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诉封建礼教罪恶,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张扬个性解放是五四新文学叙事作品的主题之一,但是,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的文化背景及其个性品格的差异,这一主题的文本叙述形态呈现出千峰并峙的文学景观,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胡适和鲁迅,其叙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主题旨归却有着令人深思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江宛柳的报告文学作品有意识地采纳了多元叙述视角,并在视角的变换中成功完成了采访素材的文学重构;其作品中的人物声音都经过了作者的二次建构,背后隐藏着明显的叙述声音;其作品以“我们”的话语体现责任意识与宣传意识,以“我”的话语表现出鲜明的个人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文学的自我觉醒时代,这一时期的作家和作品开始要求解除束缚,呼吁人格独立,倡导婚姻自主、妇女解放,对当时从思想上和文化上反对封建主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受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等状况影响,“五四”文学并未完成个性解放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模糊”作为一种文学典型化的手段,为我们展示了典型的形象和环境,而这种“模糊”形象又以其在审美活动中的全景性和透视性,实现了作品主题对描写主体的两次超越.  相似文献   

5.
<正>军事文学,这个名称最早是高尔基提出来的,据前苏联作家高鲁鲍夫的介绍:“是他(高尔基)第一个看见在自己周围许许多多现象中有着一个崭新的事实——军事文学这个体裁的诞生.”(见于《苏联军事文学会议<发言集>》受此观念影响,中国作协在50年代曾召开关于“军事文学”座谈会,大力倡导和译介国外有关“军事文学”的理论及其作品.80年代以来,“军事文学”的称号已经为相当广泛的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作家和读者所认同.至于有的论者冠之以“军旅文学”则只是字眼的差异,而无实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引入文学,以文学创作宣传其哲学思想.因此,法国著名传记作家莫洛亚在总结存在主义作家成功之处时指出:“把这种哲学运用于小说和戏剧,为小说和戏剧增加了份量,带来了反响,而反过来,小说和戏剧赋予存在主义在现代思想中一种不经这些作品体现便永远不会有的威力.”纵观世界文学发展史,作为审美的文学与作为认识的哲学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存在主义文学可谓曲范.  相似文献   

7.
“当兵难”似乎成了许多国防生或入伍大学生步入军营后的感受。他们也许中了某些军旅文学、电视、电影作品的“毒”,它们将征伐、受伤、牺牲等词汇嬗变为胜利、荣耀、成功。当国防生们跨出校门,步入军队时,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准备好,感到“当兵难”。  相似文献   

8.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18家词人的500首“诗客曲子词”搜集起来,编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从此,也就有了“花间词”与“花间派”之说。今之所谓“花间词”,指的就是辑入《花间集》的500首曲子词。“花间词”的作者大都是蜀人或流寓仕蜀者,其作品大多抒写男女相悦之情,主体风格偏于“香而软”,因此,后人便把这些所写作品内容大致相同、风格较为接近的词人群体称作“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是中国词  相似文献   

9.
王伟 《环球军事》2014,(2):64-65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谈政治的文化作品,所渭“不谈政治”无非是去谈另一种政治而已——政治说到底是一个“分利”的问题,而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主张最终也都会落在一个“利益诉求”上来。举个例子:干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戏剧、评书对比那些“文学巨菩”虽并不起眼,但恰恰是这些文本对礼会舆论的取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军旅文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战争促就了军旅文学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中国从古代到现当代,出现了许多反映战争的优秀作品,这些军旅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增添了魅力。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军旅文学的产生和发生,并对现、当代军旅作家及作品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