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鲁门政府对朝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战后初期,美国以对南部朝鲜实行军事占领为手段,试图在美苏之间通过谈判协调政策,同时处理好占领军与南部朝鲜各阶层人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罗斯福战时规划的国际托管朝鲜政策。到1947年美国大幅度调整政策,在南部单独建立政府,将朝鲜问题国际化,这样即导致了朝鲜的分裂局面。  相似文献   

2.
尽管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1月12日公开宣布对所谓“共产党扩张侵略”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可当同年初越盟军队在奠边府将法军的精锐部队团团包围时,艾森豪威尔总统却于8月20日批准暂时放弃直接军事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为什么?王祥玉撰文进行分析:1、艾森豪威尔从侵朝战争失败后得出的教训是:“美国人民或美国的经济都不能忍受连续有限的常规战争”。2、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提出的运用B—29轰炸机和舰载飞机或使用战术核武器进行大规模打击,以解奠边府之围的计划,遭到总统的高级军事顾问们和国会方面的反对,国会提出  相似文献   

3.
罗斯福时期美国远东战略的基本点是:迅速击败和削弱日本,为美国战后在远东政治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铺平道路。基于上述考虑,罗斯福采取与苏联进行合作的政策,依靠美苏地面部队的进攻,达到使日本五条件投降的目的。雅尔塔协定便是美国远东战略的一个体  相似文献   

4.
在与美国驻华外交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美英政界人员中正在酝酿一项计划,即战后把满洲留给日本或把它变成一个调整世界大国在太平洋和亚洲大陆的势力和影响的“缓冲地。”1941年12月2日,罗斯福的远东事务顾问O·拉季莫尔在和潘友新谈话中曾谈起过上述计划。当时任蒋介石首席政治顾问的O·拉季莫尔还对苏联大使说,蒋介石对把满洲归还中国持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5.
从海湾战争中吸取教训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依仗着雄厚的经济实力,独具的高技术优势和大量的先进武器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但是,就在这次战争中,那些不被人们所重视的、普通的、甚至是陈旧的水雷却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和烦恼:重创了两艘现代化战舰,使其损失达到2.8亿美元;迫使美国放弃了原计划的两栖登陆攻击计划。而且在整个海湾反水雷(包括战后的联合反水雷行动)中,一贯以老大自居的美国,扫除水雷的数目只占总数的15%,在各扫雷参加国中  相似文献   

6.
芦青  徐莹 《军事历史》2020,(1):100-107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决策者认为,新中国的政权组织能力和军事能力弱,不能在多个战略方向与敌抗衡;台湾方向是新中国的重点战略方向,但中共"解放"台湾的军事实力有限;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力量的均衡",将威胁美国对远东其他地区的控制。基于这种蔑视和敌意的判断,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向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三个方向派出武装力量,在全面卷入朝鲜战争的同时,对新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圈。  相似文献   

7.
原祖杰在《关于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初涉印度支那  相似文献   

8.
英国在争夺北美大陆控制权的斗争中,将其海军思想和海军传统在北美殖民地扎下根。美国革命的领袖如华盛顿在实战中切身感受到海军和制海权的重要性。美建国初期,开国元勋如华盛顿、汉密尔顿、亚当斯、杰斐逊都认识到: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捍卫美国的独立和尊严。但由于海军耗资巨大,在建立一支什么样的海军上存在分歧,从而影响了海军的建设。1812—1814年英美战争美国叉一次尝到了海军落后的苦果。从战后到内战前,“海军第一”的战略思想由厄普舒、罗杰斯、多宾、卡尔洪、杰克逊、克劳宁希尔德等人系统地阐述。同时,美国也建立了世界第三的海军。内战中,海军成了北方总体战略的中坚力量,为北方的胜利起了关键性作用。从内战后至19世纪末,特雷西提出“海军是进攻性”而非“防御性的”。马汉则提出了“海权论”。美西战争的胜利加快了海军建设的步伐。经过罗斯福的推动,美国建立了“大海军”,打破了英国对世界海洋近200年的垄断,为美国确立其世界霸权奠基。今天,美国海军仍是其推行对外政策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对该战争的战后设计存在严重失误,表现在对伊拉克战后形势估计错误,将战后重建与作战行动严重剥离,筹备战后工作起步晚、准备不足,战后计划没有连续性,没有建立战后工作协调机制,忽视伊拉克国情军情做出错误决定等。这些失误为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炸雷是一种浅水应急排雷手段,以开辟航道为目的。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布设的水雷阵迫使美国放弃从科威特登陆的计划,致使美国海军在15年水雷战规划中提出炸雷研究开发项目,以解决浅水排雷难题。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东南亚的战绩不佳,根源在于英国的"先欧后亚"大战略。第一次魁北克会议后,丘吉尔倾心于"长炮"计划,设想绕过缅甸,利用两栖作战夺取苏门答腊北端,为攻打新加坡建立前进基地。而英国军方——参谋长委员会(C.O.S)则认为在东南亚作战需要美国的支持,因此要在遵从第一次魁北克会议决议的基础上,进行两栖作战,夺取安达曼群岛,可行方案是"海盗"计划。双方争论不休。到第一次开罗会议,中美两国认可了"海盗"计划,但由于德黑兰会议关于欧洲战场的安排,让英国得以在第二次开罗会议时说服美国放弃"海盗"计划。英国得以致力于欧洲战场,而1944年由英国主导的东南亚战区则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对战后英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以及中英关系都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战斗中的使用北非和地中海战区1942年6月21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罗斯福总统的战略会议中,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得知托布鲁克要塞最终被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攻陷的消息。罗斯福问道:“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们?”丘吉尔回答说,北非的英军迫切需要新型“谢尔曼”坦克和新型M7 105毫米自行榴弹炮,罗斯福随即表示同意提供这些装备。由于英军坦克部队在与非洲军团的作战中面临战术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自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推出:放弃“星球大战”和“高能加速器”计划,建立高科技“国家信息基础工程”计划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我国一时间也对“信息高速公路”炒的火热。关于美国等国的实施计划及发展概况,我国实施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可行性论证和规划,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根据世界其它先进国家的信息经济和科技构成做参照,实事求是地对我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想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对制订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避免脱离实际的决策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2月6日,即日本偷袭珍珠港和美国正式参战的前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一项关于大量拨款和充分利用技术资源研制核武器的计划。从此,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加快,规模迅速扩大。罗斯福和丘吉尔还达成一项协议,把英国和美国核能科研的力量都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实际上,经常遭德军空袭的英国已难以找到平静的研究基地。后来,英国派出以丁·查德威克为首的一批科学家,赴美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鉴于这项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罗斯福下令成立一个以他为首的最高政策小组,成员有副总统亨利·华莱士、陆军部长亨利·L·史汀生、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以及政府高级科学顾问范尼伐·布希博士、詹姆斯·康南特博士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敏捷指挥控制过程中的一致决策问题,研究了基于语言短语的偏好表示技术和一致决策度量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二元语义的复合标度评价模型,建立三种不同的一致因子模型,可分别度量决策者、方案、决策过程的一致程度,从而提供一种评价决策者、方案、决策过程的量化标准,为更加敏捷地选择调整决策者和决策方案提供量化模型与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这是实施其窃听计划——“金唇”行动的绝好时机,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引到克里米亚。苏联特工精心制定出一整套诱引方案。 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少先队员们在请柬中用尽动听的词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又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也并不合适,最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不出苏  相似文献   

17.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条件投降”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条件投降”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对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一政策对战时与战后产生的影响是广泛和巨大的。笔者拟对这一政策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关于无条件投降政策提出和被四大国赞同的经过国内有的学者认为,无条件投降政策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最早提出的。也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宣言》中提出的。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至于无条件投降政策何时被美英苏中四大国一致赞同通过,则尚未见到考证。  相似文献   

18.
1944年9月,欧洲盟军在"市场—花园"战役中遭到惨败。史学界往往将失败原因归咎于情报工作的失误。但通过对此次战役作战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造成战役失败的原因,主要不在于情报部门收集和处理情报方面出了问题,而是战役决策者的情报评估失误。由此得出两点启示:第一,在"情报服务决策"这一基本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情报部门应该在合理分析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可选择性的建议和预案,以便提醒决策者统筹考虑。第二,在职能分工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把情报更好地整合到决策过程中,从而尽可能避免情报评估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J·R·施莱辛格,美国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国家战略问题的研究,曾在第二届尼克松政府中担任过国防部长。五十年代后期,美国在冷战中不断遭到挫折,开始重新审查和估价自己的全球战略。一九六○年,长期在美国海军学院研究国家战略问题的施莱辛格发表了《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的核心主张是:根据经济能力的限度,美国应放弃战后奉行的  相似文献   

20.
二战期间,美国为促成苏联对日宣战,与苏联签订了“草裙舞计划”。根据计划,苏军对日军发动进攻,但美方必须为苏军提供大量的海军装备,并负责为苏军培训大批指挥和技术人员。然而,令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苏军凭借此计划,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并打下了冷战期间与美国在海上争霸的基础。一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很快美国就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的阵营中,开始对轴心国宣战。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时也要求苏联对日宣战,但斯大林却搪塞其词,苏联红军迟迟未动。随着希特勒末日的临近,1944年10月,斯大林同意了美国的请求,但也附带性地提出了一些条件,如美国必须在远东地区为苏联与日军作战建立雄厚的物资和装备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