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威 《军事史林》2010,(4):22-2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前身可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赣红军独立第1师、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359旅等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  相似文献   

2.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37-4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相似文献   

3.
君威 《军事史林》2010,(2):28-3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冀热辽军区部队和陕甘宁边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前身可追述到红军时期的中央军委警卫营和红9军团一部。  相似文献   

4.
君威 《军事史林》2008,(12):18-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组成的,其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11军。  相似文献   

5.
明朝伊始,中国的海疆安全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国家开始自觉地思考海防问题,海防也逐渐成为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海防战略运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海陆结合,近海歼敌与海上威慑;层次设防,近岸击敌与陆上围歼;师夷制夷、以守为战与避战求和。研究明清时期海防战略运用的演变,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今海防战略运用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我党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灿烂辉煌的时期,而它辉煌灿烂的不竭动力,就在于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革故鼎新。纵观延安文化,与时俱进、革命创新的宝贵特点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鲜明的人民大众性;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的政治寓意更为浓厚,民众启蒙与政治使命的联系更加紧密;延安局部执政时期的文化创新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7.
君威 《军事史林》2008,(2):22-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的前身部队诞生于抗战初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鲁中军区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的军队保卫工作,经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形成了一系列专门业务工作。这一时期跨越了土地革命后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三个历史阶段,军队保卫工作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备的机构体系。其历史经验可以概括为:保卫工作必须置于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之下,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必须摒弃“神秘主义”,坚持专门机关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正确分析敌我情况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下保卫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保卫干部队伍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9.
西北红军亦称陕甘红军、陕北红军,正式番号为红26军和红27军,主要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特点鲜明,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沉痛的教训.本文拟对西北红军的历史经验及其历史地位作一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0.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以交通运输工作为中心,服务于人民军队的作战与发展需要,是人民军队后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进行研究,早在人民军队兵站产生之时就开始了。为更好地指导兵站工作,人民军队兵站部门十分重视研究和探索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学术界开始对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后勤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在对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体现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但学术成果总体上还较零散,缺乏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君威 《军事史林》2007,(3):30-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的部分地方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君威 《军事史林》2008,(5):24-2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苏中军区部分部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君威 《军事史林》2008,(6):13-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也是军队各级党组织能力不断提高、不断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军队中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提高把握部队建设正确方向的能力;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不断提高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能力;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把握作战规律、打赢战争的能力,为保证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尽管时过境迁,但对延安时期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这些历史考察,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党组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君威 《军事史林》2007,(8):33-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是由新四军第1纵队、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前身可追溯到红军时期的闽东独立师。  相似文献   

16.
我军职业社会保障制度从建立到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战争时期的优抚工作时期;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优抚与退役安置时期;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改革时期.目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改革时期,通过进一步改革,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职业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是从北洋军中普通一兵“起家”的高级将领,又是反抗北洋军阀“发家”的有代表性的军人。笔者认为冯玉祥在北洋时期的治军颇具特点,是对北洋军的“变异”。本文探讨其“变异”的原因,并指出冯玉祥治军存在着家长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君威 《军事史林》2008,(3):16-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诞生于山东胶东半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山东纵队第5旅、胶东军区部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君威 《军事史林》2007,(5):35-3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冀鲁豫军区地方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古典时期的雅典骑兵是城邦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其身份构成、征募、管理训练以及实战等方面的考察,本文试图厘清骑兵在雅典军事制度中的沿革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古典时期雅典骑兵与民众领袖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与两次寡头政变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阐明雅典社会变革对骑兵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