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以来,发生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美军“虐俘”丑闻,随着媒体的不断披露和曝光,不仅深刻揭露了美国标榜的所谓“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虚伪,也让人领略了舆论宣传的巨大威力,给我们组织开展舆论战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林木 《环球军事》2005,(13):42-43
关塔那摩,一个被哥伦布称为“巨大海港”的地方,是美国通过巧取豪夺手段在海外建立最早的一处军事基地。在2001年秋天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后,布什政府经过精挑细选,将这个位于古巴境内的军事基地改造成一个庞大的监狱,用于关押美军抓获的“恐怖囚犯”。自那时起,美军这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军事基地开始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然而,短短几年间,由于丑闻迭出,与那些被羁押其中的“恐怖囚犯”相比,关塔那摩监狱的声名甚至显得要更为狼藉,以致近来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纷纷传出了要求关闭该监狱的呼声。虽然美国政府和军方领导人表现强硬,但面对舆论的重压,关塔那摩监狱究竟还能撑多久呢?丑闻频传自身形象狼藉被逼着学狗叫,被女兵当马骑,被限制上厕所而尿湿裤子……这就是美军关塔那摩  相似文献   

3.
2月7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第4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美国已决定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美国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和帮助,接纳关塔那摩监狱的囚犯。美军关塔那摩监狱从成立以来就—直丑闻不断,受到了种种抨击,联合国、国际人权组织都曾要求将其关闭,但现在仍关押着约250名囚犯。奥巴马上任后签署文件要求1年内关闭该监狱,  相似文献   

4.
蒋健林 《国防》2012,(8):72-73
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就整顿军纪向美军士兵"训话",他告诫士兵"一张(涉及美军丑闻的)图片只要几秒钟就能够迅速成为头条国际新闻","那些头条新闻能够影响我们正执行的任务,使战友面临风险,打击士气,有损我们的国际形象,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他呼吁军队应施行"最高行为标准",要求士兵遵守纪律,注重操守,以挽回美军近年来因丑闻而损毁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简观  王炜 《环球军事》2010,(18):10-11
近日,以色列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发布了两张前女兵与巴勒斯坦囚犯的照片,引起了舆论大哗。这些视频让人们回想起了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对此,上传照片的前女兵伊德恩·阿伯吉尔不屑一顾地声称:自己“不理解这些照片有什么过错”,以国防军则称这些照片是“丑陋和无情的。”  相似文献   

6.
6月1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声明称,布什总统已提名四星上将、现任陆军副参谋长乔治·W·凯西替换里卡多·桑切斯中将,成为驻伊拉克多国部队最高统帅,统领目前在伊拉克的所有军事单位、特别行动组以及负责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观察组,并与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内格罗蓬特一起负责开展伊拉克自治和重建进程。尽管五角大楼强调驻伊美军司令这一职位调换与美军虐囚事件无关,但是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府走马换将正是在为美军虐囚事件寻找替罪羊。尽管凯西将军在这之前并不为公众所熟悉,却能荣升伊拉克多国部队“总管”,成为“无可争议的人选”,这与其所具备的深厚背景有关。然而凯西接收一个烂摊子后,能否重树美国形象,搞定伊拉克局面,仍是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姜可 《环球军事》2011,(6):38-39
越南战争成为“金三角”这个后来成为全球最为臭名昭著的毒品生产基地的孵化器,与此同时,那场战争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消极影响,以至于在美国国内吸食毒品的人数大增,客观上为毒品的流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那以后,美国人的战争以及美军总是无法摆脱与毒品的联系。2月14日在阿根廷曝出的美军军机运毒丑闻再次暴露出美国人这一无法言说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美国实施的对外军事干预行动中,心理战部队愈来愈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因其杰出的表现而被称为指挥官手中的“利剑”。随着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和美军“建设21世纪部队,打赢21世纪战争”军事思想的确立,心理战部队的作用和建设备受美军当局的高度重视。 一、编成及任务 心理战部队是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军种均有实施心理战的任务。在编制上美军心理战部队自成体系,独立编成,序列上归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的民  相似文献   

9.
5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助理彼得·布鲁克斯在参加国会的一个研讨会时表示,美军将于近期向西太平洋增加部署一艘航空母舰。这是美国近年来首次宣布向西太平洋增加部署航母。考虑到此前美军分别向菲律宾和格鲁吉亚等增派部队和军事设备,驻亚美军实际上已展开了新一轮的摆兵布阵活动。  相似文献   

10.
陈宇  何博  张世先 《环球军事》2013,(11):60-61
美国海岸警卫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号称美国的“第二海军”。近年来,在美国飓风灾害救援行动中,都可见他们的身影。实际上,除救灾、日常执法外,他也广泛参与作战支援与国际合作,随美军执行任务,甚至重整装备进军北极。有分析指出,海岸警卫队不仅在北极开展候补军官的航海训练,而且海岸警卫队舰艇也在配合美军进行重大科研项目试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智能手机因其强大的功能受到追捧,就连美国军方也赶来凑热闹。日前,美军研发及工程司令部通信电子中心负责人托尼·弗萨对外透露,美军正研究如何把智能手机带进战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正在阿富汗等地作战的美军士兵将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比如经过改装的iPhone。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其它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军事实力,近年来,美军提出了由机械化状态转向信息化状态的“军事转型”思想,并付诸实施。从表面上看来,美军的转型计划进展顺利,正在将美军引向更高的层次,其它国家军队与美军的差距正在不断拉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防务新闻2月16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日前宣布,现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主任的陆军中将沃尔特·夏普(Walter L.Sharp),拟于今年4月或5月来接替计划于今年夏天退役的现任驻韩美军司令伯韦尔·B·贝尔中将,担任新任驻韩美军司令。在美军亚太军事战略部署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位曾在美军联合参谋部担任过要职的陆军中将未来能为“变身”后的驻韩美军以及近年来处于风雨飘摇状态的美韩联盟带来什么样的新气象,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休会结束后重返华盛顿的国会议员们将接到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交的一份如何大力提升美军战斗力的文件。这份题为《极限力量》的文件全面重新评估美国目前的军事战略,从而在不再招募更多部队的情况下大力提高美军的战斗力,使美军的作战能力达到“极限”!几乎在五角大楼出炉这份文件的同时,与之配套的军事调整实际上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运作当中。素以“先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美国政府正在与一些外国政府进行磋商,考虑在未来几个月内释放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监狱里的一些外国囚犯。日前,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共关押约660名“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嫌疑分子,他们分别来自42个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在美国对阿富汗战争期间被俘获的。被关押在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囚犯当前的生存状态如何?负责管理他们的监狱警察感受如何?负责给他们以精神安慰的牧师们的心情怎么样?美军都从他们身上挖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情报?要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跟随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尼科勒·高迪亚诺前往那里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16.
从近年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来看,美军为了追求所谓的“零伤亡”,在实施战场救援方面确实不遗余力。五角大楼规定,美国武装力量中的四大军种、特种部队以及海岸警卫队,在战时都有责任和义务动用所属及配属兵力、兵器实施战斗搜救行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被媒体判了“死刑”的美军女兵林奇能奇迹般复生,又一次彰显了美军战斗搜救部队的身手。  相似文献   

17.
这次海湾危机,美国不惜耗费巨资,在海湾屯积重兵,部署了以隐身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和C~4I/电子战装备为代表的大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部署反应之快,精导弹药种类之多,武器性能之先进,都体现了美军寻求在未来局部战争和冲突中实施快速联合作战、远程精确打击、整体作战效能高的体系对抗作战思想。纵观美军这次“沙漠惊雷”行动,我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的安全形势正向着好的方向发 展。联军为恢复秩序所作的努力得到了广泛 认可。一个没有暴君、没有专制的民主政权 已开始在海湾地区扎根……”伊拉克战争结 束后,特别是最近一年来,类似于这样正面 报道伊拉克战后局势的文章在该国各类媒体 上屡见不鲜。这些文章的作者通常署的是当 地人的名字,给人以亲历者“实话实说”的 感觉。然而,美国一些媒体最近却披露说,这 些报道并不可全信,因为其中的一部分是驻 伊美军斥以巨资买来的“新闻”,而在这些 “有偿新闻”的背后,隐藏的是美军不择手段 进行“舆论战”的诸多丑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军事战略转型中海军扮演的角色“9.11”事件使美国军事战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军在强调军事优势的同时,开始注重本土安全的防御力量建设。为适应美国国家战略的转型,美军提出了军队转型计划,即把美军打造成规模适中、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机动作战能力强的武装力量。2006年美国《四年国防审查》报告,总结了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规划了美国未来20年的国防战略和军力发展方向。报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空军时报》7月24日报道,美军正考虑重组战略空军司令部,以加强其全球核打击能力。据分析,美近年来在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迫使俄罗斯频频“亮剑”,甚至重启可对美国本土实施核打击的轨道弹道导弹系统计划。而美军宣称重建曾在冷战时期强横一时的战略空军司令部,正是“针尖对麦芒”之举,意在对俄罗斯形成更大的核威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