁当属美国  相似文献   

9.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的初步设计。这也意味着这种冷战时期令西方胆战心惊的“死亡列车”又要“重出江湖”。实际上,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反导系统和“全球快速打击”计划,面对北约东扩和复杂多变的安全局势,俄罗斯正在重点加强战略力量的建设,一个攻防兼备、跨越太空和海洋的“战略新力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0.
北约东扩是西方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涉及众多国家的切身利益,因而在东扩军费问题上困难重重。文章以大量资料为据,评析了北约东扩军费的来源、走向及其社会影响,展示了当今西方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7月4日,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共和党人特伦特·洛特率领的美国参议员代表团与波罗的海3国总统就北约东扩等问题举行了会谈。他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尽管他不能确定哪些国家能够加入北约,但波罗的海3国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极大。不过他同时指出,最终决定要由北约成员国自己作出。北约将在今年11月的布拉格首脑会议上确定第二轮东扩的名单。 北约新一轮东扩是根据1999年4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制订的“加入行动计划”进行的。为此,北约已经下了3步棋。 一是加快与申请国的谈判步伐,要求申请国创造加入北约的条件。到目前为止,正式申请并被列入“加入行动计划”的是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马其顿9国。此外,克罗地亚也要求参加北约,正等待被列入正式申请国名单。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初期,美俄关系曾经有过短暂而一厢情愿的“热恋期”。然而,随着美国推行“防俄、限俄”政策,俄对美的幻想破灭,逐渐与美拉开了距离。1996年,美俄之间矛盾进一步增多,磨擦进一步加剧。美对俄施加压力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北约东扩。前不久,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在2000年实施东扩计划,美国国会决定给予匈牙利、波兰、捷克三国60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为其加入北约做准备。二是美国为在俄罗斯周边建立一个遏制与平衡体系,竭力向独联体渗透。不仅乌克兰成为美对外援助的第四大受援国,而且还取消对哈萨克斯坦等六个前苏联国家的武器禁运。由  相似文献   

13.
赤地 《宁夏科技》2001,(10):49-51
8月11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赴俄罗斯与俄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就导弹防御问题举行会谈。这是困扰美俄关系不能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普京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演讲时,历数苏联与俄罗斯两度申请加盟北约而两遭拒绝的史实。他随后说:“我赞同美国总统把俄罗斯视为合作者甚至同盟者而不是敌手的建议,但是诸位,北约这个军事组织,正在向它的合作者甚至同盟者逼近,为什么?”在普京与布什的初次会晤中,普京反守为攻提出了一个横亘半个世纪看似复杂实测是简单的问题。但是谁又来回答普京的这个问题呢?布什没有回答,那名提出俄罗斯如何应对北约东扩问题的记者也没有回答。  相似文献   

14.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最近公布了题为《1995--1996年军事力量对比》的报告,其中俄罗斯部分摘要如下: 俄罗斯武装部队仍在努力解决苏联解体和从东欧撤出后的重新调整问题以及预算大大减少和人力问题。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车臣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北约东扩这种前景也一直是俄罗斯的一块心病。消除战略核武器的工作仍在继续,根据欧洲常规力量条约削减部分装备的工作已接近完成。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希腊时称,俄不会仓促接受北约,“不应人为地加速俄罗斯与北约接近的过程”。当日晚些时候,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结束了两天的磋商。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宣布,北约与俄罗斯决定抬升双边关系:“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更名为“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双边关系从原来单纯的磋商关系,转变为磋商、合作、联合的关系;在双边合作机制中,俄罗斯具有决策权,但不会有否决权。双方决定,在明年5月的北约-俄罗斯外长会议以前,商定新合作机制的实质内容。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告诉记者,北约与俄罗斯确立新的合作机制,表明北约与俄罗斯已“融为一体”,而不再是“19 1”的关系。俄外长伊万诺夫则强调,俄对这一新的合作机制表示满意,但俄罗斯目前并没有加入北约的打算。  相似文献   

16.
陈辉 《华北民兵》2004,(7):54-55
陈水扁加快“台独”,美国心中不安,搞战争推演,结局让美军担忧;全球化经济带来了全球化军事变革,五大影响值得深思;德军打造“未来步兵”,有借鉴价值;以色列陆军改革,更有经验可取;北约疯狂东扩,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外军后备役改革,对我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2月10日,在第43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措辞严厉地抨击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滥用武力、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以及北约东扩,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元首对美国最为严厉的批评。普京的这一番话折射出近来俄美关系的微妙变化,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8.
4月2日至4日,北约成员国首脑会议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本届峰会是北约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有26个成员国和20多个伙伴国派团参加,与会者中有24位国家元首、26位政府首脑和80多位部长。进一步加强与西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关系、确定北约这一轮东扩的被邀请国名单,是本次首脑会议的重要议程。然而,从会议结果来看,北约第三次东扩遇到了些麻烦。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海军组建初期,仍沿袭前苏联海军80年代中期后实行的“近海防御”战略。1993年,俄罗斯开始对其海军战略内容进行修正,至1997年演变成现行的“区域性积极防御”战略。(一)战略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海军和日本海军,欧洲海区仍为战略重点。俄建国之初,采取亲西方政策,曾公开声明“俄罗期没有敌人”。但北约集团趁华约集团自动解散之机东扩,力图挤占和剥夺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和传统的势力范围。1995年后俄改变了无敌国的观点,明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俄罗斯的主要敌人。作为欧洲民族的俄联邦,长期以来始终把政治、经济、军事重心放在欧洲,其…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月,美国公布了《核态势评估报告》,俄罗斯赫然名列7个可以被英国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国家之中,紧接着,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相继爆发、北约、欧盟陆续东扩,颜色革命的波潮在前苏联大地上此起彼伏,奉行单边主义的布什政府在全球范围内以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为目的的“孤形攻势”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在2007年初,彻底将反导系统推进到了东欧——直逼俄罗斯国门,这一切都对俄罗斯赖以保身的战略核力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2007年2月10日,普京总统在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此进行了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