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重要的战略地位使陕西地区成为中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陕西三线建设企业具有沿陇海铁路线、沿渭河与汉江及沿秦岭山区分散布局的特点。这些三线建设企业涵盖了航天、航空、兵器、机械、冶金、化学、能源等重工业部门。其中,以航天、航空、兵器、电子、核等为主的国防工业是陕西地区三线建设的重点。三线建设提高了陕西工业生产能力,奠定了陕西省工业基础,使陕西形成以机械工业为主,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重工业在内的、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分散、靠山、隐蔽”的布局方针下,陕西三线建设企业沿陇海铁路线和秦岭山区分散布局,从根本上调整了陕西工业主要依托于西安、宝鸡、咸阳等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推动了汉中、渭南、韩城、铜川等一批工业城镇兴起,带动了陕南和陕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横跨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为加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促进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在三线建设的酝酿与决策、部署与实施、调整与改造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70年代.横跨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为加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促进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在三线建设的酝酿与决策、部署与实施、调整与改造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2014,(7):52-52
为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和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6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承办的“纪念三线建设决策50周年暨三线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钱海皓中将、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张翔中将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5.
2014年恰逢国家三线建设50周年,也是中航工业红林创建48周年。50年的风风雨雨、50年的酸甜苦辣、50年的创业艰辛,50年的辉煌成就凝聚着三线人的心血和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工业和技术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50年的努力,已建立起以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用电子为主的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科研和生产力量雄厚的国  相似文献   

7.
正军工行业的三线建设,一方面,以"两弹一星一艇"为标志的辉煌成就奠定了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的基石;另一方面,和其他行业的三线建设一样,也为改变我国东西部生产力布局,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这样评价道:中国的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进步了整整50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今年是中国航空航天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直升机工业创建50年、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航空工业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配套完整,具备研制生产当代先进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成功研制生产了数十型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为国内客户提供了10000余架各类军民用飞机,向10多个…  相似文献   

9.
三线建设是60年代初,党中央从战略需要和国家长远经济建设布局考虑,本着“靠山、分散、隐蔽”以及“建设小城镇”的建设方针开展的。由于“三线”工厂远离大城市,因而从一开始这些企业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尽管如此,“三线”建设对于促进内地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布局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三线建设是当代中国经济史上唯一一次可以与现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末至70年代,我国曾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巨额投资,进行了一项浩大的战略工程——三线建设。对我国实施的这项战略工程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当前应如何搞好三线建设的调整,我国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三线建设,目前还存在意见分歧。本文试从现代战争的一些特点出发,谈点一孔之见。一、三线建设的方向和成就必须充分肯定我国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对三线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围绕三线建设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1.
正50年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一项伟大的战略决策——进行"三线"建设。这项重大决策出台一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了一个新的兵种——基本建设工程兵。基建工程兵应三线建设而诞生,在三线建设重大工程基本结束时撤编。这个兵种虽然存在了18年,但她承担的一大批国防和国家工业建设重大工程,不仅是这个特殊兵种镌刻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个印记,也是基建工程兵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工业建设树立的座座丰碑。这个特殊兵种,不仅为国家、国防工业留下了重要物质遗产,而且  相似文献   

12.
口述史为中国近现代史军事史研究贡献良多。在1960年代全国范围的三线建设的大背景下,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具体操作下,各地的小三线建设纷纷上马。上海小三线建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它是上海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于安徽南部山区的一个以军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后方工业基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从当中国代军事史的角度看,上海小三线建设无疑是中国当代军工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处于处女地状态的上海小三线建设的研究,口述史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三线建设是建国后实施的战备经济建设战略。探索三线建设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为后续三线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集为数据来源,检索有关“三线建设”的有关文献427篇,利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三线建设研究呈现多次爆发现象,且在2017年开始持续上升;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集中在西部开发、国民经济、三线企业、工业遗产、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口述史、三线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三线建设"产生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孕育出了宝贵的"三线建设"精神.包括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三线建设"企业继承和发扬了"三线建设"精神,它们的军转民及相关探索与改革,在科学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摆脱老、大、难问题的困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创新公有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提高国防科技水平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本刊特约评论员国防科技工业是关系国家安全、体现综合国力的高科技产业,其根本任务是为我军提供性能先进、质量可靠、配套完善、便于操作和维修的武器装备。几十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鉴于国家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作出了加强战备、调整工业布局、进行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三线建设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悄悄地迈开了其坚实的步伐.时至20世纪90年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被提上国家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议事日程,三线建设作为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开始为学者关注.2012年5月6日,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在上海圆满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学者和研究生,首次就三线建设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的对话.日本东京大学的有关学者也提交了论文.原上海小三线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昌法、局长王志洪等三线建设亲历者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在航空、船舶、兵器化工等方面优势尤为显著,在“十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18.
李先念长期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等职,参与制定了三线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直接领导实施了三线重点工程建设,并指导三线建设重点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是第一、第二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唯一参加了三线建设决策制定、指导实施、调整改造三个阶段全过程的重要成员,为三线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发动机。在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转变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制造”该如何把握命运,应选择怎样的战略途径,从而使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占领一席之地?这是我们务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制造业在我国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国民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我国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7年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一个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体系。2004年全国制造业创造的GDP达到51748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32.…  相似文献   

20.
<正>三线建设,是1964年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的决策下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所谓三线地区,是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区的中西部地区。一线地区是指东部沿海和边疆省区。处于二者之间的缓冲地带则被称作二线地区。开展三线建设国家共投入2052亿元的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历时15年之久,在三线地区和一二线地区腹地,建设起了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000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科研院所等基础设施。三线建设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