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屈指算来,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年,我高考落榜。就在那个初冬,我夹带着失落的心情和满腔的抱负入伍来到了南方的一座小城。到部队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队列训练。那艰苦、枯燥的队列动作和单调的新兵连生活让我产生厌倦情绪,再加上站军姿的"定型",更让我感觉这是军人的"徒劳"课目。几天下  相似文献   

2.
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曾亲眼目睹过许许多多发生在官兵身上的感人事迹,这些感人事迹,犹如一座座灯塔,照耀并指引着我不断奋发进取。特别是当新兵时炊事班长诸立军"踏雪寻柴"的那一幕,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成为我在各个工作岗位成长进步的"风向标"。新兵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长白山脚下一座海拔千余米的高山雷达站担任炊事员。那里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加之天天面对又脏又累的炊事工作,让我  相似文献   

3.
赵全河是北定村的民兵连长。这几天,他走来蹿去忙碌的身影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有人开玩笑问他,赵连长忙啥呢,足不是要准备打仗了。赵连长一笑说,这不快过元旦了吗,我是在忙着准备新年礼物呢。刚正不阿的赵连长也搞起了"歪门邪道"那一套?村民们倒是头一回听说。其实,赵连长准备新年礼物不假,但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歪门邪  相似文献   

4.
走进北马冢,"一排排欧式建筑、一座座高大的厂房、一组组惊人的数字、一幅幅醒目的国防宣传画、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一个个脸上写满笑意的村民……"到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喜人景象。是什么力量让北马冢村有如此魅力呢?访谈中,我们寻到了谜底:北马冢村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民兵队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村里有一批"明白人"北马冢村现有村民2000多人,曾一度是平山县有名  相似文献   

5.
正"疯子!真是疯了!""你去,去了就别再回来!"……13年间,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他三出家门,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为追寻心中绿化荒山的梦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村边的北阳山。一座苍凉的荒山,13年无怨无悔——这就是农八师、石河子市努尔巴克村农民,第1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许登金多年的生活写照。坚守心中那片绿"我要把家乡的荒山变绿,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咬着牙继续干下去"这是许登金13年前站在北阳山山顶立下的誓言。那一年,他19岁。  相似文献   

6.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伴随这激越的歌声,飞机从雪山顶上飞过,这时候,“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俯瞰青藏高原,这真是一个既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从远古走来的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都发源于此。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以一种崇敬的心情来仰视这块伟大的土地。当飞机从金黄色的峡谷中穿行之后,徐徐降落在西宁山隘中的跑道上。我们踏上了这片高高的地方,感奋着这片高旷博大、雄险纯真、迷离多彩的神秘世界,领略着高原军人那高原雄鹰般的眼界和胸怀。  相似文献   

7.
初夏,驱车前往四川新都县渭水村,眼前全然不是乡村的模样,瞧:笔直宽敞的柏油路,道路两旁每隔50米就是一盏盏崭新的路灯、一株株翠绿的柳树,一座座“小洋房”就是一道道风景线;好一派都市风貌。问村民,村民自豪:这都是李书记的功劳。 三年前,渭水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集体纯收入仅2000多元。三年后,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3100多元,集体年纯收入15万元,粮食产量连年稳中有升,一举成为省、市、县的“奔小康示范村”。谁有这般不凡的本事呢?那就是咱们的退伍军人、渭水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军。 乐当“撬门砖”  相似文献   

8.
瘠薄的寒意     
正纷纷攘攘的一场雪,还是如期而至了。拉开窗帘,窗外的雪地上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我没有勇气推开这扇窗子,只是蜷缩在一盏灯光里,看这黑暗里的白,被一层层覆盖。恍若这个夜晚,我梦见的另一场雪,在一条遥远的路上,无始无终。那是我故乡的一场雪呢。天色晚了,大雪便顺着一条村路,扑扑踏踏地落下来。最初的那几片雪,还是轻的,用手接了,放在嘴里,淡淡的甜味儿里,一股涩涩的清凉在舌尖上融化了。夜长梦短,那  相似文献   

9.
在天水军分区,我听到两条新闻,一是军分区从司令员到干事、参谋、都参加了经济日报举办的经济函授大专班学习,为此,军分区还特意举行了开学仪式;二是军分区在市区建了一座932个座位的影剧院、一座五层楼的饭店。这两座建筑毗邻,设计新颖,雄伟壮观,为天水市中心大街添辉,成为市区一景。  相似文献   

10.
在江西东部山区,有一座山叫神女峰。山下有一偏僻的小山村。小山村里驻守着"黑队"和一群年轻的兵。电视台记者到这里来采访,临走时扔下一句话,说这里"山都感到寂寞,鸟都感到孤独"。5年前,我因为有采访任务,曾两次到过那里。在那个小山村里,我熟悉了被兵们亲切地称为"黑队"的徐家宝。那时,徐家宝是那山旮旯里最大的官儿。  相似文献   

11.
结婚那一天     
从婚姻登记处那扇小门里走出来,她低声地问我:"去哪儿?""去哪儿?"捧着大红烫金的结婚证书,望着同样从那个小门走出的双双男女,我有点茫然。应该回家。可我没有家。我们的爱情一开始就浸透着艰涩。她一直在职业学校里读书,宿舍就是家;我在一座军营里当兵,营院就是一切。  相似文献   

12.
浑河即是小辽河,发源于辽宁省清源县,流经沈阳,在营口南流入渤海。我自幼生长在浑河岸南一座曾是古城奉堡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从懂事开始酷爱读书,更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如村南的沙河、村北的浑河。浑河虽只有二十多公里远,但烙印刻得很深。浑河桥头岸边的野花青草肥美,水鸟成群,我跟放牧的小伙伴常来这里游水嬉戏玩耍,也多次坐过摆渡的小木船。特别是当浑河暴涨时,波涛翻滚,汹涌澎湃,一片汪洋,浩浩荡荡。那冲刷一切的豪迈雄姿与威壮气势,完全使我这幼小心灵慑服震颤了,真的是“浑河波涌漫天过,除污驱旱日夜流”。然而,也就是这条从我家乡到沈阳必经的河桥在我从孩提到青年这段路程,塞进那么多不平坦的往事。  相似文献   

13.
华阴兵器试验中心是我国继白城之后建立的第二个常规兵器试验中心,也是我军常规兵器走向战场的另一座摇篮。从新一代的地空导弹到炸弹,从装甲运兵车到新型主战坦克,我陆、海、空三军使用的很多常规兵器,都是经过这里的试验鉴定后走向部队的。从"南征北战"到足不出"城"  相似文献   

14.
一幢刚矗立的大楼顷刻倒塌,一座好端端的大桥轰然垮掉,一列奔驰的火车突然出轨,一座紧张生产的矿井骤然爆炸……多少无辜的生命廉价丧失,多少国家资产毁于一旦!当人们痛定思痛冷静地问一声"这是为什么呢"的时候,原因尽管五花八门、各色各样,而几乎每一个事故和灾难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有关领导或当事人的严重失职!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兵心(散文)张伟带着早已蓄满的喜悦和激情,我离开北国那座美丽的滨城,踏上梦见过千百次的南下的列车——这是我上军校后的第一个寒假,也是蓝色军营之旅第一次走上归途。到家的时候,父亲正向着墙翻看日历。听到我叫他,猛地回头,一脸惊疑地盯着我:“回来了!...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中国民兵》的老读者,也是忠实读者。那1993年,我担任村民兵营营长,在镇武装部开会时,发给了我一本当年第3期的《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是面对成绩,还是面对困难,我总会想起高考那一分之差,也会想起新兵紧急集合时那穿错的鞋子。1979年高考,我仅以一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去当兵吧,也许你能闯出一片天地来"带着父亲的这句嘱托,我参军入了伍,也悄悄将考军校的梦想埋在了心底。刚入伍时,我暗暗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然而,新兵时的一次夜间紧急集合,却给我刚刚燃起的梦想泼了一盆凉水。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师十四团703公墓中,有2700座坟茔,守护这座公墓的李栓柱说,这里有已故的政委、团长、也有连长和普通战士,守护这些战友的坟茔就是我的责任。这座公墓,李栓柱已经守了整整30年。1984年,团领导找到了李栓柱,半开玩笑地问他:"你怕不怕鬼?"李栓柱憨憨地说:"不怕。"于是,领导就为他安排了新工作——守墓。刚到公墓时,没有住的地方,李栓柱就自己动手,挖了一个简单的地窝子栖  相似文献   

19.
赵天益 《兵团建设》2007,(12):28-29
50多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这一瞬间,石河子发生了沧桑巨变,这座军垦新城,像幻觉中的海市蜃楼拔地而起,她的每一条街,每一幢楼,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座工厂,都浸透着开拓者的心血。伫立石河子街头,每当看到小朋友们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一对对年轻情侣在林荫道旁诉说情怀,离退休老人在公园广场上打太极拳,我就禁不住想起王震将军,想起五十多年前跟随将军艰苦创建石河子新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生活》2014,(1):10-12
正2013年11月27日,华山脚下,本是初冬的这里,寒风已经吹得人透心凉,一股股地肆虐地硬往你的领口里灌,完全不顾我们这一行是新来的客人。华山从来不缺故事,也从来不缺英雄,我们来到这里不是寻访当年"华山论剑"的印迹,也不是探寻那一个个"武林高手"是否后继有人。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因为这座山脚下有"老虎",听说还不止一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