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军北上抗日的石刻标语范厚坤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的石刻标语在今四川省广元地区,较集中地保存了当年川陕苏区红军镌刻并留下的许多有关“抗日反帝”内容的石刻标语。有许多石刻现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如初。这些宣传标语反映了川陕苏区党政军民对抗日的积极宣传,从中也...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西征胜利76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和弘扬先进文化"座谈会,这对于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全面推动宁夏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这段光荣历史及其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夏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曾先后途经、转战宁夏.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以及著名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马海德,都在宁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西征的胜利,实现了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打击坚持反共的地方军事势力,发展壮大红军力量;向南打通与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联系,接援其北上,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东北军、西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发动少数民族起来革命,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权,促使西北抗日力量大联合,进而形成全国抗战新局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长征中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到过哈达铺并开展重要活动,突显了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地位和作用.1935年9月,红一方面主力先行北上在哈达铺进行了整编和为期一周的休整.哈达铺给处于艰难困厄之中的红军带来了胜利的希望,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夺取长征最后胜利的信心;哈达铺使艰难曲折的长征加快了进程,减少了无谓牺牲,为党和红军保存革命骨干和有生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哈达铺整编强化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长征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哈达铺整编宣传了党的政策主张,扩大了红军在陇南的影响,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再过哈达铺创造了有利条件.哈达铺是红军长征中的"希望之地""胜利之地".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英勇的红军将士冲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征服万水千山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宣传抗日主张、动员广大民众拯救民族危亡的过程.毛泽东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中,红军将"北上抗日""共赴国难"的思想一路宣传,一路动员,使之既成为红军长征的动员令,也成为红军指战员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围绕长征与北上抗日的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北红军虽然没有直接参加长征,但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消灭大量国民党军,建立了比较巩固的陕甘根据地。创建西北根据地,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开展军事行动,为红军长征提供了策应支援;建立群众基础,为壮大红军提供了力量源泉;培养干部骨干,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大批人才,西北红军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长征不是红军事先设计好的走两万五千里,而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走一步看一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寻找出路,保存革命的力量。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宣传长征如何伟大,而且要不断深入探索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历史经验和精神遗产。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获取的既有历史智慧的启迪,更有信仰和精神力量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长征随想     
不要以为精卫坟海女娟补天仅仅是美丽悲壮的传说长征地球上的这条红职带神话般地孕育了红色中国红军们不会忘记红军的后代们不会忘记他们喝碗辣椒水爬雪山吃把草根树皮过草地翻山越岭天堑险要在枪林弹雨中捷走泥丸长征不是红军们乘兴旅游而是在白色恐怖里为求得生存被迫选择的战略转移为此.几十年前那些年轻的长辈们用穿草鞋的脚万水千山走尽那七根火柴点燃的革命圣火熊熊嫩烧供长征路上倒下的革命先烈取晚打土豪,分田地走一线,红一遍长征路上的红军叫苦难的人民看到了东方的呀光人民组成了红军一路长征的安全屏障红军是群众挡风的高山群…  相似文献   

8.
革命人生观与长征精神王跃山60年前,红军官兵所创造的长征精神,来源于红军官兵的革命人生观,并锻造升华了革命人生观,发扬长征精神就必须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一、革命人生观是长征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长征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一定的思想基础之上和特殊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又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然而,过去在研究长征时,往往不重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研究,这就不能从理论上、本质上深刻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过去在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时,又往往不重视对长征历史的研究,这就不能深刻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渊薮。今天我们强调二者结合的研究,不仅是研究革命历史的需要,也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贵州省赤水市人武部结合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多项活动,对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赤水市是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作战的革命历史名地之一。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学习红军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革命精神,搞好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赤水市人武部于年初作出安排,结合开展多项纪念活动,对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该部在组织干部重温红军“四渡赤水”光辉战例,组织民兵、学生协助有关部门拍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殊时刻,我们在这里举办学术研讨会,回顾哈达铺在红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朽功勋、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对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陇南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习仲勋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领导发动震动西北的"两当兵变";长征期间,三支主力红军和红25军均过境陇南.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指出:"陇南是红军长征途径地域最广的地区之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特别是党中央在哈达铺酝酿形成了"到陕北去"的重要战略决策,哈达铺也因此为决定中国革命胜利方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征历史、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汪玉明 《军事史林》2016,(12):13-20
红军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红军长征,先后有六支队伍加入,其中以中央红军为主力和主体.由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随中央红军长征,因此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显得极端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中革红军的命运,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中央红军长征,方向在哪里?落脚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万古流芳,内涵丰富。而团结精神则是其深刻内涵之一。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高举团结的旗帜,正确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得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军民之间、各路红军之间和红军同少数民族之间,实现了革命的大团结。万众一心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的辉煌篇章。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并进而传承长征中的团结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党的旗帜下的紧密团结是长征胜利的必备前提在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5.
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红军将士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政治信念是红军将士排除万难的原动力.一、崇高的理想教育人.为革命的理想,为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而奋斗,这是红军长征中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党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忽视对红军官兵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崇高的理想教育人,保证了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杨成武在《忆长征》中这样写道:“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个信念鼓舞着我们忍饥寒,以致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在所不借.”这充分说明,崇高的革命理想在红军将士中扎下了根.二、坚定的政治信念鼓舞人.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6.
时代呼唤红军长征艰苦创业的精神陈明红军长征的胜利,是本世纪的重大事件。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其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比红军长征更为艰巨和...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江西省宁都县博物馆编辑的以苏区时期红军、地方武装的标语、壁画为内容的《历史的足迹》一书,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聂荣臻、肖劲光同志为该书题了词,黄镇同志题写了书名。聂荣臻同志的题词是:“人民解放的足迹,珍贵的革命文物。”肖劲光同志的题词是:“发扬红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涛  孙健 《军事历史》2021,(3):67-72
在艰苦卓绝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陈毅与项英、李乐天等中共中央分局和赣粤边特委主要领导人一起,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及时调整对敌斗争策略,实行战略转变;坚持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铸牢理想信念;注重宣传、发动、武装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大规模"清剿",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骨干队伍.同时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在战略上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相似文献   

19.
<正>陕北红军[1]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军事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领域,学界较多关注陕甘边根据地和陕甘边红军,对陕北根据地及陕北红军涉猎偏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陕北红军的建立过程、陕北革命领导人与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名称辨析、陕北红军与长征胜利等方面,[2]鲜少专门总结陕北红军的建军模式与经验,诸如陕北红军如何创建壮大、陕北红军的兵源构成、党组织与群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陕北红军的成军模式及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基于此,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是一片深情的土地。当年,红军与干人一家亲,打土豪、分田地、杀富济贫,红军被苗乡侗寨的乡亲们奉若神灵;如今,长征精神的星火生生不息,红军的后代走进了苗岭山乡,进村寨、入农户、扶贫帮困,谱写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新篇章。他们是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向千年的贫闲挑战;他们是兵,任时间流逝、人员变更,忠诚地传递着贵州省军区官兵对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的深厚情谊,用真情和实绩构架起一座座军民"连心桥",当地群众都说"当年的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