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伍20多年,两项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取得的六项成果和经验中有一项在全军推广,五项在军区推广;两次被全军评为先进个人,八次被军区评为先进个人。在他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他是湖南省怀化市医学界一名响当当的外科主任医师,从医26载,获2项国家专利,在当地被尊称为"申一刀"。他是一名热爱军营、崇尚荣誉的优秀预备役军官。"从军"5年,他所率领的卫生队先后4次接受军区、省军区检查考核,次次总评优秀。他就是湖南某预备役高炮团卫生队预备役副队长、湖南省怀化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申小青。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12,(15):50
我在一家香港文化传播集团做副总裁时,认识了一个小伙子。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生,几年后再遇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一家资产几百亿的外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他正好到国内投资,使得我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他。知道他的背景之后,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竟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你有那么高的学历,为什么当年还会选择去当服务生呢?我好奇地问道。他微笑着回答说:"我不想省略走  相似文献   

4.
再忆祝榆生     
2011年5月一个普普通通的上午,在车道沟兵器大院的一座普通六层小楼,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与笔者对坐了一个下午,蓝白相间的格子衬衫把这个90多岁的老人衬托的十分矍铄,脸上被岁月写满了皱纹,却掩盖不了炯炯有神的目光。作为一名军工战线上的老兵,他很普通,像千千万万的军工人一样,默默无闻耕耘在武器装备研制的第一线;作为三代坦克总师,他又不普通,跨代的装备研制让华夏的门楣更加坚实厚重。而更不普通的是他  相似文献   

5.
他入伍37年始终如军械战车上的一颗特殊“铆钉”:破解了多项军械装备维修保障难题,3次以专家身份执行援外任务,得到总部的通报表彰;8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填补了多项维修保障领域的空白;从战士、技师、雷达车间主任兼工程师、副所长、总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一路倾情装备保障痴情不改,一路上在平凡中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军区军械装备保障科研鉴定专家。他就是沈阳军区某军械雷达修理所高级工程师徐长生。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传来喜讯:由该院一个研究所主导的军地联合科研团队历经3年攻关,攻克一项世界级难题,相关成果在线刊发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这一新技术凝结了军方与6家地方高校40余名科研人员的心血。从122家民企进入战机修理行列,到150项协议取得实质性进展,空军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步伐持续加快;从火箭军某基地签约22家军民融合合作厂家,到13名民企科技专家进入火箭军"智库",火箭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兵器辽沈工业集团这家老兵工企业,有一名"70后"用他在热处理生产一线奋斗20年的经历,为我们演绎了一部"淬火中的青春"的感人故事。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沈阳市25名"盛京大工匠"之一的中国兵器辽沈工业集团工具制造厂热处理工段长——于东海。他凭借一手热处理工艺的绝活绝技,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世界浩瀚无垠的高科技领域中,有这样一位泛舟者,他是通化市高新技术研究所所长、民兵干部标兵赵习经。他利用10年的时间,先后完成科研发明28项,独立完成并获国家专利的12项,获世界发明金奖的3项。1959年冬天,赵习经出生在长白山下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孩提时代家里一台小收音机就使他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根植于偏僻的太行山沟,情注在建设现代后勤的最前沿,把满腔的热血融入战略后方仓库建设的具体实践。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总后优秀中青年技术保障专家,光荣地出席了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入伍18年来,他先后取得了阀门锁、油气隔离器、罐前监控仪等20项科研成果,3项获  相似文献   

10.
药园骏马     
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连续三年高考不中,返回故里扛起了锄头,一心扑在种植中药材的田园里。一年之后,他成了腰缠万贯的“专业户”。又过了一年,他竟帮助遍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3600多名贫困者摘掉了贫穷帽子,一跃而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他,就是河南省栾川县陶湾乡协心村基干民兵孙海柱。 1986年初,孙海柱回乡种地后,毅然毁掉了三亩责任田里枯瘦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名片:程潇军,1993年8月出生,2015年6月毕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后供职于中国航天科工三江集团江北公司一车间数控车工。先后获江北公司"十佳青年""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2019年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个头不高不矮,体型不胖不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程潇军,虽入职仅六年,但其对航天事业执着的热爱与祟尚,不仅使他由一名普通的90后数控车工成长为了江北公司敢在军工产品咽喉上动刀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0,(2):52-52
吴曼青(1965.8.29-),雷达技术专家。安徽省桐城市人,1990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直致力于我国雷达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工作,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工程应用上取得了创造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他较早提出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岗位就是职责,工作就是生命",四川省汶川县人武部职工刘平和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20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刘平和出生在红军长征路经的山村--汶川水磨,从小经受着光荣革命传统熏陶,参军报周成了他奋斗的目标。1982年,他如愿参军,在部队的三年中,他在刻苦训练的同时,自学掌握了微机操作知识,并光荣入党。  相似文献   

14.
鲁宏勋,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数控铣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近20年来,他凭着自己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虚心好学的钻研精神、精益求精、改革创新的意志,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具有解决数控加工各种关键技术难题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42所有20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00多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在新材料、化工、化工机电设备等领域形成了深厚的技术沉淀。近年来,该所利用各种途径大力推进航天技术在更广泛领域转化应用,推进了军民融合的转型发展,被国家科技部授予"第五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相似文献   

16.
秦岩平是仓库一名普普通通的油料保管员。16年来,他把山沟洞库当作自己的家来守护,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地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干到了一流,被官兵们誉为"油料尖兵"。哨位对面的大山笼罩在晚霞中,归巢的鹭鸟,就像绿色波涛上翻卷的白色浪花,一片喧闹。秦岩平站在哨所最高处,放飞手中的白鹭,看着它飞向远方。秦岩平,济南军区某油料仓库的一名普通士兵。入伍16年来,先后14次披评为"优秀士兵",7次被各级评为"优  相似文献   

17.
1954年底,樊佐让入伍到了部队。四十余年来,樊佐让以完成42项科研项目成果的辉煌成就,圆好了他的国防梦。其中有一项填补了国防建设的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两项获全军科技成果奖。 1993年12月11日,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樊佐让,带着去昆明疗  相似文献   

18.
从军26年,有16个年头奋斗在人武战线。他以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多次被北京军区、省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优秀机关干部"。2009年6月,他被军区表彰为"人武之星"。他,就是河北省任丘市人武部部长王中才。"作为一名军队干部,无论工作角色如何转变,抓学习强素质的劲头不能减。"  相似文献   

19.
<正>高瘦的身材,白净的脸庞,整洁的工装,言语间浓浓的书卷味儿,略带羞涩。如果不是已经知晓他的身份,很难将刘阳与钳工二字画上等号。出生在1988年的他,是十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江西省赛区模具钳工第一名获得者,并代表江西省参赛获全国第十九名,他还是航空工业昌飞模具厂最年轻的模具钳工技师。刘阳初次接触钳工还是在技校,2003年,作为昌河技校的最后一批学生,当他看到一个个冰冷的  相似文献   

20.
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民兵,通过努力学习,正确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围绕土地作文章,走出了一条靠发展效益农业致富的路子。去年“七一”前夕,在县委组织的“致富增收大擂台”活动中,他在全乡一举夺魁,被乡党委授予“致富领头雁”和“优秀共产党员”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