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雄关耸峙,山海相连。辽西咽喉山海关,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在这里,历史的烟云,不曾抹去人们对于战争的痛苦记忆;和平的繁华,也没有冲淡人们心灵深处“天下虽安,  相似文献   

2.
千龙 《兵团建设》2009,(24):50-50
山海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又名临阊关,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山海关历史悠久,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冗1381年),  相似文献   

3.
险扼古渡孟津关彦春,沙丹孟津关,位于古黄河津渡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之地,故名。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为镇压黄中起义,确保洛阳安全,首次于此置关。孟津关北濒黄河,隔河与太行山、王屋山相望,南依邙山岭、洛阳,西靠崤山,东接小平津关,...  相似文献   

4.
陆浑,古地名,亦称瓜州。原指今甘肃敦煌一带。春秋时,秦晋两国把居于其地的“允性之戎”迁于河南伊川,起名叫陆浑。汉置陆浑县,县北有陆浑关,故城在河南嵩县东北。陆浑关北有洛水,南有伊水,中间有从西南向东北延伸双峰竞举如熊耳的熊耳山,成为两河的分水岭。东北为熊州(宜阳),地势十分险要。唐朝宋之问寒食节洛阳回陆浑别  相似文献   

5.
“锁钥重地”新保安在新保安的钟鼓楼上有块匾,上书“锁钥重地”四个大字。其意思是,新保安为张家口战略要地南大门的“锁钥”,要守住张家口,必须把新保安这“锁钥”牢握在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至10月,蒋介石在美国政府的援助下,从陆上、海上和空中向东北大举进兵。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访组一行,近期前往唐山市了解冀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冀东抗日纪念馆李秋生主任告诉我们,冀东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北踞长城,南濒渤海,环有北宁、平古铁路,设有塘沽、秦皇岛等要港,海陆交通便利,是联络东北与华北往来的枢纽。矿藏、农产品极为丰富。早为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垂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继而攻占热河,占领山海关,染指冀东。  相似文献   

7.
我国疆土辽阔,历史上有许多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关口,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九大名关: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万里长城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县西北部,旧称军都关,蓟门关。  相似文献   

8.
西夏(1038-1227年)在中原主朝西北边陲立国达190年,其如此长久往往为后世学者所惊叹。吴广成《西夏书事》序中即日:“自古偏隅窃据,享国传世,罔有若是之历年多者。”西夏之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以贺兰山为  相似文献   

9.
寇卫国 《国防》2000,(7):24-25
古城大同,北据阴山,南控太行,素有“北方锁钥”、“首都屏障”之称。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同军民大力开展双拥工作,不断拓宽双拥领域,连续四次赢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张晖 《军事史林》2016,(7):14-26
晋察冀部队跨过桑干河,向古北口进发 东北,涵盖现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于山海关以东,俗称关东,面积13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3800余万人(1945年前后计).这里土地肥沃,平原、江河、雪山、林海构成四大自然景观,钢铁、煤炭、电力、粮食、铁路,既发达又丰富,十足担当“富饶”二字. 东北野战军,承前启后:抗战胜利后从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日起,到其后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及兼华中军区与中南军区,1955年中南军区改称广州军区.2016年1月,有着四野根底的广州军区、沈阳军区在军改大潮中随着战区的设立而被撤销.  相似文献   

11.
薛铁军  张平 《华北民兵》2011,(11):32-33
蓟县古称渔阳,北依巍巍燕山,南俯海河平原,扼京东之咽喉,锁北国之通道,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战略要地,称"畿东锁钥"。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历来就是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拥军支前,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拥军优属,勤劳朴实的老区人民,用挚诚书写着拥军篇章,用大爱呵护着鱼水深情。  相似文献   

12.
素有祖国北大门之称的塞外山城张家口,南傍北京,西邻山西,东扼山海关,北与内蒙古相壤;群山环抱,地形险要,迤逦的长城、烽火台,雄壮的大境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刀光剑影、战鼓擂动的古战场,发生过驰名中外的“蚩尤之战”——黄帝、炎帝、蚩尤战于蚩尤寨;毛泽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著名诗句,渊源于这里的坝上高原;平津战役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迎来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从档案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系张作霖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后 ,锐意整军经武 ,扩充实力 ,并与皖系和孙中山建立反直三角同盟。而直系内部 ,因派别斗争 ,四分五裂 ,实力大减。自 1 92 3年春起 ,奉系即制订对直作战计划 ,决定在热河和山海关开辟两个战场。直系吴佩孚埋头在洛阳练兵 ,在奉系发动战争前夕 ,他应曹锟之召前来北京 ,组织以自己为总司令的“讨逆军”,将所属分为前敌三路和援军十路 ,建立庞大战争机器。 1 92 4年 9月中旬大战爆发 ,奉军未遇顽强抵抗即占领热河 ,旋即在山海关一带与直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在战斗的关键时刻 ,直军第 3路司令冯玉祥联合胡景翼等 ,突然自前线回师北京发动政变 ,囚禁曹锟 ,控制了北京。吴佩孚获知冯等发动政变后 ,匆忙在前线作了部署 ,即率部退到天津 ,以回救北京 ,在北仓、扬村等地与冯军交火 ,终以作战失利 ,率残部浮海南下寻求庇护。战争以奉胜直败而告结束。这次战争 ,给交战地区热河、山海关一带造成严重破坏 ,邻近战区的人民也颇受征调之苦  相似文献   

14.
白马关原名鹿头关,在四川省德阳县罗江镇北鹿头山上。相传古代有一人叫张鹿头,在此修建住宅,因此以他的名字为山名,鹿头关又以山得名。鹿头关是成都北方的门户,为西川防守要地。 鹿头关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白马关呢?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庞统以军师中郎将随刘备入川,屡出奇策制胜,其雄才胆略与诸葛亮并论,当时有“伏  相似文献   

15.
1943年春,日寇对我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敌人首先在淮南洪泽湖东北一带“扫荡”,尔后突然转移方向,分兵11路,大举进攻淮北,合围新四军驻梁岔的部队。涟水之敌于3月17日凌晨偷渡盐河西犯;灌云、东海之敌于3月17日晚进至高沟、杨口:徐州守敌增援沭阳;淮阴之敌沿淮(阴)沭(阳)公路北犯。敌人企图合击我驻在六塘河两岸的淮海区党政军机关及主力部队。  相似文献   

16.
正飞狐陉,是太行八陉之第六陉。,巍巍太行山由东北向西南逶迤,断陷形成东西向天然孔道,飞狐陉居太行山脉东北端,地处太行山脉及其燕山支脉、恒山山脉交汇处,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北峪口通达蔚县,南峪口接续马蹄梁,当地人称其为"四十里峪"或"飞狐峪"。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生活》2012,(8):12-13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前身是1946年8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在解放战争中,一纵是东北野战军的三支猛虎军之一,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他们从祖国最北的松花江畔一路过山海关,打到滇越边境,打遍了半个中国。1950年,集团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该军有3个连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2人,"二级战斗英雄"14人,1万多名指战员荣立战功。  相似文献   

18.
《明史》记萨尔浒之战中杜松率领的中路明军进军路线与史实不符,其错误记载由此影响到有关专门著作述及此次作战的准确性。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以昭信史。一在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春著名的萨尔浒之战中,明军四路出兵。其中,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的中路明军最先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接战,结果杜松全军覆没。据包括《明史》在内的各种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9.
友谊关,是我国南疆的重要关口,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缘,东北距凭祥市约18公里,东、南、西三面与越南的同登县接壤。该地区山峰林立,西为金鸡山,东为左伏山,石峰峭立,巍然挺拔,友谊关的关楼就座落在西山夹谷的隘口上,我国凭祥到越南同登的公路纵贯其间。 友谊关初名雍鸡关,设于汉朝,后更名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等。明初建土木结构关楼,永乐五年(公  相似文献   

20.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在吉林省白山市八道区七道江村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讨论关于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问题,史称“七道江会议”. 一、会前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蓄谋发动全面内战,消灭共产党,消灭解放区及人民军队,并把抢占东北解放区做为它的一项重要战略计划.1946年9月,蒋介石亲飞沈阳,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即在南满采取攻势,在北满暂取守势,首先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占领南满解放区,切断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阻隔东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海上通道,解除后顾之忧,等待关内抽兵增援东北,再全力转兵北上,夺取北满解放区,占领全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