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据古文献记载,从公元前677年到公元前383年的294年间,陕西省凤翔县的雍城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秦国先后历经19位国君执政,完成了氏族末期到奴隶社会的过渡,又开始了向封建社会的迈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  相似文献   

2.
厉共公至出子时期,秦国的军事战略安排以春秋时期形成的疆域结构为基础。在东部边域上,面对魏国的西侵,秦国依托黄河、洛水及东部纵深区筑城置塞以作应对;在西部边域上,对绵诸的征伐进一步稳固了陇西与关中的统治;在政治中心的位置选择上,表现出都城东移倾向,推动着此后的都城东徙;在北部边域上,因北疆军事防御不足而频受威胁;在南部边域上,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这一时期的军事战略对后来秦国的强盛仍具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雎在秦昭王时期提出了远交近攻和攻人的战略策略思想,对秦国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使秦国更加强盛。由魏冉专权到中央集权制加强,由战略相持转向战略进攻,由远攻近交转向远交近攻,逐渐削弱直到灭亡山东六国,其谋略为结束割据、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走向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郭之昀,沙丹秦国的“远交近攻”方略是秦昭襄王至秦王政几代国君所奉行的军事战略,它贯穿于秦统一六国的全过程。秦国诸王在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围绕着兼并六国这一既定目标,把军事和外交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了长期不懈地努...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晋文公联合秦国一举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光凭武力很难粉碎秦晋的合围。于是郑国大夫烛之武想了个“伐交”的退兵之策。他以摇山撼岳之舌,向秦穆公陈述了攻郑于秦不利的缘由,并以当年晋国假道虞国灭了虢又灭了虞的教训,提醒秦国不要重蹈复辙。说得秦穆公进退两难。烛之武乘机许愿说,秦国如果向东发展,郑国可以为泰提供衣食住行的方便。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放弃秦晋联盟,从郑国都城撤回军队。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争频仍、兼并激烈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由长期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时代。战争的结果是,秦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连横外交手段,于公元前221年吞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今日回首这段历史,我们在为秦国开创封建王朝新纪元而感到钦佩的同时,也不禁为六国被灭亡的结局而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7.
富国强兵的思想,在我国是占已有之。当然,古代有古代的局限。商鞅的这段话,却是清楚而又准确地道出了富国与强兵的关系,可以说是富国强兵思想的经典之言。商鞅是战国时代著名的革新者。他是卫国人,得知秦孝公有求贤之意,就前往秦国,向孝公致献了富国强兵之策。在秦国,他两次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战火纷飞的时期,五霸七雄,谁都想兼并天下,一统江山。然而,最终完成伟业的竟是起初国瘠民贫、地处西陲的秦国。究其缘由,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4,(6):46
正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他广纳世间各类贤士人才,让他们都成为自己的门客,成为齐国的"智囊团"。因此一时间,普天之下的贤才们纷纷投靠于他,高峰期曾达3000人。这一状况让当时强大的秦国感到非常害怕,他们深知贤才们的厉害之处。为了阻止这一状况的发生,秦国使了一个离间计,让齐王猜忌孟尝君,然后将其降职,取消了他的宰相职务。失去相位后,原先那些门客便在几天内纷  相似文献   

10.
秦代的骑兵     
秦代的骑兵彭文骑兵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出现于春秋之际的秦国。此后,骑兵作为独立兵种登上战争舞台,配合车兵、步兵作战,充分发挥其迅猛、奇袭的战术特点,在战争中屡建奇功。正是借助骑兵的威力,使偏处西北一隅的诸侯国秦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完...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62年,秦赵大军于长平对峙。昏愤的赵孝文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将老将廉颇撤回,命赵奢之子赵括接任。这位自恃满腹兵法的少将军下令全线出击。赵军多次冲锋均遭慘败,46天外无援  相似文献   

12.
退让促团结     
战国时期,蔺相如的车与廉颇的车相遇,蔺相如便叫人“引车避匿”,以致部下都怨他窝囊。蔺相如说:“在秦国,面对虎狼之心的君主,我都毫不惧色,难道我真的怕廉颇吗?  相似文献   

13.
端午节指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午"。端午是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忌日。屈原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不满楚国腐败,主张政治改革,并写了许多抒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由于楚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也被秦国攻破,  相似文献   

14.
<正>纵览两千年前秦国的战争史几乎就是一部典型的大军团作战史,在文治方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秦始皇在武功上却是功勋卓著,战绩非凡。他驱使着秦军这支历史上著名的"虎狼之师",短短十年间,吞并六国、席卷中原、北逐匈奴、南服百越,最终一统江山,坐拥天下。  相似文献   

15.
春秋后期,晋国政治日益腐败,最后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魏文侯为了创建霸业,晚年提倡耕战,任用变法革新的政治家李悝为相,任用著名军事家吴起为将。有一次,魏文侯问吴起说:当今秦国威胁我的西部,楚国邻近我的南部,赵国面对我的北部,齐国窥视我的东部,  相似文献   

16.
在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司马错伐蜀则奠定了军事基础,二者具有同等之功。生活在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王时期的司马错,提出了得蜀即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的军事战略思想,并具体指挥了伐蜀战役、平定蜀乱和黔中战役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为秦横扫列国实现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战争史上,有些将帅在沙场受挫之后,就永远销声匿迹了。然而也有一些败军之将,却能在逆境中庄敬自强,进取不息,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国春秋时期秦国的大将孟明视,就是这样一位出众的历史名将。公元前627年,孟明视率精兵三千,战车三百乘,千里远征,东袭郑国。因为郑国有了准备,他便顺手牵羊灭了弱小的滑国。当他回师途经崤山时,遭到晋军伏击而全军覆没,他和副将都作了晋军的俘虏。后被释放回国。过了两年,他率军攻晋,又大败而归。是年冬,晋襄公联合宋、陈、郑三国伐秦。当时,仍然担任秦军主帅的孟明视,坚壁不战,又被四国联军占去两城。孟明视三次败北,舆论大哗,秦国的许多文武大臣,纷纷要求朝廷从速将他撤换。公元前624年5月,泰国完成大举伐晋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左传>里有个"弦高退敌"的故事.说的是公元前627年,秦国派大将孟明视秘密出兵入侵郑国.郑国商人弦高,在贩牛途中得知这一消息,急中生智,一面派人星夜兼程回郑国报信,使郑国早做准备,一面选了20头肥牛作为犒劳秦军的礼物,亲自上路迎秦军.  相似文献   

19.
宋杰 《军事历史研究》2002,68(2):108-117
战国中叶的韩、魏地处中原要枢 ,控制着几条主要交通干线 ,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 ;其实力又相对较弱 ,因而成为齐、楚、秦等强国拉拢和竞取的重点目标。列强为了掌握韩、魏 ,采取了各种军事、外交手段。秦国由于施行了有效的政治措施、以及选择了正确的主攻对象和用兵策略 ,最终在与齐、楚争夺韩、魏的斗争中获得成功 ,为以后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左师触龙说赵太后张万明公元前263年,秦国乘人之危攻赵,赵向齐求救。齐国虽答应救赵、但却要赵太后把幼子长安君送齐国做人质。大后因溺爱幼子,愤然拒绝。大臣们虽纷纷进谏,太后却决意不从,并告示"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于是,朝廷上下出现万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