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3月,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的"反进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影响》的报告,主要讨论了:未来一旦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中国可能采取的"反进入"行动,同时也研究了中国的这些行动会如何影响美国的军事作战,以及美国为降低这些行动的影响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该研究报告是兰德公司"空军计划"中"战略与学说项目"的一部分,"空军计划"旨在评估中国军事实力增长的性质及影响。本刊特对该报告的主要部分做一摘译,原汁原味地供读者欣赏,看看美国是如何为了自身军事的发展、驻军他国、称霸世界,而拿对别人的设想来做铺路石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军对其现行战略目标进行了重新评估,提出美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赢得一场持久胜利并最终实现与付出代价相称的持久和平。为此,美军提出了“文化中心战”(Culture Centric Warfare)概念。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述:美国军队仍然因军事素质优良而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确定文化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或改善会确保这些声誉丝毫无损,这是“21世纪美国军事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军事专家们警告称,奥巴马政府将美国军事资源转移至亚太地区的计划存在一大漏洞,即没有明确美国打算如何与中国共事以及设想在两国间构建怎样的关系。“中国将扮演何种角色这个问题会长期影响美国在亚洲的行动。”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顾问迈克尔·格林警告称。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转民》2010,(9):50-50
中国将成为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受访时分析说,几年前美国一再要求中国参与维护太平洋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但是当中国准备扮演这个角色时,美国又开始进行战略调整。王湘穗说:“美国(要求中国参与维护太平洋安全)看起来是叶公好龙。现在中国更积极参与太平洋区域事务,推进东北亚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乒乓外交"史话(上)》着重介绍媒体报道中的中国乒乓球代表队如何与美国乒乓球队进行接触的,下篇则重点回答庄则栋等人为何敢同美国乒乓球队员接触、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消息传出后反响如何,以及"乒乓外交"一词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9,(24):26-27
美国有一句俗语,“上帝创造了人,塞缪尔·柯尔特使他们平等。”大意是说塞缪尔·柯尔特发明的左轮手枪,让穷人和富人站在了同一条线上。核武器,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柯尔特。屈指算来,距离苏联试验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有60年历史了'那么苏联是如何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地位,与美国平起平坐的?  相似文献   

7.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在台湾、西藏及贸易问题上与美国发生争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去20年,中美关系经常因为这些问题及相关分歧而横生枝节。前所未有的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浪潮中,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美国的软硬实力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国军事问题研究兴起的原因作了探析,指出中国的掘起和未来发展方向引起了美国深切关注;美国把中国人民解放军视作了潜在对手;美国官方的强烈需求促成了中国军事问题研究的繁荣;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美军事交往的恢复与发展为这一研究的繁荣提供了契乱。  相似文献   

9.
侯娜  刘晓宇 《国防科技》2020,41(4):42-51
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国会提交的2021财年总统预算提案中,包含美国国防预算7054亿美元。2021财年美国国防预算聚焦未来高端作战需求,其中国防研发预算提案1066亿美元,主要用于关键新兴科技和先进能力赋能器的研究和发展,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研发预算。本文系统梳理了2021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提案的总体情况,并对该提案中涉及科学技术部分的预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解析了人工智能、自主系统、高超声速、5G与量子通信、太空、生物技术与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具体预算。综合美国对重点新兴科技领域大力投资的预算行为,可以看出美国正在进行重点先进技术的多样化融合,实现其军事技术能力的跳跃式提升。面对美国高强度的国防高科技预算提案,中国应做足准备做到“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10.
押韵,出韵     
在本期的特别关注中,我们关注的是这样一份报告,它的名字是《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和威慑战略》,报告的发布者是美国兰德公司。报告的名字似乎很复杂,但其实它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未来30年中美之间可能在什么地方开战,以及美国如何应对。鉴于兰德公司的背景,我们可以把这份报告看作是美国主流观点的一种表露。在报告的开头作者明了地阐述了目前美国对中国这个对手的认识。有趣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看来,美国官员应该采取一种更为克制的做法。试问,如果双方角色互换的话,美国该作何反应呢?如果中国军机一次次抵近珍珠港附近进行侦察活动的话,美国的决策者还会视而不见吗?如果中国长期在加州圣迭戈和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附近从事监视活动的话,美国该如何处置?即便中国是在国际空域从事上述活动的情况下,美国官员也很难不把此类行为当作不友好和挑衅的举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积极准备使用核武器是一贯的政策。让我们回忆一下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是如何使用核武器的,就可以看清它的今天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字字千金的研究成果 这是1950年的一天,一份秘密情报被送到了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其主要内容如下:在欧洲,有一个名叫“德林公司”的高级研究机构。它邀请了一批在世界上冒尖的专家学者,就“如果美国出兵韩国,中国的态度将会如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却开价500万美元。 美国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多大的军事价值。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侵略者被打得一败涂地,落花流水。美国朝野在震惊之余,开  相似文献   

14.
知远 《现代军事》2010,(3):80-84
美国《战略论坛》杂志2009年7月刊登了一篇菲利普·桑德斯的文章,介绍了美国强调同中国扩大合作的政策方向,同时也重点分析了合作中存在的战略竞争领域。如核武器现代化、太空与反太空能力、网络战、常规部队现代化。深度分析了竞争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如何应对这些竞争.避免进一步的冲突升级,保持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本刊编译此文。但并不代表本刊同意其观点。  相似文献   

15.
台海问题表面上看是海峡两岸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而实质上,两岸间的任何问题都与美国的插手不无关系。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于外国势力的介入而变得愈发复杂。近年来,随着台海地区形势的发展,美国在台海两岸的利益不断受到冲击,其传统的台海政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陷入困境。台湾问题已成为美国最感棘手的难题之一。 一、美国的双向利益追求决定了其台海政策的矛盾性 一般而言,政策建立在利益之上,是利益需求的反映。因此,有关美国台海政策的探讨离不开一个根本问题,即:如何认识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追求。迄今为止,关于美国的台海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不可否认,中国的进步是切实的,但中国军队对美国并不会造成威胁。虽然中国与美国的战略目标并不相同,但中国并没有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中美两国元首最近在加州举行了一场非正式会晤,而这次会晤是在大部分美国人都怀着“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主导力量”的担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10,(6):78-78
据美国《海军时报》报道,美国三大重点军校目前在争相给学员开设网络战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如何成为网络战士、如何防护和攻击计算机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显而易见的是,印度太急于打造与美方紧密的战略关系,让中国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美国实际上并没有给予印度多少安慰,结果是印度发现自己已处于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陈溪 《环球军事》2014,(24):67-67
“它描绘了成百上千万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史,以及战争如何促使现代中国崛起。这本书揭开了行将被人遗忘的历史记忆.为人类史料的丰富和完整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如此高度评价的就是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的新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这本书一出版即引起西方世界极大反响,赢得多国媒体的盛赞,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甚至称其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定义了美国大战略的结构性因素,指出国际力量分配、美国的官僚机构以及公众是其战略局限和战略机遇的主要因素。其次,阐述了这些因素的改变,如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反暴乱作战行动中过分扩张的军力和美国公众对进攻性大战略的担忧,以及如何导致大战略的改变,尽管有变化,但从总体上看,美国大战略仍保持了大部分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