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一直是巴以冲突的焦点之一。作为以色列修建定居点的积极倡导者、加沙地带定居点的创建者,以色列总理沙龙2月2日在接受以《国土报》专访时表示,他已下令制定拆除位于加沙地带全部17个犹太人定居点的计划。沙龙在专访中称:“制定这项计划的出发点是,未来的加沙地带将没有一个犹太人居住。”2月4日,沙龙又表示,他支持就拆除加沙地带犹太人定居点  相似文献   

2.
张国权  风云 《环球军事》2004,(15):24-25
以色列军队袭击巴勒斯坦引起的硝烟尚未散尽,巴勒斯坦内部又起纷争,特别是加沙地带近日接连发生绑架、放火、枪击以及抗议示威事件,政局和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这些事件反映了支持与反对巴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武装派别之间的较量。这是阿拉法特自1994年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巴勒斯坦以来遭遇的最严重政治危机。 阿拉法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近日,巴勒斯坦地区一片混乱,绑架、抗议事件不断。7月16日下午,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警察部队总司令卡兹·贾巴利在加沙市沿海公路上被武装分子绑架。就在贾巴利被绑架前不久,一辆联合国救援机构的吉普车在加沙地带被劫持。同一天,5名法国援助工作人员在加沙地带南部被不明身份的蒙面枪手绑架。绑架者都是加沙地带不同派别的武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1月17日晚宣布,从当地时间18日2时开始在加沙地带单方面停火,其后,加沙地带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各武装派别18日宣布与以色列停火一周。以军从去年12月27日对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打击,已造成至少13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5500人受伤,其中一半是平民。多年以来,巴以之间打打停停,始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其深层次的原因错综复杂。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马以冲突,命门何在?》  相似文献   

4.
闻舞 《环球军事》2009,(3):44-45
2008年底,以色列突然对加沙地带展开了大规模突袭,持续不断的空中打击过后,今年1月3日,以军地面部队开始进攻加沙。几天来,激烈的冲突造成巴勒斯坦800多人死亡,33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27日开始,以色列战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哈马斯的船只、兵工厂弹药库、哨所、火箭发射点、仓库以及位于加沙与埃及边界的40处地道等均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对位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进行了代号为“铸铅”的军事打击。一时间,加沙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哈马斯亦成了热议的话题。哈马斯到底是何种组织?在中东进程中又扮演何种角色呢?  相似文献   

7.
陈和彬 《环球军事》2012,(23):56-57
近期,以色列国防军对哈马斯所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代号“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向哈马斯重要目标发动空袭,并在首日打死哈马斯激进派武装组织“卡桑旅”首领艾哈迈德.贾巴里。  相似文献   

8.
<正>2023年10月7日,第四次中东战争50周年之际,巴以新一轮大规模武装冲突爆发,冲突已经持续至2024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截至2024年1月,冲突已经造成加沙地带超2万人死亡、近6万人受伤。本轮巴以冲突是半个世纪以来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其对加沙乃至中东地区的局势都将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7月23日,以色列国防军发动对加沙地带行动——“护刀行动”进入到第16天。以暴制和武装对抗,让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巴方至少有600人死亡,3600多人受伤。仅20日一天,就有1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这一天因此成为5年来加沙“最血腥”的一天,而以军也有28名士兵和两名平民丧生。  相似文献   

10.
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惨案,不仅在美国掀起新一轮关于“控枪”的讨论,也让美国的枪支行业风声鹤唳。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受到枪击惨案影响,华尔街私募期权巨头博龙资产管理公司将卖掉手中所持有的自由集团的股票。而这个自由集团就是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惨案凶手作案时使用的“大毒蛇”步枪的制造商。枪,既是武器,也是一门生意,甚至可以说是“摇钱树”。美国经济虽然陷入低谷,但枪支制造及销售业仍呈持续繁荣的景象。同样是枪,在加沙地带同样也引起了关注。西方制造的突击步枪出现在加沙地带的伊斯兰武装人员手上,对于全球的武器出口国来说,这又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警告。小型武器会制造大问题:它们不存在“过期”问题,它们是可靠的杀人机器,从阵亡者到活着的武装人员手上,从一个国家的军火库到数千千米外武装组织的安全密室。一旦运出边境,武器制造国就对他们的武器失去控制。最近在中东和加沙地带爆发的冲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加沙地带的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激烈冲突,再次将世人的目光吸引到中东地区。作战中一边倒的态势,显示出以军在战术、训练以及武器装备上勿庸置疑的优势。以色列军事强国地位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选择的独特的军事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战机向加沙地带数十处目标同时发动了大规模空袭,由此拉开了准备达半年之久的“铸铅”行动。截至2009年1月3日晚,以色列持续近一个星期的空袭可谓“战果显著”,哈马斯不断传来高层领导人相继被炸身亡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周勇航 《环球军事》2014,(15):10-12
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战火再起。以色列已经把对加沙地带的打击从空袭扩大到地面进攻,并在开战十天之间征召了5.6万名预备役军事人员。相对于以色列的国力,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以色列一口气动用了如此巨大的战略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4.
试验和模拟是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有效途径,但真实的战斗仍然是终极试验场。2008年底,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地带发动了针对哈马斯组织的"铸铅行动",这为以色列国防军试验其雄心勃勃的数字军队计划(DAP)相关技术单元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而通过此次实战获得的经验教训已经在系统研发中得以采用。  相似文献   

15.
巴以争端中同样棘手的问题之一是犹太人定居问题。犹太人定居点的存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现在所说的定居点主要是指以色列在其公认边界外建立的定居点。本文的定居点仅限于探讨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含东耶路撒冷)建立的定居点。  相似文献   

16.
4月17日晚,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兰提西乘坐的汽车发射一枚导弹。兰提西和车内的两名保镖身亡。他是继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暗杀后哈马斯又一被暗杀的高官。以色列《耶路撒冷以邮报》报道,以色列总理沙龙在每周内阁例会上庆贺成功暗  相似文献   

17.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战,是一种最常见、最隐秘、最突然、最奏效的战法。它往往时无所定,兵无所显,战无所规。其"诡道"之术,高深莫测,鬼神难辩。2008年12月27日上午,以色列军队突然空袭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多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一次猝不及防的海上行动 2010年5月31日,由40多个国家资助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计划当地时间中午抵达加沙地带沿海地区。以色列精锐部队——海军第13突击队搭乘直升机,用绳索空降至国际救援船队中的土耳其“马维&#183;马尔马拉”号船上,展开拦截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10月7日,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下属的“卡桑旅”向以色列发起了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陆、海、空三栖突袭行动。遭到沉重打击的以色列随后宣布动员,集结重兵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起代号为“铁剑”的报复行动。  相似文献   

20.
黄俊 《环球军事》2009,(6):44-45
在前不久的“铸铅行动”中,以色列为了彻底清除哈马斯组织,采取了各种极端打击手段。其中,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以军就使用了一种被称为“魔鬼”的武器,这种武器不仅在实体上打击了哈马斯成员,而且在精神上亦给哈马斯的武装意志以有效震慑,这就是神秘的DIME炸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