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30日,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接到国家航天局的部署后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机制,紧急调动我国在轨高分辨率陆地观测卫星进行多次连续观测,同时开通卫星数据应急共享通道并提供地震灾区震前卫星数据,震后观测数据也陆续通过该通道共享。”  相似文献   

2.
遥感应用需求中存在点目标和区域目标两类任务,遥感卫星对两类任务的调度方式存在很大区别,将二者统一调度困难.本文将点目标视为特殊的区域目标,将它们按照卫星观测机会分解,构建元任务,将两类目标在元任务层次进行统一;根据任务类型分别构建收益函数,兼顾了二者在收益计算上的差异,并建立了面向点及区域目标的遥感卫星任务调度模型,实现了对两类任务的综合调度.仿真实例证明,此方法能够提高卫星的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3.
2001年,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提出了欧洲联合空间战略,并将在2002年年底之前达成一个新的框架协议。除“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之外,“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卫星网络是这项战略的重要内容,关键是研制一批新一代小型、高性能的遥感卫星。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察的卫星,包括气象卫星、资源(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也称为环境卫星。文中涉及的遥感卫星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4.
<正>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迈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作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它的入轨,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遥感卫星谱系,极大地提升了空间遥感的技术水平,对我国的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环境与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精准农业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高分卫星数据已进入重点行业主要业务,数据自给率达80%,已实现替代进口,基本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高分三号卫星综合技术指标已经达到或超出国际同类卫星水平,具有高分辨率,整星最高可提供1米分辨率图像,同时也可以提供10米量级和百米量级分辨率图像。此外,它还是我国首颗8年长寿命设计的低轨遥感卫星,可为用户提供观测数据的时间更长,进一步提升整个卫星系统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的整体分析政府用户部门对于1米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需求强烈。1米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的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核心需求包括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一类区域)、年度地质矿产调查等任务。其他用户部门还包括环保部、农  相似文献   

7.
<正>高分专项用于加快中国的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发展,通过建设一个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一方面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提高中国遥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迈向"感知"大国,遥感应用步入了"黄金期",遥感技术在中国国土监测、环境监测、交通等各行业都有应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遥感卫星系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突破了我国遥感卫星的诸多技术瓶颈,实现了卫星遥感图像质量最高、数据传输速度最快、低轨遥感卫星寿命最长、立体测绘成功率百分百等多项国内第一。其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采购国外商用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测图工作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我国按照《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紧急启动了相应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CHARTER机制)(《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是由欧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发起建立的减灾合作机制.我国于2007年5月24日正式加入该组织),向其所属的欧洲航天局,美国地质调查局,加拿大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等11个主要航天机构的20颗遥感卫星提出卫星数据观测申请.  相似文献   

10.
8月1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高分二号卫星,这是我国高分专项的第二颗卫星,开启了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高分专项是我国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被誉为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创新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天眼工程",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应用工程"。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已经应用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大众民生的诸多领域,拥有巨大市场价值。据美国《LBX Journal(位置服务杂志)》估算[1],全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的年商业价值(包括国防和政府用户)超过300亿美元(约合2000亿元人民币)。建设商业化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可实现对全球目标的实时(准实时)监测,军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成为全球卫星遥感市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跨界保险行业的遥感卫星及地理信息服务运营商,开创了商业遥感卫星运营新模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基于保险业务方面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地图位置服务、农业保险遥感卫星大数据、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智慧城市"项目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此次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拓展商业遥感卫星数据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卫星数据的民事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1999年7月24日,“伊科诺斯”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完全商业化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展进入高潮。此后,美国、以色列一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相继升空,卫星的分辨率很高,尽管是商业卫星,但也承担了诸多军事监视和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七十年代初期,当数字成像处理器被引进,主要的数据成像源是象地面卫星这种的商业用卫星。在这些卫星上的高性能探测器将数据传输给接收站的大型数据库里的磁带记录仪。能够以更高的分辨力远距离地监视地面情况这一要求已在研究中得到了满足,即在探测器和数据成像技术上均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需求牵引,制定海洋卫星发展规划,完善我国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按我国主张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EEZ)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海洋大国,有效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勾画了新世纪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蓝图,海洋卫星系列作为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四象爱数     
正看见世界洞察未来四象万安空间纵横遥看寰宇感知天下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由多位遥感领域专家组建而成,以海量遥感卫星数据分析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四象爱数在遥感数据提取算法和数据应用方面积累了数十年技术经验,具备丰富的国家大型专项实战经验,在卫星系统规划、卫星测运控、多源卫星数据综合处理方面具备专业优势,是国内商业航天领域的卫星应用创新型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军政四大应用遥感信息提取、地理信息高精度地图应用、基建工程及工程险商业卫星遥感技术应  相似文献   

18.
<正>高分专项实施7年来,已发射了高分一号高分宽幅、高分二号亚米全色、高分三号1米雷达、高分四号同步凝视等多颗卫星,数据源不断丰富。迄今为止,涵盖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覆盖宽度、不同谱段、不同重访周期的高分数据体系基本形成,与其他民用遥感卫星相配合,初步形成了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系统,为高分遥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  相似文献   

19.
卫星遥感应用是民用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引领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民用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未来2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卫星遥感应用提出了现实又迫切的需求。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肩负着重要使命,并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十五”期间,国防科工委按“天地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发布了《十五后期民用遥感卫星应用预先研究项目指南》,支持了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根据《航天“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研…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14,(10):63-65
随着高分一号、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遥感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遥感应用步入黄金期。遥感已无处不在,遥感将大有作为",栾恩杰院士如此表达他对中国遥感事业的信心。遥感卫星30多年前就已发射,但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并取得效益还主要在近十多年,这主要缘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遥感数据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