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骑兵作为兵种出现在战国时期,至秦汉之际日趋成熟,以致由战术配合作战转变为以主力兵团出现的战略骑兵,终将传统的战车挤出战争舞台,成为战场的主导力量。自此,中国古代战争中攻击力最强、机动性最大的作战方式是骑战,骑兵成了军队中战斗力最强、最活跃的兵种,而多数战争的胜负都是与骑兵关系紧密相联的。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骑兵在整个中世纪一直是各国军队中的主要兵种”①;“在中世纪,骑兵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兵种。”②西汉王朝时期,汉匈双方大规模利用骑兵集团军作战,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久、战争之惨烈等…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战争中,骑兵是较晚登上战争舞台的兵种,虽然人类很早就驯化了马,但战车兵比骑兵出现的早,在全球都是一个普遍现象。海克索斯人人侵埃及、雅利安人人侵印度均是以战车兵为主力。《诗经》中所描绘的西周时代的战争,说的几乎都是车战。既然当时已经有了马这样快捷、强健的承载工具,为什么没有立即出现骑兵呢?这要从马的驯化、骑兵战马的训练和马具的完善等诸方面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俄军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其战略火箭军、导弹核潜艇部队及战略轰炸机部队分别向远东的堪察加半岛靶场发射了“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海基弹道导弹和空基巡航导弹,准确击中同一靶标。俄“三基”导弹同时打击一个目标,这在俄建军以来还是头一次。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显示俄罗斯21世纪重振大国雄风的决心,更主要的是为了显示俄军打赢未来战争的实力。 通过分析军事技术对战争的影响,俄军事理论界把迄今为止的战争划分为5代。第一代战争是步兵与骑兵使用冷兵器实施的战术规模的步兵战和骑兵战,主要目的是消灭对方;第二代战争是使用黑色火药与滑膛枪炮实施的战术规模的战争,主要目的是消灭对方,夺取对方的贵重物品与土地;第三代战争是使用线膛轻武器与  相似文献   

4.
西欧的封建主义在14世纪走向了衰落,以封土制为基础、封君封臣关系为纽带、重装骑兵为典型特征的封建军事体制,遭到欧洲步兵革命的猛烈冲击,中世纪的封建战争样式首先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的战场上"失灵".  相似文献   

5.
1812年法俄战争是影响整个19世纪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一次重要战争.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军队入侵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之下的俄罗斯帝国,本欲通过快速赢得战争迫使俄国签订媾和条约的拿破仑,不但没有实现其设想的战争计划,反而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战争开始时入侵俄国的60多万大军,最终只有3万余人逃出俄国,其中骑兵和炮兵损失殆尽.这场远征俄国战争的失败也成了拿破仑和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战争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就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1812年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拿破仑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加之又遭遇了莱比锡战役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法国的战败和拿破仑个人军事生涯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四、简明的编年史概览1 .迈锡尼人和荷马时代的战争 (公元前 1 60 0—70 0年 )在A .费里尔 (Ferrill)所著的《战争的起源 :从石器时代到亚历山大大帝》一书中(由纽约的泰晤士和胡德森于 1 985年出版 ) ,为非专业读者了解古代的近东人、埃及人和迈锡尼人的战争 (fighting)设有一些一般性的 (general)章节 ,试图扭转人们忽视近东军队对古希腊战争影响的状况。依据费里尔的观点 ,有关骑兵和机动作战的整个传统 ,对于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军队中骑兵与步兵之间的平衡具有至关重要 (criti cal)的作用 ,而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7.
<正>边防海军旗早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俄罗斯就创立了边防海关部队,最初这支部队由哥萨克骑兵担任。1810年,在拿破伦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米哈伊尔·博格达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陆军元帅在俄罗斯所有西部边境,集结了顿河哥萨克和布格河哥萨克等总共11个团的部队防御拿破伦的进攻。1832年,哥萨克部队被隶属财政部的海关  相似文献   

8.
平城之役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战争.此役之后,西汉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等,同时开放关市,准许双方民间贸易,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除徙民实边、积粟富国外,西汉大力加强马政建设,发展骑兵,战斗力大幅提高;还注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以加强国防.在元狩二年河西之战、四年漠北之战中,汉军皆大胜,总的局势始得转变.  相似文献   

9.
东汉名将马援,少年时父母双亡、青年时长兄去世之早,历尽磨难,却胸怀大志,奋发有为。一生历经督邮、畜牧、军旅等,生涯皆有所成就,官至伏波将军,爵封新息侯。纵观马援一生战争与军事实践,可以看出,他在军事学上的主要贡献,大抵有以下三个方面:马援是“马革裹尸”军事典故的首倡者;马援是军事史上以“沙盘作业法”实施作战训练的第一人;马援在饲养马匹和发展骑兵方面的独到见解对后世骑兵的发展和建设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0.
汉朝与匈奴战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匈几百年的大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汉匈双方谁是主动进攻方,谁是防守方历来有所争议.怎样去客观地判断进攻方,不妨从战争的起因、目的和结果以及军事力量、战略意图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较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还有关于汉朝战胜匈奴皆因骑兵数量多这一观点,笔者认为颇有不妥.从白登之围到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击匈奴的诸多战例中,可以看出汉朝取得胜利并非因骑兵数量多所致.  相似文献   

11.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0,(2):57-57
光头军礼的由来 1760年7月31日,“七年战争”华堡会战,英国皇家禁卫骑兵团上校团长约翰·曼纳斯率骑兵向法军阵地冲锋。这位指挥官刚下达冲击命令,军帽连同假发就被一阵疾风吹落,露出不雅的谢顶。此公颜面不动,沉着指挥所部向前冲锋,中间甚至不忘向上司行礼。  相似文献   

12.
漫话军犬     
战争中的无名英雄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朋友.古今中外军犬被运用于战争的战例,更是蔚为大观.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用狗参与作战.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借助狗的帮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国骑兵.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战争失败.远征军溃逃途中,在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时,曾有一士兵在森贝拿尔山隘跌入雪坑,被积雪埋住.这时,一只名叫巴利的公犬跳入雪坑,解救出这名士兵,并用体温将他温暖苏醒.巴利在危难中共拯救过41人的生命.1818年巴利死了,它的遗体被制成标本,至今仍陈列在位于伯尔尼的瑞士自然博物馆里.  相似文献   

13.
<正>大青山骑兵支队[1]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跃于内蒙古地区的一支抗日骑兵武装,其构成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关于大青山骑兵支队,目前学界已有一些相关研究。例如,湘潭大学李科的博士论文《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研究》对大青山骑兵支队的军事斗争、开荒生产进行了一定研究,内蒙古大学杨尚英的硕士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绥蒙地区的统战工作》探讨了骑兵支队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军事改革的不乏其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成功,使孱弱的赵国在一个时期内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秦的军事强国,更为后世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兵种——骑兵。本文拟就这次改革成功的原因作些粗浅探讨。赵武灵王,名雍,在位期间(公元前325—前299年)正处在各诸侯国间兼并和反兼并更加频繁、激烈的时期。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不少诸侯国先后进行了政治、  相似文献   

15.
戚继光创建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彭和平明隆庆二年(1568年),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奉命以都督同知衔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兵事。戚继光在军事训练中吸取蒙古骑兵作战的优点,编练了协同作战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与之相适应的快速后勤保障部队──辎重营。根据戚继...  相似文献   

16.
在非洲贝宁人民共和国独立前的阿波美王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支女骑兵部队,这在非洲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一件罕事。这支女骑兵部队是阿波美国王乌埃格巴扎于17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当时主要作为近卫军使用。国王所有的重要活动.如外出、庆况节日以及最重要的礼仪,总有女骑兵伴随。1818—1858年国王盖佐在位时,把作为最高级后备队的  相似文献   

17.
唐宋之际,骑兵已臻于完善,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并往往主宰着战事的胜败。宋朝骑兵不振,“以骑制骑”既不能实现,仁宗朝以来遂根据既往的战争经验,提出“以车制骑”战术。尤其是宋神宗朝和两宋之交,朝廷上下对该方略表现出很大热情,并一度在实战中加以运用。但是,“以车制骑”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究其原因,除了战场环境等因素的局限外,主要源于造车技术的蜕变、整体战略的失当和国家财政的困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古典时期的雅典骑兵是城邦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其身份构成、征募、管理训练以及实战等方面的考察,本文试图厘清骑兵在雅典军事制度中的沿革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古典时期雅典骑兵与民众领袖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与两次寡头政变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阐明雅典社会变革对骑兵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成排的长弓射手肩并肩,向空中发出密集的箭雨;紧接着,满身铠甲的重骑兵疾驶出阵,从开阔地冲向敌阵,最后是一场血腥的肉搏战。”这个常见于好莱坞影片的大场面,在许多人头脑之中几乎就是中世纪欧洲战争的写照。事实上,这种满足感观臆想的场面在中世纪只是个例,历史真相远比此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20.
据考证,花木兰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木兰,正写作穆兰,鲜卑族人。公元429年(北魏神(?)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发动了统一北方的战争,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戎马生活12载后返回家乡。 18世纪,俄国文学家杜罗娃从小向往军人生活,23岁那年剪去发辫,离家投奔一个骑兵团。她屡立战功,由普通一兵晋升为骑兵大尉。后因负伤,暴露了女性身份,便拿起笔,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