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从近期的国防动向看,军事技术强国更加注重“保护国防工业基础”战略性投资,强调“新兴军事能力”、“决定性技术优势”和“高精度武器”重点,以及电子战、网络空间和无人系统作战应用.  相似文献   

2.
按照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们的看法:“一场真正的军事革命是指,把先进的技术与正确的作战理论和体制编制相融合,使武器发挥出最大效能的变革。”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军事技术革命、武器装备革命、军事思想革命和体制编制革命。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场军事革命,其发生和发展,与人们对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3.
于洋 《国防科技》2006,(1):8-12
2005年,在新军事变革的推动下,新鲜出炉的各类武器可谓“灿若星河”,但亮彻全年或举世震撼的“大作”却为数不多。本文本着“百里挑一、优中选优”的原则,重点介绍10种新锐武器,涵盖了海、陆、空三维战场空间,并把导弹单列为一类武器加以介绍。之所以选择这些武器,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的设计独特,放射着军事思想新变革的光辉;有的绝技超群,开创了武器发展新时代;有的另辟蹊径,拓宽了武器改进的新思路;有的影响深远,改变了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陆战武器:重新又走热小国亦疯狂由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一改科索沃战争全程空袭的…  相似文献   

4.
知识创新对军事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多方位的。首先,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各种高精尖武器将层出不穷,“智能”武器将可能领导未来战场;第二,对后勤装备的影响,使后勤装备朝着重量轻、适应性强、保障能力高及单兵化方向发展;第三,对军队管理的影响,推动着军队数量、军队素质、军队编成、军队体制及军事指挥艺术等一系列军事活动的深刻变革与发展;第四,对后勤体制的影响,后勤体制正朝着“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方向发展;第五,对士兵走势的影响,使士兵密封化、信息化、隐形化。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不动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泉 《国防》2003,(9):10-11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一贯倡导的重要军事战略思想。毛泽东曾深刻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邓小平提出:“现在我们民兵的武器是大量的,而且比我们解放战争时正规军的武器好得多,民兵手上就有打坦克的导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世界新军事革命又有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了新军事革命的浪潮。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开始建设数字化部队,增建了信息战组织。“数字化后勤”建设全面启动。武器装备建设采用新思路:开始改革武器采办体制,重视“需求牵引”,推行“横向技术一体化”,推动武器装备进一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软杀伤兵器”,亦称“非致命性武器”和“温和型武器”,是指利用声、光、电磁、电脑病毒和化学等手段,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基础设施和武器装备陷于瘫痪、电子设备完全失灵的一类新式武器。随着微电子、光电子、生物等军事高技术不断应用,诸多“软杀伤兵器”也将进入未来高技术化的海战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军事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对象出发,运用“军事经济人”假设,对军事经济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运用效用最大化理论,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来分析军事经济微观主体的行为,指出“军事经济人”与一般“经济人”的异同点,界定了“军事经济人”的特性,并概要地论述了“军事经济人”与军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盘毅 《国防科技》2001,(4):76-79
新概念武器中的非致命性武器概念在短短数年已被军事和政界人士广泛接受。冷战的结束、军事格局的变化和战略重点的转移,确立了非致命性武器在军备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非致命性武器(Non lethal weapons)是指杀伤威力比较低的那一类武器,有的资料将其定义为“低杀伤性武器”(less lethal weapons),其作用原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析了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军事生产、军队内部物质待遇、战时经济人才建设、财力与兵力之间关系等军事经济领域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在这些重大举措的提出和执行过程中,党精辟地提出“我军力量的生长,应在质量中求改进,而不是在数量上去求扩大。”“不论补充军队与扩大军队,均以不加重人民财政负担为条件。”“兵要精,武器要好,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敌人就不会被我们打倒”等许多远见卓识的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是党的军事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军事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对当前军事经济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中国古代兵学宝库中最精炼的军事名言和作战指挥原则。高科技武器进入战场后。知己知彼显得尤为重要。也使执行攻击任务的航空武器、水面舰艇既注重攻击与防卫双重能力的提高,也注重隐身技术的采用。航空武器是最早使用隐身技术的。  相似文献   

12.
太空作战,指作战双方至少一方在大气层以外发生的军事对抗行动。它包括用天基武器攻击空间、空中、海洋和陆上目标,或用陆、海、空基武器攻击空间目标。随着空间军事化和商业化的迅猛发展,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之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必须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太空作战是现代航天技术的产物,也是太空军事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太空部署天基平台,可以占据高度优势,能够“合法”地经过或驻留在他国领土上空进行军事活动,最大限度地获得各种信息,并具有长期持续作战能力;太空还是部署各种武器的场所,可以用来攻击太空中或地面上的目…  相似文献   

13.
赵力兵  孙琛 《环球军事》2009,(10):16-17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倍增器”。如同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一样,争夺网络空间制权已逐渐演变成为美军维持军事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华尔街日报》透露,五角大楼目前宣布,要成立新的网络战司令部,统领美军的网络战攻防能力建设,并研发新型的网络进攻武器。  相似文献   

14.
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指出:“任何一次作战都离不开诡诈(即使是很小程度的诡诈)。”拿破仑则将军事实力和军事欺骗比喻为狮子皮和狐狸皮,并指出:“在战争中,狐狸皮和狮子皮同样需要,因为当实力弱小时,狡计反能成功。”而当前美军更加重视军事欺骗在战争中的作用,为此专门制定了联合出版物JP3—58号《军事欺骗联合条令》,其中强调:“军事欺骗能误导敌方军事决策者,使之误判我方军事能力、意图和行动,从而造成敌人采取有利于我完成任务的具体行动,这是实现信息优势乃至决策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何进 《军事史林》2007,(10):47-50
当今时日,由导弹、火炮发射或飞机投掷的、钻入地下延时起爆的钻地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它不仅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军事大国、强国研究开发的一个重点,也是众多国家防范遭受打击、特别是一些“上了美国黑名单”的国家防范遭受“斩首”攻击所关注的一种武器。由于钻地弹对精确制导技术、引信、侵彻战斗部材料要求极高,目前还只有美国、俄罗斯等极少数军事技术强国有研制钻地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指其工作原理和杀伤机制与一般常规武器或核武器不同的武器。如次声波武器、定向能武器、气象武器等。新概念武器虽然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但其军事应用的前景却不容忽视。在不远的将来,许多新概念武器必将会被使用于战场,从而使作战的方式、方法和特点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美军作战样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典型的军事高技术对低技术的非对称战争。到目前为止美英联军使用了大量现代化尖端武器,甚至使用了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贫铀弹等反人道武器。战争虽然远没有美国想像的那样轻松,但它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高新尖武器的试验场,找到了一个酝酿军事变革的“作战实验室”。分析美军的作战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可以发现在其新军事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新作战样式的实战演练。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方兵法,学习近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苏联的建军经验,在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现代军事思想,其中许多精辟论述,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冲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揭开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腐朽清王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中国屡…  相似文献   

19.
军事伦理思想是邓小平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事伦理原则 ;反对霸权、争取和平的战争伦理观 ;以“服从国家建设大局”为出发点的军事道德意识以及以“革命英雄主义”为主旨的军事道德准则。研究邓小平军事伦理思想不仅有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德法战争期间 ,于 1 870年 7月 2 9日至 1 871年 2月 1 8日连续发表 50余篇“军事短评” ,论述了“战争与政治”、“进攻与防御”和“人民战争与游击战”等重大军事理论问题 ,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尤其是军事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