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以后,从1853年5月开始出师北伐和西征。北伐由于孤军深入,于两年后失败。西征一开始曾取得重大战果,一直打到湖南,占领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但由于战略指挥的失误,兵力分散,缺少协同,从1854年7月开始,在曾国藩湘军的凶恶反扑之下,节节败退,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相继重陷敌手。到12月初,曾国藩气势汹汹地扑到九江,狂妄叫嚣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这时的军事形势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如果九江、湖口再失,曾国藩将直扑安庆,打开天京的西大门,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就有夭折的危险。太平军只有在鄱阳湖地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挫败敌人的攻势,并进行反攻,夺取西征的胜利,才能确保天京的安全,发展革命形势。但要打胜这一仗颇不容易。在士气上,太平军由于节节败退,战斗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而曾国藩的湘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将士皆骄”,急欲以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湘后碰到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是以曾国藩为首领的有组织的湘军,一是分散于各地的、起来骚动造反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大众。以往的一些著作在论述这近半年的历史中,大多着眼于太平军与湘军之间的战斗和较量,而对湘省人民在这场斗争的作用述论不够。事实上,湖南人民的活动和斗争不仅影响着太平军和湘军的战事,而且对整个西征战局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太平军入湘后的军事史实只作一些概括和说明,着重述论湘省人民的抗清斗争以及它同整个湖南、乃至于西征战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太平军在湖南创建土营、水营曾长秋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即震憾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后经一年半的艰苦转战,太平军于次年6月退出广西全州进入湖南道州(今道县)。当时,太平军只有单一的陆...  相似文献   

4.
论湘军饷源与湖南地方财政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53年春 ,当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 ,继而组建湘军的时候 ,他所面对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如何筹措巨额的军饷了。因为此时湘军充其量只能被朝廷视为一支地方军队而已 ,不得不自谋筹饷。湘籍京官曾国藩在为湘军筹饷的过程中 ,遇到了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制度的重重阻力。具体来说 :其一 :清王朝早已陷入财政困境 ,其军费开支有限 ,而且主要用于国家经制兵八旗和绿营 ,对曾国藩的湘军却少有支持。我们知道 ,鸦片战争之所以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方面的贫穷与落后使其经受不住战火的洗礼 ;而太平…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从起事之初到定都天京,仅两年时间。几十万大军驰骋江南,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然而一碰上湘军,即连遭大败,最后竟败于湘军之手。罗尔纳先生说得好:太平陆师不比湘军逊色,问题在于水师。而清廷论功行赏,首推曾国藩水师之功。曾氏自己也把湘军水师作为一生中值得炫耀的政绩,把它视为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的劲旅。本文拟从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水师的比较研究中得出这一历史的结论。一、湘军水师营制与太平军水师营制比较湘军水师的营制,主要来自明代戚继光束伍练兵成法。曾国藩曾于同治七年上奏指出:“咸丰三年衡州试办水…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西征军曾经两次大规模入湘,并同纷起响应的湖南农民群众、会党武装互相配合,共同进行抗击湘军的斗争。对这场斗争的重要意义和失败原因,拙文《论西征军入湘和湖南人民的抗清斗争》①已作了详细的说明,本文论述的重点则是西征期间太平军大队离湘后,即请咸丰四年闰七月初至六年夏秋间,湖南境内人民继续进行抗清斗争的情况和特点;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抗清斗争主要集中在湘南、湘北以及湘赣、湘黔边境地区,本省“土匪”与邻省“股匪”的结合与分离;湘省境内的抗清斗争与整个太平天国西征战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一)西征…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朝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1853年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统抵抗太平军,后入湘军曾国藩幕。1861年组建难军,1862年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后历任署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武英殿大学土、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等显职。李鸿章是清廷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决策者和推行者之一,对晚清政局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李鸿章自镇压太平军而起家,是晚清洋务运动最主要的首领之一。他自1861年组建难军起,便对筹建近代化军队,采用西法练兵,发展近代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8.
太平军攻入南京前,清方的情报工作毫无起色,这与清军的腐败和将领自身的军政素质不高有关。太平军奠都后,这种状况随着湘军的崛起逐渐改观。由于湘军对太平军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也需要一个阶段,1856年之前其情报工作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实力大损,叛降事件不断发生,为清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且随着曾国藩军事经验的日益丰富和军政权力的统一,清方的情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一、对皇帝感恩图报,但不愚忠 曾国藩于清嘉庆十五年(1811年),生于湖南湘乡。他家世微薄,世代为农,可却官运享通,至办湘军前已官至二品。他决心以尽忠直言报答天恩。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三次升官,皆御门时特擢,天恩高厚,不知所报。”曾国藩这种感恩思想曾多次在家书及上疏中表露过,可见这是他前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咸丰元年曾国藩在  相似文献   

10.
湘军是清政府赖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而其水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清廷论功行赏,湘军水师之功位居榜首。本文就湘军水师的组建作一粗浅介绍。在太平天国革命前,清朝的绿营水师,无战斗力可言。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出广西,进湖南,于1852年12月攻克益阳、岳州等地,获民船万只及大批军械炮位,遂组成水营。水营兵种的增设,使太平军实力大增。从此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不数月,在连续攻克汉口、武昌之后,迅即进据南京,  相似文献   

11.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张一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后坚持18年,纵横全国18省。它不仅拥有步兵、水师,而且还创建了一支专司筑城的工兵部队“土营,,在筑城方面有许多创造。所谓筑城,是指构筑城堡、城寨、城池和要塞等。下面,简要介绍太平军的穴地攻城、防御筑城和望...  相似文献   

12.
1860年春,太平天国在摧毁清军江南大营,解除对天京的包围后,领导集团议决下一步目标为:东征进取苏常,后攻天京上游。5月15日,东征大军数万人由天京出发,在李秀成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一个半月之内,占领了除上海之外的长江三角洲大部地区,兵临上海城下。此时,在太平军与满清上海守军的对峙中,出现了另一支军队──“洋枪队”(常胜军)前身,它是由满清上海道吴煦和上海泰记银号经理、买办巨商杨访雇用美国人华尔出面组织的一支雇佣军。关于这支军队,中、西史书虽有涉及,但多支离不全,缺少比较完整的研究,以至于人们看不…  相似文献   

13.
洋务派首领之一的曾国藩,虽未能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但他最早提出了以学习西方“长技”为核心的“自强”思想,并在具体实践中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同时,其“自强”思想的局限性与负面效应也有明显的反映。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点肤浅意见。一、“自强”思想的形成与“自强”的目的“师夷长技”以求“自强”,是洋务派的共同纲领,就狭义讲,它是洋务运动的基本的内容。从现有资料看,最早提出这一思想并阐述其具体内涵的则是曾国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曾国藩即于186O年12月19日(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运津折)中提出:“此次款议虽…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海军陆战队是一个独立兵种,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在美国,海军陆战队被称为“黑豹”。在中国,海军陆战队被誉为“龙、虎、鹰”。透过这些代表正义与勇猛的赞誉,可以看出这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部队,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张一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它不仅曾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还有一支庞大的水师,在与国内外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创造过不少辉煌的战例。为了遂行作战任务,太平军曾经搭造浮桥、构筑木排水城和拦江铁链,在中国军事技...  相似文献   

16.
贾梦雨 《政工学刊》2014,(10):90-90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个小短片,专门介绍中国流行词语“Tuhao”(土豪),包括词源、词义以及风靡一时的原因等等。早在今年初,中文热词“dama”(大妈)就登上了《华尔街日报》,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而此前,“Chengguan”(城管)“guanxi”(关系)等也出现在英语中。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治理的湘军非常有战斗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学术界却少有研究。笔者认为 ,曾国藩自己所说的“用恩莫如用仁 ,用威莫如用礼” ,就是对其治军思想的全面概括。同时 ,笔者从以仁申诫、以仁相处两方面分析了“仁” ;从气质之礼、处世之礼、制度之礼三方面分析了“礼” ,尽可能详尽地总结了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相似文献   

18.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张一文太平军是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时的中国兵器正处于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未期和向火器时代过渡的前夜。起义之初,太平军使用的基本上是冷兵器,只有少量的旧式火器。占领南京之后,通过与欧美来华人员接触,西洋火器得以传入...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一位很有影响的军事人物,他在创办湘军和镇压农民起义中,坚持改革,励精图治,提出了建立战略后方基地、裁兵节饷和实行经费限额管理等额有建树的军队后勤建设方略,从而保证了湘军战略方针的实现。他的后勤建设方略,是其治军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采的内容。因而,成为后来历届统治阶级治军建军的样板。本文就此作些初浅探索。一、建立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基地,是曾国藩军事战略的核心,也是他镇压太平军农民起义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曾国藩在创建湘军时,就对清军的军事体制进行大刀…  相似文献   

20.
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是清代充任军机处官员如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中堂的统称。清雍正七年(1729年),为了在西北用兵征战的需要,设立了军机房,三年后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官员无定员,文武大臣皆可充任,最多时达六七人。这些人都称为军机大臣,通常称为大军机。军机大臣官高权重,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对各部门、各地的负责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