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军转民》2014,(6):6-7
5月9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建造的1万TEU集装箱船首制船“中海之秋”号交付,并于次日投入运营。该船是中船集团迄今交付的最大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2.
资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6,(7):60-63
我国第二艘LNG船下水6月12日,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承造的147210m3液化天然气(LNG)船顺利下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自行建造的第二艘同类型船舶,计划于2008年年初完工。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在建造L NG船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精度造船,追求无余量造船。这条船的船坞周期仅为5个月,比该公司建造的首制船缩短近一个月。目前,该公司建造的第一艘LNG船已进入码头作业阶段,进展顺利,将于明年10月交付使用;第三艘船已于今年3月下旬开工建造。(小舟)国内最大L NG接收站启用5月26日,由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所属华兴建…  相似文献   

3.
基层短讯     
《国防科技工业》2004,(9):62-63
沪东中华承造我国第一批LNG船 8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6家公司组成的广东LNG项目船舶投资方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两艘船舶建造合同和1艘选择船建造协议。随后,船舶投资方与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签署了租船合同。此举不仅将填补我国船厂未曾建造过LNG船的空白,而且将带动我国船舶建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外部市场严酷考验的双重压力之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定位和底线思维,全力保障航海主业平稳有序运行。据统计,全年实现民船海工交船198艘/座、1708.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5%,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共完工交付4艘全球最大2.3万吨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外高桥造船建造的全球首艘具有自航能力的世界独创Fast4Ward通用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大船集团建造的8.5万立方米液化乙烷双燃料运输船、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3日,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14.7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船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顺利交付船东,中国人终于成功摘取了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中国乃至世界造船史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此刻,距离该船在沪东中华开工的2004年12月15日,已足足过去了40多个月;而距离沪东中华最早开始进行LNG船研究的1997年,则已长达十余个春秋。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最大造船中心——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4月8日在沪组建。在一派喜庆、热烈的气氛中,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阵小津为该公司成立揭牌。这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组建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是以沪东造船集团和中华造船集团和中华造船厂为核心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强强联合,而形成的产权结构多元化、产品经营多样化的大型造  相似文献   

7.
<正>12月27日,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企业和项目名单正式发布。中国船舶集团共有2家成员单位、4个项目在本次评选中获奖。他们分别是工业大奖项目:江南造船"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工业大奖表彰奖企业:七一六所、外高桥造船;工业大奖表彰奖项目:沪东中华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工业大奖提名奖项目: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代表制造企业新世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流,目前正在国内造船企业中着力推广应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位居国内同行前列,成功开发应用的“沪东造船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飞翔中识别雄鹰,在奔驰间检验骏马,在疆场上呼唤勇士,在拼搏里考验英雄。沪东中华在已经开工建造LNG船中,再一次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全新造船理念、全新管理技术、全新设计能力和全新建造水平的先行者、实践者……我们,唯有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0.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骨干企业,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现有员工7000余名。公司设有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拥有一支由2000余名各类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产品研发、设计、管理队伍;同时,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近年来,公司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以发展先进造船生产力为第一要务,以“绿色造船、数字造船、科技造船、高效造船、标准化造船、文化造船”等一系列理念为发展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是沪东中华重组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骨干船企,被誉为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和登陆舰的摇篮",是我国船舶行业中唯一获"中国工业大奖"企业。沪东中华的历史,是我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我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成长史,是我国海洋装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壮大史,也是我国军工央企"造舰强军,造船兴国"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12.
4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先后参观考察了船舶工业集团所属江南和沪东中华两家造船企业。他同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亲切交谈,同企业领导进行座谈,充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1月4日,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的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上海长兴岛举行。这是推动我国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标志工程,也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整体搬迁项目全面启动。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原则。沪东中华新厂区选址位于上海长兴岛南岸沿线,面积为214.6公顷,总投资180亿元,  相似文献   

14.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同属中船集团公司的原沪东造船厂和原中华造船厂采用新设合并的方式重组而成的一个新的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采用这种方式重组的优点是:重组受原体制、原机构、原方式、原习惯的约束限制少,便于以创新的思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改革在内部提供了一片新天地。通过资产重组,沪东中华建立起一个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向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大型企业。国防科技工业成就巡礼——体制改革篇2…  相似文献   

15.
12月29日,沪东造船集团为希腊莱姆斯航运公司建造的一艘74500万吨散货轮正式签字交船,标志全年计划造船10艘64.26万吨的目标正式实现。同时宣告,我集团经过历时2年的艰苦奋斗,生产摆脱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走出困境,又一次创造了历史的新高,为“九五”末划上最圆满的句号。生产总量再创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面对造船技术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转向文化竞争,质量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形象。质量文化是质量工作的“源头”,是承载企业生存、发展的“诺亚方舟”。因此,他们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注重创新质量文化,塑造品牌形象,在培养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观念,制定质量行为准则上下功夫。建设质量文化的关键在于职工的广泛认同。新船重工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精心设计、尽责管理、一次干好、取信用户”的质量方针,并在30万吨VLCC、5668TEU集装箱船建造…  相似文献   

17.
2月15日上午,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为德国布鲁格集团公司建造的1.2万吨。伏蒂费克逊“号多用途散货船在九江瑞昌下水。该船是江西首艘自行建造、自营出口的船舶,该船的下水意味着江西将实现船舶出口创汇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前夕,国防科工委组织了包括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在内的近十家媒体,实地采访了沪东中华、外高桥、江南、中远川崎、大连造船重工、大连新船重工六家重点造船企业。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本刊记者将这些企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的经验报道出来,供广大军工企事业单位参考借鉴。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各国之冠。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中国船舶工业正积极探索,开拓拼搏,自主创新,向世界先进造船行列挺进。——编者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工业》2004,(7):32-32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五年以来,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一是以船型开发为重点,加快产品创新,消化吸收了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核心技术,中标国内首个LNG项目,实现了中国造船史上又一个零的突破。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被国际造船界誉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中船集团先后投  相似文献   

20.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造船综合企业,中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之一公司前身系于1954年建厂的广州造船厂,主导产品类型有成品油轮,化学品船,滚装船和滚装客船以及海军水面舰艇和辅助船;具有同时建造3—4种船型和设计3型船,年产12艘,30万综合吨的船舶产品建造能力。2003年,公司造船完工量在同行业中名列第六位,其船舶建造技术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多年来,公司坚持以市场变化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品设计,建造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不断优化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逐步形成了造船、修船,大型桥梁与建筑钢结构、港口机械、电梯产品等支柱性产业,连续多年成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创汇大户,被誉为“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先进企业”、“百家产品优秀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