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甲午海战前清政府的海军建设中,铁甲舰的购买和使用一直居于中心的地位,"定远"号和"镇远"号几乎就是北洋水师的象征。但在世界范围内铁甲舰并不是一个舰种的专称,只要舰壳包裹装甲,使用蒸汽作为动力,主要武器装备是可发射爆炸弹的火炮的海军舰船都可以称作铁甲舰。而在晚清政府,铁甲舰却被用来专指一个舰种,说明其对于铁甲舰的理解和认识实际上自成体系,与世界并不一致。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1874年日军侵台的刺激,清廷重要臣僚将不能战的原因归结为日本有铁甲舰而中国无,铁甲舰被当作一个克敌制胜的舰种。这样的认知对此后海军的发展影响重大,如何应对铁甲舰成为此后海军建设关注的核心问题。从一开始采购"蚊子船"(伦道尔舰)期望用巨炮击穿铁甲,到购买"碰快船"(撞击巡洋舰)试图用撞角撞沉"铁甲舰",到订购"定远"号和"镇远"号装甲舰以铁甲制铁甲,甚至大量采购并不成熟的鱼雷和鱼雷艇都是为了对付铁甲舰。这样的舰船装备采购缺乏战略目标,以采购代替建设,形成了拥有即终止的怪局。  相似文献   

2.
李凤苞、徐建寅主持购买铁甲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9年后,晚清海防形势日益严峻,清政府撇开赫德,委派李凤苞、徐建寅主持购买铁甲舰;李凤苞、徐建寅主持购买铁甲舰的曲折过程及其中复杂的人事关系折射出晚清海军建设的艰辛。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海防问题开始引起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的关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被清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1875年,清廷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从而拉开了筹建北洋海军的帷幕。 北洋海军始建时,其舰船从阅沪等地抽调(如“镇海”、“操江”两舰分别为闽沪两厂制造),以后主要从英、德两国购买。1875年.李鸿章花费45万两银子从英国购买了4艘炮舰——蚊子船,这批炮舰于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的直接交锋,在海上连打败仗。侵略者的“坚船利炮”给清朝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恐惧之余,清朝官员又有了几分羡慕,他们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这些利器,以维持大清王朝的统冶。19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天国起义在中国东南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太平军对清朝水陆两军的作战连连获胜。因此,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官僚企图借用洋枪潭炮镇压农民起义。在外国人的帮助下,他们在用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军时尝到了甜头,所以,他们对进一步购买洋船建立舰队的愿望也就日趋强烈,终于着手准备组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铁甲舰队。当时的海关代理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  相似文献   

5.
一部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集团,实现两岸统一的《宝岛归清记——清廷降伏台湾郑氏政权》,近日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描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的全部历史过程。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从此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清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孙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妄图以台湾为“国”,与清政府隔海对峙,造成中国分裂。清廷与台湾郑氏政权和谈十次未  相似文献   

6.
德国与晚清军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也震醒了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吁和主张逐步得到清政府的认同,使其开始了痛苦的变革过程。为摆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抵御列强侵略,清政府的“师夷”带有十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即首先从军事上开始“师夷”。当时清政府一无近代军事工业,二无近代军事人才,三无近代军事制度和军事学术知识,要变革就得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西方列强为了推销其军火产品。扩大对中国的军事影响,也积极地向清政府输出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军事学术和制度。德国  相似文献   

7.
"定远"级铁甲舰是中国清朝政府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级铁甲舰,其原型为德国"萨克森"级铁甲舰,并吸收了英国"英弗来息白"(Inflexible)铁甲舰的优点。舰上装备"克虏伯"火炮,铁甲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定远"级铁甲舰有2艘,分别为"定远"号及"镇远"号。2舰于1885年开始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一部分重臣大员萌发了一种彻骨寒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八旗、绿营和练军、防军日益腐朽衰败的严酷现实,促使他们痛苦思考,探索着摆脱困境的出路。1864年,李鸿章首先发难,要求“变易兵制,讲求军实”“废弃弓箭,专精火器,”  相似文献   

9.
<正>晚淸产生的洋务运动是因"借法于外洋"而得名。从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清廷上下兴办"洋务"成为一时的热潮。无论是当朝的洋务派官僚,还是积极主张"西学东渐"的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倡导洋务的目标,都蕴涵着企盼借助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工商业,来实现满清封建王朝的"自强"。从这个层面上讲,洋务运动也是清政府于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一次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赫德并不支持其海外代理人金登干在为清政府购买近代舰船中收取佣金,赫德、金登干高度提防他人插足为清政府购买近代舰船事宜。赫德最终未能主导晚清海军建设,其"海防司"之梦破灭。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发挥政治工作直接作战功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增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要建立政治工作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法规制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史,是一部国民党军迅速崩溃,人民解放军彻底胜利的纪录.在历时4年多的时间里,国民党军与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过不下150余次比较大的战役,而几乎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兵败大陆,退守台湾.其原因,就政治上而言有2个:一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对沦陷区城市接收过程中,各级官员腐败透顶,大失民心;二是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呼声,逆历史潮流而动,悍然发动内战,导致众叛亲离.就军事上而言,战略指导失误,情报不灵,指挥不统一,兵力、火力分散使用,都是国民党军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加强武警现代化建设,必须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建设现代化武警的目标,对人才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切实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素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我们党加强经济工作指导提出了新要求,要引导广大官兵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适应生产力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着眼未来发展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举,增强履行历史使命的自觉性坚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共对南昌起义的一系列指导,不仅体现在起义的酝酿、决策阶段,还体现在起义爆发后南征途中。其中包括指示广东、湖南等省发动暴动配合起义以及做好起义失败后的善后工作等。纵观中共对南昌起义的系列指导和举措,可以看出其中贯穿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紧紧围绕着"民众武装暴动"这一政策。早在南昌起义发动之前,中共就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秋收暴动,所以中共对南昌起义的指导离不开这一既定方针。同时,中共中央关于暴动主要依靠群众,军事力量只是副力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其对南昌起义的领导和评价,而共产国际的"指导"直接左右中共对南昌起义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强军之魂。这是对十八大报告关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论述的进一步深化。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必须切实弄清党对军队领导绝对性的本质特征、科学本源和集中体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相似文献   

17.
85年前召开的古田会议,诞生了堪称建党建军纲领的决议,结合特殊的国情、党情、军情,解决了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人民军队的政治建设定了型。决议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不仅为历史形势和任务所需,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永葆本色之根、不断增强战斗力之魂。  相似文献   

18.
智能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为新时代陆军装备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充分认清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智能化转型形势任务,正确把握智能化陆战的基本内涵、典型特性和能力要求等需求牵引,科学确立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智能化转型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智能化建设发展,为新型陆军“迈向智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提高领导干部的“三个素质”,增强“四个本领”,是加强军队党的能力建设的紧迫课题。实现这一目标,一要激发领导干部自身的内在动力,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二要振奋学习精神,贯彻“两个武装”要求;三要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先进性;四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提高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