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美国人首次听说“脏弹”是在2002年6月10日,当时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劳夫特宣布逮捕约斯·帕迪拉,罪名是企图引爆一个装有高爆炸药和强辐射性物质的装置。在那次讲话中,司法部长使用了如下定义:“引爆一颗放射性‘脏弹’要先引爆一颗普通炸弹,它不仅可以炸死附近的人,而且可以散布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放射性物质,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美国司法部2002年6月10日宣布,一名企图引爆“脏弹”的美国籍男子于近日被捕。这一涉嫌参与“脏弹”事件的嫌疑人名叫阿卜杜拉·穆贾希尔,又名若热·帕迪拉,5月8日从巴基斯坦飞抵芝加哥国际机场时被捕,据说此人与“基地”组织有关。6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称,美国正在全力缉拿与这起企图用“脏弹”袭击美国的未遂阴谋有关的任何“潜在杀手”,并说,全方位的追捕行动正在继续,一定要将追查进行到底。何谓“脏弹”?美国为何如此紧张?  相似文献   

3.
克格勃特工仅用200万法郎就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一名工程师手中买到了法国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机密文件。这些文件上用法文印着两个字“火神”。在法国军语中,“火神”代表最高机密。苏联人——如今的俄罗斯人——几乎完全掌握了部署在法国核潜艇、“幻影”战斗机、坦克和阿尔比恩发射内的导弹核弹头的情况。实际上,俄罗斯人今天掌握着法国核武器的全部关键机密,尤其是核弹微型化水平以及高频无线电密码引爆系统。因此,莫斯科可以干扰无线电引爆系统的通信,从而阻止核弹点火引爆。这是战后一起最惊人的间谍案。 1992年7月底,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上校、52岁的维克多·奥琴科叛逃,向英国情报部门供出了这起间谍案的内情。这名高级军官在苏联驻巴黎大使馆内负责科技谍报工作。他向英国情报人员供出了两名最得力助手的名字:谢尔盖·季米列夫和瓦连京·马卡罗夫。他们都是克格勃军官,公开身份是驻巴黎大使馆秘书。塞尔日1986年1月到1991年7月在驻巴黎使馆工作。勒内的任期是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他俩轮流操纵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杰出工程师、35岁的弗朗西斯·唐佩维勒。这位核物理博士在利梅伊-布雷瓦纳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军事技术局中子核物理部工作,具有接触“火神”国防机密的资格。实  相似文献   

4.
憨厚、墩实的二炮某基地工兵营营长杨震,自入伍起,一头扎进深山18年,集“勇气、才气、正气”于一身,视工地为战场,把为导弹筑巢作为崇高的事业去追求、实践,为大国长剑铸起了一柄柄坚不可摧的“剑鞘”。勇气,攻坚克难的助进剂那是杨震在刚走上营长岗位不久。一次井下施工爆破中,出现了哑炮,如不立即排除险情,谁也无法预料将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危急关头,几名战士争着要下去排险,杨震一把拦住了大家,说:“我是营长,我去!”说完,毅然拎着皮桶下到井下。为了尽量避免金属接触碎石产生的热能引爆雷管,杨震就干脆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压在雷管上的碎石。  相似文献   

5.
朝鲜半岛乃世界上兵力部署密度最大、利益重叠最复杂、突发事件最频繁的地区,有螳冲突事件甚至会直接引爆战争,为此,人们称其为“东北亚地区的TNT”。自从2010年“天安舰事件”以来,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骤然紧张,军事博弈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来,沸沸扬扬的朝鲜核风波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其实在中东地区,伊朗的核风波亦未停止,被一些评论认为仍有可能成为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7.
俞风流 《环球军事》2010,(11):54-55
一年一度的台军“汉光演习”已经偃旗息鼓了,相比过去而言确实低调许多,倒是台湾媒体演练前曝出的台军将演练“炸船封港”的消息,引发外界热议。报道称,台海军的“封港计划”,是先以军用拖船将商船拖至港口航道定点,再出动两栖蛙人将商船引爆沉没,  相似文献   

8.
设计的数字密码定时引爆装置可以用于炸药定时引爆,在武器系统等军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给出了引爆装置设计方案,并设计了引爆装置的核心逻辑部分状态机,仿真结果表明,状态机动作正确.该方案设计的引爆装置可以用CPLD实现,为工业流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朝鲜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广开土王,韩国海军将其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艘驱逐舰命名为“广开土大王”号。“广开土大王”号驱逐舰从1986年开始设  相似文献   

10.
某步兵近战武器系统小型榴弹在研制过程中提出了“引信实现自毁功能,自毁时间15~20s”的要求。引信研制单位在研制过程中为实现该指标,在认真研究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设计了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使引信在触发发火机构失效后,利用弹丸转速降低的特性引爆侧雷管,由侧雷管引爆主传火序列,实现引信自毁。这种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能满足引信实现自毁功能的要求,在弹丸触目标停止运动触发机构失效后,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立即作用引爆弹丸;在弹丸擦地产生跳弹时,根据弹丸旋转能量的衰减程度,引信可能在空中作用,也可能在弹丸第二次着地…  相似文献   

11.
伊朗为“核”面临战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世关注的伊朗核问题近来再度呈现出危急态势。新年伊始,伊朗宣布恢复已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引发欧美强烈反应。1月12日,德英法3国外长和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在柏林举行会晤后表示。欧盟与伊朗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对话已陷入僵局。联合国安理会参与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必要的。面对西方这一外交威胁,伊朗不仅迅即给予严词抨击,而且展开全民动员以“击退敌人的侵略”,伊朗媒体甚至已开始热烈讨论起战争爆发的日期。面对事态的急剧升温,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有关方面不能冷静行事,伊朗核问题这个“火药桶”真可能有随时被引爆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一群武装暴乱分子企图制造恐怖事件并试图引爆地雷。接到情报后指挥部立即命令防暴分队集结。一辆迷彩色的通信指挥车迅速出动,民兵迅速在野外架设起天线,与指挥部通话。随后,民兵用警棍盾牌术制服子大部分暴乱  相似文献   

13.
何为智能水雷,笔者认为,就是可以实现人与雷互相“交流”,对敌舰船、潜艇等水中目标能够实施智能攻击的现代水雷。现将对我军智能水雷的基本构想与武器专家及读者进行探讨。战术特点具有高效的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在水雷内安装声纳以及计算机分析系统实现人与雷的控制语言“交流”,完成水雷如下的战斗任务,如:隐蔽、转入攻击状态、锁定攻击目标、启动引爆设备并开启声纳、撤消攻击并关闭声纳、进入休眠、引爆等。该语言系统的指令发出可通过潜艇、水面舰艇、蛙人、反潜直升机或者海上预警机等我军战时有效指令平台来完成。它要求这种水雷具有分析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高级智能分析能力和密码安全的可靠性。最  相似文献   

14.
4月中旬,美国发行量很大、影响面很广的《华盛顿邮报》披露内幕,指称美国国防部准备恢复一项搁置了30年的导弹防御计划——在高空引爆核弹头,阻截来袭导弹,也即“核爆拦截”。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主席施奈德向该报表示,他“已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讨论这件事。部长很感兴趣”。更有一些美军强硬派人士“一看到这期《华盛顿邮报》,便欢呼起来”,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核爆拦截”是对付俄罗斯SS-18型洲际导弹的最好办法,“就更不用说对付一般的导弹了”。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12日,恐怖分子驾驶一艘装载约230千克炸药的橡皮艇,靠近停泊在也门港口进行燃料补给的美国海军“科尔”号“宙斯盾”驱逐舰(DDG-67),并引爆炸药。“科尔”号在这次突然袭击中遭到重创,舰体被炸开了一个直径约12米的洞,几近沉没;舰上17人丧生、39人受伤。虽然恐怖分子的橡皮艇在靠近“科尔”号时曾引起舰上人员的怀疑,但由于“科尔”号所执行的作战命令是,除非对方已先行发动攻击,否则不首先向任何舰船开火;并且“科尔”号的舰  相似文献   

16.
钝感弹药引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钝感弹药的概念。概述了与钝感弹药密切相关的新型引爆系统。阐明了新型引爆系统用于钝感弹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系统对推进钝感弹药引爆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弹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方活血膏”自问世以来,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已有近200万人用之解除了病痛。雪片般的来信中,也提到了一些问题,现简复如下: 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土剂型”? “东方活血膏”是传统的黑膏药剂型,正如人们说的有点“土”。一个药品的科技含量是疗效,“土”与不“土”只能由疗效来判定。膏贴是我国传统的五大剂型之一,正如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所说:“使药性从毛孔入腠理”,“通经贯络,较之服药尤有力”,并说“此至妙之法也”。它既避免药物有效成份经胃酸及酶系统的作用而受损,也避免使胃、肝、肾等有关脏器受累,不至于“用不得当,贻患无穷”,“治得头痛眼又瞎”(吴尚先:《理渝骈文》)。在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人们吃药已成负担的当今世界,应用膏贴外治,无疑是解除人类病痛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防务     
“爱国者”导弹陆续抵达土叙边境 美军先遣队已进驻土耳其南部与叙利亚紧邻的城市加济安泰普,正式拉开在土叙边境部署“爱国者”导弹部队的序幕。与此同时.德国与荷兰军队也携“爱国者”导弹陆续抵达土叙边境,与早已靠前部署的土耳其军队共同构筑对叙的“压顶”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9.
群仙过海     
科学养肉牛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民族乡前进村基干民兵姜明臣科学饲养肉牛,3年出口肉牛144头,为国家创汇12.9万元。 (杜成一、井占芳) 创办引爆线纸厂瑞金县九堡乡清溪村民兵连长钟海连,创办引爆线纸厂,生产的鞭炮、烟花及其它爆炸品的引爆线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华社综合:北京时间9月16日凌晨,遇刺的阿富汗反塔利班北方联盟领导人马苏德15日被证实死亡。 “记者采访”刺杀马苏德 9月9日,两名阿尔及利亚人伪装成电视记者在阿富汗北部塔哈尔省的反塔联盟基地,对反塔队盟最高领导人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进行“采访”。当他们打开摄像机镜头时,引爆了藏在里面的炸弹。另一种说法是,其中一名“记者”引爆了缠在身上的炸弹。 由于马苏德在反塔联盟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爆炸案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马苏德的女发言人当时表示:马苏德的伤势并不严重,更没有生命危险。然而这位发言人的话立即遭到媒体的质疑。刺客给马苏德摄像时,距离应该相当近,既然他的贴身助手当场身亡,难道马苏德只受一点轻伤?果然,时隔不久,便有俄通-塔斯社记者称,马苏德还未送到医院,就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一名不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