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培养军事学各学科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其他专门人才,军事科学院1990年招收9个学科专业,共1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马恩列斯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招收1名;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招收2名;外国军事思想(苏联、美国、日本军事思想),招收3名;军事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招收2名;战略学(中国军事战略),招收2名;合同战役学(集团军战役、战区战  相似文献   

2.
前言军事思想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的军事术语,军事科学中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往往用法、兵法,略、兵略、谋、兵谋、韬略、计、策、术、权、数等,表示洽兵、用兵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这些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用语,基本含义古今大致上是相通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则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关于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的理性认识。在军事科学──军事思想理论、军事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探讨、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仍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从军事和战争本身的特点看,探索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其间孕育生长的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条充满军事智慧的知识长河中,产生出具有世界级影响的辉煌华章,一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二是20世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以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贡献”,需要从对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历史考察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影响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3世纪,就有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的文献。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据日本最早的历史文献《古事记》(公元712年编成)和《日本书纪》(720年编成)载,285年,百济学者王仁到日本,“献《论语》十卷”。应神天皇令太子菟道稚郎子以王仁为师.学习中国的儒家典籍。《论语》不仅记载有中国大思想家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言论:也记载有孔子论兵的内容,如关于“王道”政治、“安内攘外”、重视武备、慎兵事,以及关于军事训练的论述等。王仁既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军事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我们今天所研究军事经济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中找到渊源。其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地缘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古代欧洲相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军事爱国主义是一种特殊的人类道德现象,它产生的基础是民族或国家在军事活动中所具有的共同情感。从军事伦理学意义界定,它是一种调整军事主体(包括军事理论和实践活动)与国家民族之间价值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以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军事个体和军事集体的无私奉献为行为准则。 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形态,其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军事武装力量维护社稷、安定天下,践履道德义务,集中体现了古代军人爱国特有的精神和主体伦理特征。古代那些金戈铁马、狼烟奔突的战争活剧所孕育的卷帙浩繁的军事典籍莫不立足于军事爱国为基点,那些历史长河中流芳千古最为豪放悲壮的英魂无不是试身手以“补天裂”的爱国军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莫过于孙武,而享誉世界的军事著作莫过于《孙子兵法》。孙武和《孙子兵法》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不可缺少的军事家和兵书。2500年前《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学典籍,蕴含着丰富的战场情报准备思想。如,重视战场情报准备的作用,筹划战场情报准备流程,注重发挥战场情报准备最大效用等。以现代军事情报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军事情报学的研究方法,对《武经七书》进行再挖掘,不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涵,也能够促进现代军事情报理论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作为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形态与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共始终,其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军事武装力量维护社稷、安定天下,践履道德义务,集中体现了古代军人爱国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主体伦理特征。古代那些金戈铁马、狼烟奔突的战争活剧所孕育的卷帷浩繁的军事典籍莫不立足于军事爱国主义为基点,那些历史长河中流芳千古最为豪放悲壮的英魂莫不是试身手以“补天裂”的爱国军人。因此,它是中国古代军事实践领域爱国主义道德理性结晶,是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思想精华所在,亦是中华民族军事道德精神真谛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魂灵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兵书,不但为今天的军事家们所宠爱,而且还受到企业家和管理学家的钟情。在日本,中国古代的兵法成为大学的教材。产生于一两千年以前的军事著作和军事思想,为什么至今仍在国外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这些兵法包含着大有用场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13.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兵学的精华。它的编纂是军事变革的产物。本文就《武经七书》编纂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及其时代价值进行了论述 ,揭示了军事变革对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阐述了七书的编纂对于中国古代兵学体系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同时还指出七书中以“和”为起点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主体思想 ,对于我们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武经总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武经”命名的兵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具有军事百科全书性质的武学教科书,它在我国古代兵书典籍中居有重要地位。研究《武经总要》的军事伦理思想,对于挖掘我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遗产,丰富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思想宝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武经总要》的主要内容和成书过程《武经总要》是一部综合历史上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宏篇巨著,它对军事组织、军事制度、用兵选将、步骑训练、行军宿营、战术阵法、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军事地理、以及历代用兵实例、阴阳星占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人多注意谋略,而西方人更注重技术”。这是人们在探讨中西方古代军事思想不同特点时概括出的结论之一。的确,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这一理论宝库中,军事谋略思想是极为丰富的,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勇敢、智慧的光辉结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逻辑思维虽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但这种思维方式却早已存在 ,并已广泛运用于战略研究之中 ,其运用之高明 ,亦足可令世界“惊奇”。其主要表现是 :运用“察类”、“求故”、“明理”三个中国古代的基本逻辑命题观察、分析、判断战争的义与不义 ,胜与败等问题 ,达成制止和赢得战争的目的 ;运用演绎推理将已有的战争指导原理与当时的战争实践相结合 ,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策略 ,并使许多军事原则变得具体、丰富且有可操作性 ;运用归纳推理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战略理论 ,并指导自己的军事实践活动 ;古人在运用逻辑学中另外一些重要规律如同异律、因果律、矛盾律等指导军事斗争、发展战略理论方面 ,也有着辉煌的成就。这对我们今天运用逻辑思维开展战略理论研究和战略对策研究 ,仍有宝贵的启示。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理论不够发达 ,不够系统 ,不但制约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且对中国古典战略理论的进步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提高国民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发展我国现代战略理论 ,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羽 《军事历史研究》2008,2(1):131-135
中华民族近五千年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军事文化带有一种强烈的尚和倾向,这一倾向发源于中国古代以广阔地域为先天条件的农耕文明,体现在传统文化思想、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之中,并对我国历代的军事实践活动和军事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开展思想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在筑牢与士卒感情基础上开展思想教育,以将领的言传身教来感召、提高士卒的思想觉悟,将传统修身理论融入思想教育等,但中国古代军队思想教育存在内容单薄、偏重刑罚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军事经济同古代文化一样,是我国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它,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提高军事经济理论水平,促进军事经济研究的健康发展。粮草是古代作战中的头等重要物资,“军无粮食则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纵观古代战争史,历代军事家为了解决军队的粮草供应,精心谋略,运筹帷幄,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古代军事经济思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是在内“屯田戍边”、在外“因粮于敌”。本文拟对我国古代“屯田积粟戍  相似文献   

20.
由辽宁大学历史系崔连仲教授编著,金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军事后勤史(古代部分)》是《军事后勤历史丛书》之一(《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世界军事后勤史》)。该书论述了古代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后勤体制、后勤思想及辎重运输、军需物资、武器装备等勤务的形成与发展,着重叙述了重要战争、战役的后勤保障过程、方式和手段,是一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