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英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是项英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时期,如何评价他在这一时期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有过不同的评价。在1941年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及其主要领导人对于项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在皖南事变前后的历史贡献曹晋杰一、事变前,坚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1939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为切实贯彻执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将中原局机关从河南迁至皖东,并于12月19日向中共中央与项英...  相似文献   

3.
1941年1月,国民党军在安徽省泾县茂林以东山区,对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进行大举围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笔者认为:皖南事变的发生,根源在于国民党蓄意制造、精心策划的反共阴谋,曹甸战役只不过是导火线;皖南新四军所处的特殊环境和情势,造成北移行动被迫后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项荚不愿北移;叶挺与项英的关系微妙,但这并不是他们个人之间的恩怨,而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况造成的;战场指挥不当和地形气候原因,也是新四军行动失利的重要因素;皖南事变使中国共产党彻底抛开对国民党的幻想,成为新四军乃至全党全军在抗日战争中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项英的错误和皖南事变的原因 ,学术界对皖南事变前新四军正规化建设的研究几近空白。笔者认为 ,正规化建设在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四军的领导者十分重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皖南事变前新四军正规化建设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完善编制体制、加强部队教育训练、加强司令部建设和参谋工作、注重制度建设、开展医疗卫生工作。通过正规化建设 ,新四军在克服自身弱点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提高了战斗力。但是 ,由于新四军的建设过分强调正规化和精兵主义 ,影响了部队的战略展开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军事史文摘     
如何评价项英《中共党中研究》1992年第1期发表李一氓关于皖南事变的谈话记录及两次书面答复,其中涉及到如何评价项英的问题。李一氓认为:(一)新四军皖南部队的北移具体路线,中共中央从未遥作决定,所谓中央曾定下新四军应走哪条路线,皆系揣测之词。后来走的这条路线,是曾派人侦察过的。所以,在北移路线问题上,项英无所谓违背中共中央决定之说。如果要项英负失败之责,军事上的责任要比政治上的责  相似文献   

6.
1941年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严重挫折项英作为中共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副军长,直接领导和指挥了这项突围的行动和战斗。长期以来,在项英所应承担责任的问题上。史学界存在较大争论,甚至有人把项英的错误看成是事变中我军失利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应同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事实求是地客观分析,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澄清厉史事实也才能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本文试图从传统观点对项英的三点错误:进行评析,以期给项英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对日本记者谈“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张学良将军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但是,自“西安事变”后被国民党软禁中的张将军,50多年来却没有对这两个“事变”进行过任何述评。张将军“开口讲话”是在1990年6月他结束软禁生涯后,他曾就一些历史问题谨慎地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国防工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逐步发展壮大。但由于受到“大跃进”的影响,一些军工企业出现了片面追求产值、数量,忽视军工产品质量和工程建设质量的现象。为扭转国防工业系统质量问题,贺龙受命于危难之际,深入军工企业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拟考察贺龙在60年代初国防工业质量整顿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他为国防工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934年,正当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全面进逼华北之际,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日浪潮和各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于11月21-22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防空大演习。参加演习的军兵种和政府各部门及民防组织人员之多、组织协调之复杂,此前绝无仅有。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气焰甚嚣尘上。日军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鲸吞东北后,1932年又挑起了上海"一·二八"  相似文献   

10.
每逢一年一度的建军节,大家自然都要想到在南昌起义中担任总指挥的贺龙元帅.今岁"八一",是人民解放军80华诞,我们更是怀念敬爱的贺老总.老总离开人间已近40个春秋,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在20世纪60年代初,因为准备编写红二方面军战史的关系,曾有幸两进贺龙元帅的家中,当面聆听他对红二方面军一些历史情况的介绍,这段往事我铭记在心,未能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