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台湾当局为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将发展侦察预警卫星和通信卫星作为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为优先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2.
军用卫星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军用卫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成像侦察卫星、预警卫星系统、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 ,指出了小卫星应用的发展方式 ,归纳了卫星组网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 ,最后分析了小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军用卫星系统作为航天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争夺制信息权的斗争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把运载火箭称为人类登天的“天梯”。那么军用卫星则可称之为“千里眼”、“顺风耳”。除人们熟悉的气象卫星、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外.还有预警卫星和导航卫星等,它们“巡天遥看”,各司其职,对现代战争和未来军事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作战“神经网络”: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具有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一些大国和军事集团利用卫星完成的军事通信约占总军事通信量的80%。卫星通信已经成为其军事情报、指挥、控制与通信一体化大系统的“神经网络”。通信卫星系统主要支持5种类型的接收机:固定式、车载式、便携式、机载式和舰  相似文献   

4.
遥望苍穹,群星闪烁,无论是大自然的造化,还是人类的杰作,为我们并不熟知的星空平添了几分神秘,但并非每一颗眨着眼睛的星星都是美丽的。 近年来,台湾当局在大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同时,一直将侦察、预警和通信卫星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如今,台湾已有两颗卫星游弋在太空中,租用了多颗外国卫星,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发射升空10余颗侦察和通信卫星,编织针对祖国大陆的间谍卫星网。  相似文献   

5.
刘旭  李为民 《国防科技》2015,36(2):43-48
目前,世界各国意识到信息对战斗力生成的巨大作用,纷纷开始积极发展军用卫星体系。从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和导航定位卫星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美俄军事卫星系统的具体型号、数量、发射时间、运行状况等情况,并分析了军事卫星系统的发展趋势。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必将影响未来战争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军用通信卫星现已被誉为现代战争的生命线。为此,欧洲国家正竞相发展军用通信卫星。2001年2月8日,意大利首颗军用通信卫星“西克拉尔”(Sicral)升空,它可为意大利国防部提供全面的固定和移动通信服务。该星载有9台特高频(300~3000MHz)、超高频(3~30GHz)和极高频(30~300GHz)转发器,性能高于欧洲现有的其他军用通信卫星系统,能  相似文献   

7.
国外军事通信卫星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化战争的的保障,在于荻取信息是否更及时、传递信息是否更有效,而保障有效是由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程度来决定.文章讨论了国外军用通信卫星的新发展,总结出了分析世界军用通信卫星的发展特点,最后对军用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9.
指挥控制与通信链路是美军军事力量的关键纽带。目前军事通信卫星在美军指挥控制与通信链路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通信容量大、机动性能好等优点。为深入开展美军军事通信卫星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系统性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美军宽带、窄带、受保护及中继四类卫星通信系统的体系现状,研究其历史发展、星座部署、主要战技术性能特点和典型应用情况;结合美军下一代军事通信卫星体系的研究论证工作及应用需求,从体系能力、发展运用模式、体系架构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研究分析的结果,结合我国实际和应用需求提出我国军事通信卫星发展的几点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战中,军用通信卫星举足轻重,它在兵力部署、支援和指挥控制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是力量的倍增器,因此受到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都竞相发展。军用通信卫星除具有一般通信卫星所具有的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寿命长、覆盖区域广等优点外,还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性强、数据处理快、可靠性高、灵活机动及核环境下生存能力强等特点,所以技术高一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军事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洲各国在航天领域也急于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建立自己的军事空间体系。这种努力在军用通信卫星的发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北约都发展了各自的军用通信卫星。一些欧洲国家还签订了双边及多边互助  相似文献   

12.
卫星信息对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的作用,总结了利用公开信息、光学跟踪系统、雷达跟踪系统、无源定位等对卫星进行搜索、监视的方法.对电子侦察卫星、成像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卫星的干扰方法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激光、粒子束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对卫星的硬杀伤.  相似文献   

13.
资讯     
通信卫星实验取得开门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圆满完成了鑫诺五号、巴基斯坦卫星等相关项目试验,取得通信卫星大型试验开门红,为两颗卫星按时出厂和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卫星大型试验积累了可借鉴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鑫诺五号卫星相  相似文献   

14.
军事通信卫星及其下行链路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航天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的发展,一些军事大国恣意进行空间“武器化”,掌握“制天权”,对他国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介绍了军事通信卫星及其优缺点,以及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并对军事通信卫星的下行链路进行有效干扰的一些性能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TOPSIS的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综合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具有诸多优势,现有的通信卫星星座大多由多颗此类卫星组成。星座中的每颗卫星对特定作战区域的影响不尽相同,提出了采用逼近理想点法对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估,为了解星座中各颗卫星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依据。首先,介绍了评估过程,根据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特点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重点介绍了逼近理想点法运用的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例,证明这种评估方法运用于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综合能力评估可行。  相似文献   

16.
σ星座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星下点轨迹特性的特殊Walker星座类型,有关σ星座设计方法的描述在众多文献中相对缺乏,许多阐述也并不完备。基于此,深入研究了地面轨迹分离数与σ星座构型的关系,建立了σ星座空间几何模型,提出了一种σ星座设计解析方法。通过STK软件仿真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σ星座在高轨通信卫星星座和预警卫星星座的设计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3月10日晚7:59,波音的德尔他4号火箭从卡那维拉尔角起飞,成功将一颗美国军事通信卫星——国防通信卫星3号(DSCS-3)送入预定轨道,它与伊战争密切相关。 美国“国防通信卫星”是从1962年开始研制的,主要承担战略通信任务,为美国国家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之间提供高质量的保密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8.
台湾军队向来最惧怕解放军的导弹。最近台湾“国防部”公布了计算机模拟的解放军用地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攻台的4种方式,并鼓吹台军能拦截其中大部分导弹。这不禁让人质疑:台湾现有的反导能力真有其宣称的那么强吗?目前,台湾的反弹道导弹发展已从装备规划、论证阶段转入预研、试验和引进阶段,主要的拦截武器为“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和改进型“天弓”2地空导弹。另外,台湾在卫星和远程雷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在天基预警方面,台湾已在1998年10月由法国发射了具有快速通信和信息传输能力的“中新”1号同步通信卫星,还在研制“中华”系列卫星。在远程雷达方面,台湾准备购买美国的两套“铺路爪”AN/FPS-115远  相似文献   

19.
临近空间飞行器在防空反导预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一  王进  李文洲 《国防科技》2009,30(6):21-26
文章概述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概念和发展;通过分析预警卫星、预警机及预警雷达预警能力,研究临空器预警的优势,得出了临空器相对于常见预警手段的优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临近空间预警探测器在现代防空反导作战预警探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卫星应用越来越广泛地渗入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出传统方式无法达到或难以实现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卫星应用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技术水平、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在,我国在轨稳定运行的卫星达20余颗,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空间探测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等多种类型,形成了对地观测卫星系列、导航卫星系列、通信卫星系列和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基本构成了我国应用卫星体系,为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卫星应用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