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世界各国政府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是一个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50年前取得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抗日战争在其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联系中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自己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有力的支援了各国的反侵略战争。同样,中国的抗战也得到了世界各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积极援助。其中仅经济、军事援助贷款苏联达1.7亿美元,美国达8.7亿美元,英国达0.58亿英磅,法国达6.3亿法郎。这些援助无疑对中国抗战起到了重要帮助,并成为中国反对日本侵略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各国对于中国抗战的援助是积极的,而这一援助活动又是各具特点的,其发挥的作用又是各不相同的,而产生这些特点以及不同作用的主因又是受着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各国自身利益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等方面因素制约和规定的。今天,当世界各政府和人民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总结中国抗日战争与外援的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有益的昭示,对于推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国家这一伟大事业,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50年前的中国是弱国。弱国反对强国的侵略,外援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为争取外援提供了可能。然而外国援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抗战在他们世界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未来战争中,如何看待外援?怎样去争取外援?八年抗战中经验丰富、教训深刻。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了解它,研究它,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抗日和指导全国人民抗日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展开、坚持持久抗战以及取得最后胜利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战略理论、战略决策和战略指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法在越军事交涉主要围绕争取越南过境运输、协商中法军事合作和入越受降的中国军队撤退等问题展开。由于抗战初期法国政府追随英美对日绥靖,欧战爆发不久就战败投降,二战胜利后又力图恢复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其对华政策与中国政府积极争取外援的外交方针相去甚远,因而中法军事交涉的积极成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5.
丁凡 《华北民兵》2011,(11):64-64
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和抗战6周年撰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在这篇文章中,王稼祥正式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命题。王稼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民族解放整个过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正确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与实践所指出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已整整五十周年了。在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伟大号召下,同仇敌忾,坚持团结,英勇奋战,经过八年的艰苛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使自己获得了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为了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战争形势与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发表了《论持久战》的名著。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同时讲到了指导中国人民和军队抗战的四个战略方针。其中除一个主  相似文献   

7.
杨杰将军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材,为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作出过重要贡献。抗日战争开始后,为联合中苏两国共同反对日本的侵略,争取抗战的国际援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揭示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科学地预见到战争的结局。在反对独裁和内战政策、  相似文献   

8.
试论抗战胜利后毛泽东由和平建国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转变刘友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建国方针问题,毛泽东曾经历了一个由和平建国(即走议会道路)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一转变对于中国共产党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争取美援工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打破国民党的政治孤立和封锁,努力开辟和扩大国际统一战线.争取美国援华物资公平分配给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共对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整个抗战期间,中共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美方援助,但是通过争取美援,中共向世界展示了抗日军民的伟大业绩,极大地提高了政治影响,并从中把握住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为抗战胜利后正确处理对美关系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与人民军队的军事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军事历史》2004,(3):13-17
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军事经济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崭新课题。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着发展军事经济实力这一主题,创立了科学的中国军事经济理论。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中,对中国军事经济和国防经济建设的战略性思考,是毛泽东思想在军事经济和国防经济建设领域的生动体现。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军事经济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经济思想。同时,又吸收了中华民族军事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情势急转直下,民族危亡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战略问题集体探索的历史进程中,朱德提出了红军抗日的“太行山战略构想”:紧密依靠人民群众,依托山地、敢争平原,采用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术,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方法,变日寇占领区为民族抗战的战场。这一构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争理论的大发展,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持久抗战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救亡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国际社会和各界人士十分关注东方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的表现。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认为中共是抗战的坚定派,中共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共创建的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和中国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异常辉煌壮丽的一页。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我们党创造和积累的经验是相当丰富的。关于这方面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和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已经做过很好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里,我仅就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问题,讲一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14.
一、导言本文将讨论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论述国防经济学的著作都忽略了的两个问题.一、发展中国家的防务实际支出限度;二、防务的作用,以及它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所受到的重视。防务费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是用来估价一个国家的军事负担的最常用概念之一.其缺点是反映不出外援(军事外援和民用援助)对经济的影响.通常,静态或者说短期防务负担要比预算中所公布的小,中期或长期范围内的防务负担可能和短时期的一样,也可能要大一些.尽管经济学家们不会完  相似文献   

15.
山西新军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胜利实施的产物,是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在抗日烽火中,山西新军在与顽固派斗争、维护统一战线的同时,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持久抗战,积极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6.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十年内战的分裂局面暂告结束。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的利害关系把中、英、美联合到反法西斯战线上,历史给予中国改变自己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契机。中国在没有国际援助的情况下,独立与日本军国主义苦战四年半之久。中国在抗战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国的资格。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入“四强”。中国与美英并列参加开罗会议,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承认。但是,抗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主要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同时也出于美英战略的需要。应该说,中国国际地位的真正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真正承认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0周年。70年前,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毛泽东以他伟大的军事家的远见卓识,在延安窑洞的灯光下运筹帷幄,奋笔疾书,谱写了一篇篇闪光的抗战军事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深刻地分析、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和最终的战局。正是这些英明正确的军事理论指引着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处在和平发展时期的每一位中国人都应重温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理性客观,全面认识原子弹的作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原子弹;他高瞻远瞩,以国家安全、国家地位为着眼点,衡量判断原子能事业发展问题;他睿智果断,争取到了苏联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的援助,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建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在八年抗战中,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指导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争取团结友军、瓦解敌军的工作,并为此撰写文章、讲话、报告、指示上百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对友军与敌军工作的重要性与可能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成功地解决了对友军与敌军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原则等重大问题,从而壮大了抗战力量,加速了抗战胜利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和她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的主要表现就是: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处于在野党的地位,但在陕甘宁边区等相对稳定的局部地区,却赢得了合法的执政地位.这一重大变化对于共产党人是一个新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经受住局部执政的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廉洁的作风?毛泽东开始关注并思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