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娴  章名岂 《环球军事》2010,(17):18-20
8月16日,五角大楼正式对外发布《2010年中国军事和安全发展报告》。这是此前美国防部每年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改名之后的首次亮相。尽管名字有所不同,但从内容来看,却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充满着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各种臆想和猜测,极尽夸大之能事,渲染中国军事威胁。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是一个关于军事实践的完整体系,包含战争观、建军论、武装斗争学说以及军事方法论等丰富内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成功地将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即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体系,引领着我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3.
军事现代化与军事现代性分别是新军事变革的外在设计和内在理念。把握军事现代化与军事现代性的辩证关系及意义,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速实现我军建设的整体转型,加强中国军队的信息化和软实力建设,以及在借鉴与超越中保持并发挥主体性,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国防与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仝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这是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团结和带领官兵实现“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呢?  相似文献   

5.
何苦自扰之     
3月3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2008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这份报告与以往一样仍大肆鼓噪和渲染中国正常的军事发展“对地区乃至美国构成了威胁”的论调,再次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冷战思维和强权逻辑。  相似文献   

6.
陈赓大将是杰出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高级将领。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人民军队建设事业和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总结出丰富的治军理论和作战经验,形成陈赓军事思想。陈赓军事思想是人民军队宝贵军事遗产的组成部分,永远值得我们珍惜、继承和发扬。一长期、丰富的军事实践是陈赓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陈赓戎马一生,军事实践活动丰富。他13岁就入湘军当兵,由二等兵以次升至上士。192…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为切入点,研究了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的弊端;以史为鉴,认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财力保障应当实现全面融入、协调适应与持续推进,实现军事财力保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方兵法,学习近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苏联的建军经验,在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现代军事思想,其中许多精辟论述,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冲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揭开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腐朽清王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中国屡…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项新的战略目标,是“坚持从严治军,健全军事法规体系,提高依法治军的水平。”深入研究为什么要健全军事法规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需要进一步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不仅有纯粹的理论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事业创立以来各个阶段代表作的规模、结构和内容,分析了军事百科全书在创新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等诸方面活动中的独特功能、价值与意义。在归纳《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特点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事业发展3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2019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指出美国对中国军事信息化进程缺乏统一评判标准,歪曲中国军事信息化理念,带来消极的国际影响。借助文本分析和实地参会,得出美国借助政策文件污蔑宣传,歪曲中国技术获取途径,联合盟国制衡,以此限制中国军事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企图。原因是特朗普政府缺乏专业技术背景人才,美国无法取得军事网络领域的战略优势和中美在网络主权领域存在理念差异。并提出中国政府应对的策略建议:如学会应对崛起带来的挑战,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军事合作和规则制定和争取网络领域话语宣传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2.
天羽 《军事历史研究》2008,2(1):131-135
中华民族近五千年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军事文化带有一种强烈的尚和倾向,这一倾向发源于中国古代以广阔地域为先天条件的农耕文明,体现在传统文化思想、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之中,并对我国历代的军事实践活动和军事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抗战时期中、美、英军事合作的酝酿和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军事历史》2003,(1):30-32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英三国军事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事件,是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中国军队第一次走向世界军事舞台,同西方军事大国开展军事合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全世界树立了以弱胜强的英勇形象,进而确立了战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军事合作成功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团结抗敌、共赴国难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一、中国政府联合美、英抑制日本的最初努力“八一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立 ,标志着具有崭新形态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理论的确立 ,在我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提供了我们党在军事上的根本指导思想 ,不仅是我们党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锐利思想武器 ,而且也奠定了新中国军事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 ,是新中国军事实践发展的科学指南和军事理论发展的奠基石。新中国成立后 ,我党我军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 ,在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 ,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指导作用。在跨入 2 1世纪的新形势下 ,我们要在新的军事实践中始终不渝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坚持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新的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 ,努力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把我国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现代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环球军事》2010,(5):5-5
“美国国防部近日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老调重弹,继续对中国正当、正常的国防建设说三道四,并妄称中国缺乏军事透明度,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是对舆论的误导,中方对此表示不满。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军事透明,我们所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的奠基地位和重大指导作用 ,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新中国军事理论发展所提供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 ,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党的军事理论的新发展 ,研究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若干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 ,努力把中国特色军事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引进的西方军事技术,主要有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技术和军事理论等。西方军事技术的引进,对中国军事建设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改善了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使中国的兵工建设得以起步和有所发展,使中国出现人器并重的军事思想,使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发生近代化转变。但是,西方技术引进也有多方面的局限性,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军事技术引进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经历了军事史上最为剧烈的军事变革之一,引发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震动。中国传统军事法也随之开始解体、蜕化、转型,历经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渐形成了完善健全的近代军事法体系。本文就中国近代军事法的阶段性变迁进行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变法维新期间,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革新军事的主张。这是变法维新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对近代中国军事革新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中国国防思想的内容,推动了近代中国国防思想的发展;它对近代中国军制革新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促进外国军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军事学术的进步,并推动了中国新式军事人才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