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海湾战争,到“沙漠之狐”行动,再到科索沃战争,人们越来越清醒地看到,空袭已经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种基本形态,成为主要军事大国的一种独立作战样式。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诫我们,传统的防空思想在以高技术武器为主体的大规模空袭面前,正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急需以高技术为牵引,不断促进防空作战思想的发展与变革。攻势防空作为赢得高技术条件下反空袭作战的一种新的选择,也就应运而生了。因此,全面认识攻势防空思想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攻势防空,就是指在反空袭作战中,防御一方组织使用空中进攻力量、地面  相似文献   

2.
科索沃战争再次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抗越来越激烈,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劣势一方,反空袭作战成功与否,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影响甚大。因此,认真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的反空袭作战后勤保障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庆华 《国防》2003,(4):26-27
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为代表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军事变革推动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改变了空袭在战争中的地位,使其由辅助作战行动成为独立的作战样式。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由于其战场广阔、隐形突防、防区外打击、命中精度高、毁伤能力强等特点,对现代人民防空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期人民防空建设,必须认真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与国防建设相适应,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防空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给现代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的革命,同时也给空袭和反空袭作战赋予了新的内容。近期几场主要局部战争,特别是“沙漠风暴”、“沙漠之狐”和“联盟力量”行动,都是典型的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与反空袭的较量,深入研究其作战特点和对策对于进行未来防空作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近期几场主要局部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特点(一)信息对抗是战争的前奏曲和战斗力“倍增器”以信息对抗为先导,首先夺取制信息权,进而取得战争主动权,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一个显著特点。近期几场主要局部战争可以说是信息…  相似文献   

5.
许向东  谷钢  杨军 《国防》2000,(12):7-8
信息化是高技术条件下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基本特征。信息战是高技术局部战争防空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对赢得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在我军信息战技术装备、技术手段与强敌相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深入挖掘和动员地方信息战资源,配合部队夺取制信息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空袭作战中信息斗争的主要形式 从近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对抗情况看,信息斗争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  相似文献   

6.
杜华 《国防》2007,(10):65-66
空袭和反空袭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战争中的一种主要作战样式.民兵防空作战队伍是省军区系统直接掌握,遂行防空作战任务,挫败敌空袭企图的主要力量.加强民兵防空作战队伍建设,提高遂行任务能力,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空袭与反空袭作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其成败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有着重大影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没有空防就没有国防”的思想,着眼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强敌空袭的特点规律,正视我国在未来反空袭作战中防护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筹划我防空作战中的防护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将改变战争的未来。高技术空袭与防空也必然进入信息化战争的大背景,在这种条件下,防空作战将继承传统防空作战的某些特性,但同时也将呈现出新的变化。一、作战模式——由“机动+火力”到“信息+火力”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空袭作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拥有高技术优势的一方所采取的超视距精确打击的空袭方式,使防空作战面临严峻挑战。面对非接触的高技术空袭,以“机动+火力”的传统防空模式已不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注重对空袭方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实施电子打击,从而削弱…  相似文献   

9.
当代一系列局部战争表明,空袭与防空已成为未来战争的一种主要作战样式,防空作战影响、制约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对于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利益与发展都非常重要。综观空袭与防空不到100年的历史,防空作战思想对防空全局有着巨大的影响,针对新军事变革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当  相似文献   

10.
和治伟 《国防》2004,(6):35-36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条件下的空袭将是未来战争的主体。空袭样式与手段的变化,推动着防空作战的不断发展。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人民防空将如何发展,有什么新的走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一、指挥体系向信息化发展防空作战中,庞杂的指挥信息,众多的指挥对象,复杂的指挥关系,恶劣的指挥环境,使人防指挥任务加重。而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空袭作战的效能,空袭所具有的更强隐蔽性、更大攻击力和更快节奏律,对人防指挥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防指挥必须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11.
近程防空中的国土防空与野战防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程防空中国土与野战防空导弹的不同任务、目标,发展不同的拦截技术确定其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结合国外发展动向研究了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空空导弹火控攻击原理的改进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空空导弹火控攻击为飞行员提供的信息量太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空导弹火控攻击原理模型。并对改进后火控系统的接口关系以及火控显示画面作了初步探讨。该改进模型能充分发挥飞行员的主动性,提高空空导弹火控攻击的作战效能,是今后空空导弹火控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箔条走廊掩护攻击机突防与空空导弹协同作战时兼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箔条走廊边缘对制导雷达信号的衰减模型.该模型从导弹、箔条走廊、目标和制导雷达之间的空间方位关系出发,通过分析箔条走廊对雷达波束的衰减,得出了载机的最佳空空导弹发射时间阈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建立可以减少载机雷达的开机时间,同时避免箔条走廊对制导雷达的干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箔条走廊与空空导弹协同防空作战的兼容性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导出了一种指挥仪式的空-空射击模型,用于计算弹丸飞行时间和瞄准角误差。文中的模型严格地区分了向量和向量的坐标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入了线性代数的记号和运算;不使用小角度假设;在外弹道学子模型中使用了弹丸飞行时间,而不是射程作为自变量。最后还构造了一种迭代格式,并讨论了有关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远距一对一的空战问题,从效能分析的角度建立了一对一中远距空战及作战效能分析的模型,包括飞机运动模型、飞机机动动作控制模型、推力模型、火控系统模型、导弹运动模型、导弹制导与控制模型、信息系统模型和效能评估模型等。依据该模型进行了空战仿真并给出效能分析结果,仿真结果与实际吻合,证明模型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多对多空战仿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载机雷达被干扰或无源探测系统定位精度有限条件下空空导弹无法正常发射和制导攻击辐射源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战斗机机载无源雷达与机载远程反辐射导弹组网协同测时差定位策略。建立了机弹协同测时差无源定位算法及精度分析模型,对单纯采用时差定位误差较大的情况,引入了修正增益卡尔曼滤波算法提高系统预测精度。经过仿真验证,引入滤波器后系统的定位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对预警飞机等高价值电磁辐射目标远距离精确定位,为对辐射源进行打击和干扰提供了重要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双机空战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矩阵博弈理论、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空战过程,使双机的空中格斗阶段─目标的跟踪、射击、弹道计算及射击效果的评定连续化,并用FORTRAN─77语言编程在计算机上进行了F_A、F_B两种飞行的空战,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本程序具有通用性,可对不同种类的飞机及武器系统的性能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防空兵仿真训练空情发布系统的内容入手,提出了空情系统仿真训练的基本需求,给出了空情系统仿真训练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结构.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本系统的航路编辑模块及空情数据库模块,利用DIS技术,对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巡航导弹等多种虚拟目标进行仿真建模,并利用Matigen对空袭兵器进行建模,利用Vega实现对空袭兵器模型的飞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海上区域防空目标威胁评估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上区域防空掩护的水面目标多,分布范围大,重要性不尽相同,根据这种特点,以区域防空所保卫目标的重要性作为评估空中目标威胁的一项重要指标.采用专家置信度改进的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给出了各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函数.最后,结合被保卫水面目标的权重,对各空中目标威胁值进行综合,建立了目标威胁综合评估模型,由此计算的目标威胁值能较客观和准确反映目标对整个区域防空作战的综合威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地对空雷达干扰系统在对要地实施防空时干扰站应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对单部干扰站及多部干扰站在不同配置情况下的有效干扰区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及掩护角的分析、比较,讨论了干扰站的不同配置对压制效果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地对空雷达干扰系统在不同作战条件下合理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