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0日,司马义·依力牙孜指着远处的防风林带对我们说:"知道吗?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连队的沙包都绿起来。"27年,种下了近4万棵树都已成活,这在极端缺水的哈密地区可以说是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维吾尔族老人——司马义·依力牙孜。司马义·依力牙孜是农十三师黄田农场三连的退休职工,一辈子生活、工作在三连的司马义·依力牙孜对三连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前,黄田农场三连四周都是沙漠,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水在这里是最珍贵的。一到刮风时节,黄沙吞噬农田,职工们很难致富。看到这种状况,司马义·依力牙孜决定承包荒漠,种植树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过的真快,来三师五十三团三连开展"三民"活动已大半年时间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三连的职工群众不断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三连……又见吐鲁洪·瓦依提吐鲁洪·瓦依提是个贫困户,家里只有5亩地,妻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常年住院欠了很多外债,女儿很早就结婚了。初次见他是今年3月,我们刚到三连进行入户走访。见我们去他家,正在帮别人修拖拉机的他又是给我们倒水,又是给我们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贾海涛陆续收留十位困难老人,这一善举传遍了农三师伽师总场。2月20日,笔者走进伽师总场四连职工贾海涛的家,感觉到他的家像春天般的温暖。在贾海涛家的院子里,有的老人在散步,有的在晒太阳……10位与贾海涛非亲非故的老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在这里和谐生活,安度晚年。王葵今年65岁,2004年3月和老伴一起来到伽师总场,靠打工和帮人拾棉花维持生计。笔者看到王葵老人时,她正在喂羊。贾海涛养了120只羊,王葵每天都会帮他照看这些羊。王葵告诉笔者:"要不是海涛这孩子收留我和老伴,这日子还真不知怎么过呢。我们不能在  相似文献   

4.
侯万里 《兵团建设》2012,(18):21-22
正今年68岁的袁耕旺是农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去年,他享受了团场保障性住房政策,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这让老人欢喜不已。"现在团里的政策好,盖了很多楼房,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袁耕旺老人感慨道。这仅仅是兵团加速推进城镇化的一个缩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多来,兵团城镇化工作呈整体推进之势,编制完成兵团城镇体系规划,启  相似文献   

5.
昆仑纪事     
张光辉 《兵团建设》2013,(13):53-54
心路前年采访三师四十一团老战士王兴才时,他已经90岁了。老人话不多,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他只用了一句话来概述:"走,跟着毛泽东走。"这是一句歌词,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就是唱着这首歌挺进新疆的。王兴才以前是个国民党兵,被整编到解放军的队伍后,他才学会了这首歌,他才第一次听说当兵是为人民、为祖国的,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与他在国民党部队中对"兵"的理解大相径庭。王兴才第一次有了信念,  相似文献   

6.
踏遍青川山和水,情系百姓千万家。近年来,在青川县茶坝乡炉场村、房石镇前河村和最偏僻的马公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不是给村民们送支农物资,就是为失学儿童捐款捐物。他和房石镇回乡老军人拉起了家常,当得知老人生病时,他连随身带的200余元现金也慷慨地交给了老人。一提起他,人武部机关干部职工赞不绝口,认识他的群众都用不同的方式向他表达由衷的感谢之情!他就是现任青川县人武部部长袁仕聪。  相似文献   

7.
秦维岳从北京娶回了个老伴!今年67岁的秦维岳是农五师八十一团房建连的退休职工,他的新娘子洪杰是北京人。2006年5月两人成亲后,团部的马路上经常出现两位老人骑三轮车“观光”的身影。他们夫唱妇随、幸福恩爱的生活让人好不羡慕。  相似文献   

8.
农四师六十三团六连职工安长和赡养老人、热心助人的事迹在当地已广为传颂,他的故事宛如沙漠中的清泓,沁人心田。去年年底,从北京传来喜讯,安长和获得了“中华孝亲  相似文献   

9.
"要想当好钻井连的指导员,就得像钻头一样过硬。"这是当了4年指导员、带出2个先进连的宁夏军区某给水工程团钻井三连指导员韩瑜的体会,简单形象却不失深刻。细想也是,如果钻头不过硬,钻机如何打出井;如果指导员不过硬,连队如何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7日,在农十三师黄田农场农三连的一片沙包里,笔者找到了正在清理林床沙土的司马义.依力牙孜。司马义.依力牙孜说,今春新植的7400多棵小树深入沙包腹地,常常是一场风就将林床掩埋了。"每天我都得来看看,清理一下,这么重的沙土压在它们身上怎么能长高呀。"司马义.依力牙孜说起他种的这些树总是充满情感。看着他麻利的动作,矫健的身躯,你很难想象他已是一位72岁高龄的老人。1993年,司马义.依力牙孜从黄田农场林业工作站护林员的岗位上退休了,跟树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司马义.依力牙孜,闲下来总感觉不得劲,他知道他离不开树。每年,他都要在自己家两亩地里育上4万棵树苗,一部分树苗供给林业工作站,一部分被他种在了荒漠里。  相似文献   

11.
提起今天山东省汶上县杨店村的村风,村里的一些老人禁不住跷起大拇指说:“真是变样了,这多亏了民兵连杜连长哩。”杜连长叫杜美银。前两年,杨店村风气差,偷鸡摸狗、虐待老人的事时有发生,真叫人挠头。杜美银感到很内疚,他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民兵连长,应该带头传播文明新风,为建设文明村做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农二师29团17连青年党员姜官俊、张宏光来到该连孤寡老人吴启初家,帮助老人搬运煤炭。看着两名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老人心里暖洋洋的。  相似文献   

13.
都说"地球现在都成村了",广东籍新战士李鹏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千里迢迢来到新疆军区某炮兵团当兵,竟能和两个同名同姓的战友分在一个连。三个李鹏虽同名同姓,但却各有特色。甘肃籍李鹏是名牌师范毕业的高材生,出口成章,舞文弄墨是他的强项;陕西籍李鹏性格腼腆,一米八几的个头,训练起来特能吃苦;广东籍李鹏爱说爱笑,  相似文献   

14.
建致富通道     
正2012年,对于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四连职工买买江·艾海提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年初,在连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在四十七团工会贷款2万元,养殖5000只鸽子,发展自营经济成为他致富的新路子。四十七团四连位于墨玉县西北部,距团部25公里,与墨玉县4个乡镇穿插  相似文献   

15.
朱艳荣,女,汉族,党员,1965年生,河北省涿州市向阳乡黄家街民兵连副指导员。自1986年到乡敬老院当服务员以来,一直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平时,她精心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脸、梳头、喂饭。老人们病了,她守护在床前,最长的一次达6个多月。当老人去世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兵团完成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工程项目7个,总投资1.12亿元在明亮的灯光下,玉赛英·吐尔洪正做作业。他是农一师4团双语中学的学生,今年读三年级。此刻,他正享受着"户户通电"工程带来的光明和便利。"以前全是点着煤油灯,天一黑啥都看不清,现在我们都用上电了!"15连职工阿里根·木沙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18.
“要干就干出个名堂,三年内一定要摘掉石河坝村的穷帽子。”这是四川宣汉县昆池乡石河坝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康丕术上任时面对全村2300多父老乡亲许下的诺言。今年39岁的康丕术,1980年退伍后,用他勤劳  相似文献   

19.
沈丽 《兵团建设》2010,(2):15-15
不久前,农二师29团17连青年党员姜官俊、张宏光来到该连孤寡老人吴启初家,帮助老人搬运煤炭。看着两名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老人心里暖洋洋的。  相似文献   

20.
云南边防某部十一连的饲养员龚富金,是个尽人皆知的人物。这不是因为他是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兵”,主要是他那段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