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3,(11):46-46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军工系统每年产出大量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先进、成熟、适用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索军用技术转民用的市场化途径,发挥技术市场促进军转民的中介服务功能,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开展了军转民技术交易试点工作,选取了6家军工企业和高校为试点单位,以2012和2013年《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中收录的专利和技术成果为重点,兼顾试点单位的其他优秀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军转民》2013,(4):12-14
推动军用技术转民用是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工业和信息部作为政府推动军民结合和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的职能部门,在推动军用技术转民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继2009年和2011年相继编制并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后,2012年年底又发布了《2012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本刊记者就《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有关问题采访了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周少清副司长.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作为国家确定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引领着我国民用航天遥感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4.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组织编制的《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已正式印发至各省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科技厅、国防工办等有关部门。该目录包含新材料领域、先进制造领域和微电子及电子信息领域77项军民两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军用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5.
最早提出军民结合问题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1956年指出:“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两套生产技术,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分析这段话的含义,“军民两用”以及“平时为民用、战时为军用”是其中的关键词,而其本质是减少军用资源的闲置浪费,这种观点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6.
《中国军转民》2011,(11):4-7
毛泽东: 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两套生产技术,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  相似文献   

7.
要把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国防科技成果办公室林守和平利用军工技术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大力开展军工技术转民用,不仅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军用技术造福于人类,而且也有助于巩固世界和平的稳定。这次第三次解密742项国防科技成果,是我们促...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看,整个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国防(或军用)科学技术与民用(或普遍)科学技术。但由于80%的科技成果既可用于军用又可用于民用,因此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各国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国防科技在整个科技发展中往往超前于民...  相似文献   

9.
军民两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实现军用资源与民用资源开放共享,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进一步发展,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统一的良好举措。陕西省作为军工科技资源大省,在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中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依然存在市场潜力未被完全激发、转化效率低下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科研院所、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市场环境和政策指引等多个主体和维度出发,分析了陕西省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优劣势、拥有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陕西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武器装备市场规制下民用技术转军用效率难以评价的问题,引入模糊理论和贝叶斯网络,构建了一套评价武器装备市场规制下的民用技术转军用效率的评价体系。首先,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武器装备市场规制和技术转移路径两个方面划分了民用技术转军用的效率领域,分析了影响因素,构建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贝叶斯网络,通过云模型与熵权重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父节点的先验概率,通过专家经验法得到了子节点的条件概率,并给出了模型的具体求解过程;最后,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武器装备市场规制下的民用技术转军用效率评价问题,为完善技术转移效率评价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