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山西省怀仁县光荣院,提起薛金凤,老人们都坚起大拇指,夸这个比女儿还亲的好闺女,就是她,十五年来,不间断地为光荣院的老人们送来了温情和爱意。 事情还得从1985年说起,一天薛金凤的理发店走进三位身着黄军装的老人,她热情地将三位老人安排坐下。也  相似文献   

2.
在农八师148团二社区,提起社区党支部书记游吉凤,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将弱、病、残的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父母官。  相似文献   

3.
一位离异妇女,既抚养自己的儿女,又赡养着34名孤寡老人。她就是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女民兵范索云。范索云从小心地善良。童年家境贫寒,受过好心人关照和尊老爱幼教诲的她也喜欢关爱人。一位6旬孤寡老人生活孤独困难欲寻短见被群众发现。还在读高小的范索云主动当老人“孙女”照顾老人。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她索性把老人接到家里,像姥姥一样看待,直到10多年后老人满足地离开人世。其间,爱人很不理解,与她分了手。范索云的善良感动了干部、群众。人们极力推荐她担任镇敬老院的负责工作。30多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仅有范索云和一位厨师,范索云像对亲爹娘一样赡养、爱护着老人。敬老院里  相似文献   

4.
在中外闻名的石刻之乡—一四川省大足县,一位76岁老人拥军的故事传遍四方。她就是多次被省、市、县评为“爱国拥军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拥军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的大足县龙岗镇居民徐培忠。 徐培忠老人从五十年代开始从事街道工作,先后担任过街道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1990年底,除培忠老人因年迈体弱退休。老人从小生长在一个贫苦人家,在旧社会以帮人做针线、当奶娘为生。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5.
社区乐园     
《兵团建设》2011,(10):33
老年志愿者在农十师181团团部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中,有一位不拿薪水、爱管"闲事"的刘大妈。她退休不退岗,整天往返于社区邻里街巷,随时提醒居民们注意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等事项。她就是刘霞。今年60多岁的刘霞是181团社区三站的退休老人,说到社  相似文献   

6.
1991年9月18日,湖北省郧县梅铺镇盘道营村一家四合院里。一片欢声笑语。一对年过半百的老人披红戴花,正在举行着一个俭朴大方的婚礼。村民们一面嚼着老人李保兴和金凤芝甜蜜的喜糖,一面传颂基干民兵三妯娌为公爹当红娘的佳话。 1990年,50岁的李保兴老伴病逝。3个儿子虽然个个孝顺,但因都在外地做生意,难免侍奉不上。3个儿媳刘丽英、蒋翠平、李风兰,最大的25岁,最小的22岁。三妯娌一个赛一个对老人知寒问暖,可是终究有  相似文献   

7.
笑脸     
《解放军生活》2012,(12):52-53
1.10月11日上午,当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70岁的兵妈妈退休女工任萍,登上江苏省连云港市前三岛时,守岛战士们在给任妈妈行军礼的同时,献上了在岛上采的野花。她与每名官兵部热烈拥抱,在彼此的脸上,不仅洋溢着幸福的喜悦,还挂满激动的泪水。黄金衔/摄2.10月23日,解放军第535医院组织官兵来到驻地老年公寓,向老人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礼品,为他们做健康体检,并与他们载歌载舞,共庆重阳佳节。柴均林/摄  相似文献   

8.
光明使者     
当73岁的孙春香老人眼前的纱布被缓缓揭开,重见光明之时,她激动地说:“是党给我送来了光明!让我这个瞎了快10年的老太婆重新见到了美好世界。”这是笔者7月15日在江苏省江浦县人民医院见到的一幕感人场面。  相似文献   

9.
《国防》1996,(5)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群众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这是平措 的座右铭。几年来,平措经常组织民兵们到五保户、烈军属、孤寡老人家去担水、扫地、购买食物等。有位叫朗嘎的老人,膝下无儿女,老人经常头痛头晕,行动不便,平措就和民兵们一起轮流照顾老人。1995年2月3日,朗嘎老人患了肿瘤,平措将老人送往医院治疗。住  相似文献   

10.
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贵州省余庆县龙溪镇敬老院的服务员、青年民兵冯大兰忙了一上午,可一想到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她又会心地笑了。下午,民政助理员送来了解放军捐赠的衣物,冯大兰忙着为老人们试穿、调换。 在整洁的成捆黄棉衣裤中,有件粉红色的缎面女棉袄格外引人注目。晚上,冯大兰一穿上,再合身不过。她想着自己是20几岁的大姑娘,还是头回穿上这么鲜艳的棉袄时,脸上一阵发烫。当她手插进衣兜时发现有个旧信袋,就顺手掏出扔在桌上,留着引火用。 次日,她做早饭,用信皮点火时,却看到信封里有张硬纸,掏出仔细一看,竟是一张5000元的定期存款单。 这5000元,对家庭困难的冯大兰来说,真是天降的喜  相似文献   

11.
母子情深     
“子弟兵的母亲”、全国拥军模范,山西大同市永定庄矿居委会主任欧学联在军营认了 34个“兵儿子”。老人非常关心战士们的成长进步,不久前,她带着自购的《计算机使用》等科技书刊到大同军分区某部队看望“兵儿子”,勉励他们多学习早成材。 大同军分区领导也非常关心欧妈妈的生活。最近,他们又为老人安装了一部电话,让远在千里的“兵儿子”们能经常听到欧妈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13.
赵梅筠既是农六师、五家渠市军垦之声合唱团成员,也是社区老人们的歌唱指导老师。每个星期六是赵梅筠最忙碌的时候。早上8点,赵梅筠准时起床,开始晨练。"好身体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后盾。"她每天坚持去公园散步,爱唱歌的她走一路唱一路。"早上空气好,唱几句,练练嗓  相似文献   

14.
一个普通农妇的爱戴传明斐清平在安徽嘉山县杏山乡一个小山村,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妇女陪着老人散步的身影。这位老人,年已80开外,耳聋喉哑,双目失明,她是烈士遗属高项氏;陪她散步的是杏山村普通农妇叶秀英。这位与高项氏无亲无故的农妇。默默地搀扶着老人度过了整整20个春秋。54年前,抗日战争进入了大反攻阶段,高项氏老人的丈夫.是一位抗日根据地的民兵战士,正和抗日大军一起活跃  相似文献   

15.
《兵团建设》2013,(21):19
六师一○二团敬老院院长张新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团场老军垦的女儿,1990年调入一○二团敬老院,与敬老院共同走过了24年的风风雨雨,亲手送走了近百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张新玲说:"我和老人们感情很深,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对老人们付出了真心,他们也对我付出了真心,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6.
哈密,祖国西部一颗耀眼的戈壁明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批复转军人的到来,“红星垦区”开始出现在这块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岁月悠悠,当年的拓荒者,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然而,历史沧桑烙印在他(她)们心灵深处的依旧是红星闪闪,亲情滔滔……  相似文献   

17.
时间:2013年10月1日地点:六师一○二团、梧桐镇敬老院人物:敬老院院长张新玲7时:太阳还没露头,张新玲就起床了。她早已习惯了,自打1990年到敬老院工作以来,她就钟表般地准时起床、准时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一天的日子就是23年的缩影。一走进敬老院大门,张新玲一天的忙碌就算开始了。她先到每个房间查看,给两位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垫子、擦洗身子,然后又去清洗沾满屎尿的垫子。忙完了两位老人的事后,她就得给其他失去自理能力的老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丰县大沙河畔的双庙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丈夫病故后,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赡养、照顾着三位年龄都在87岁高龄以上的老人,一位是她的婆婆、一位是她的养母、一位是她的续母(丈夫前妻的母亲)。她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侍候着三位老人,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并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被乡邻称为孝顺的好女儿、孩子的好妈妈、军属的好楷模,她就是张玲兴。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1月28日,寒风中夹杂着细碎的雪花,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拖着满是骨刺的双脚,在被冻得硬邦邦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着.每走一步就像一根钉子钉入脚跟般钻心疼痛,但她的眼神坚定,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在她怀里紧紧揣着一包东西。那是刚募集来的一笔善款,而她所做的这一切都只为从死神手中拉回一位曾经素不相识的白血病人。这位老人就是山东省临沂市人大代表、新时代“沂蒙十佳红嫂”——戚洪桂。  相似文献   

20.
11月28日一大早,天空飘起了雪花,但家住农十师北屯幸福社区的喻国英老人却闲不下来。她早早地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听歌碟、整理表演服装,忙得不亦乐乎。今年65岁的喻国英老人退休前就酷爱音乐。退休后,在她的倡议下,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