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他,建起了西藏人武系统的第一座综合服务大楼;是他,率先在西藏把义务兵优待金纳入社会统筹;是他,将48%的城镇退伍兵培养为各级领导干部……西藏军区政委段禄定称赞他是“关心国防的好书记。”他就是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区委书记洛桑。 1993年元月,洛桑从市农牧局党组书记调任城关区区长。  相似文献   

2.
在西藏军区后勤部一个简朴的办公室里,笔者采访了王顺和部长。王部长是一个在“世界屋脊”上工作了25年的“老西藏”。他首先感谢《军事经济研究》杂志近几年来在对军事经济理论上所作的深入探讨,发表了不少对部队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章。在谈到西藏  相似文献   

3.
唐光义,这位曾在西藏边防某部服役六年、两次荣立三等功的铮铮汉子,回到故乡沱江河畔,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10年时间就把一个只有50余人的乡镇小厂发展成员工500余人、年产值3000万元、税利44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他本人先后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之星”等称号。  相似文献   

4.
李素 《中国军转民》2023,(16):28-29
“老西藏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党进军、解放和发展西藏的光辉历程,是深化“四史”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其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在本质上与“四史”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弘扬“老西藏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其思想的研究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文章以“老西藏精神”与“四史”教育融合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好“四史”教育契机,明晰“老西藏精神”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径,增进对“老西藏精神”的阐释和理解,给予“四史”教育更加饱满的内容表达,提升“四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访何锦龙市长可真不容易。 在马达轰鸣的“石狮市国防大厦”施工现场,笔者终于“追”上了刚从西藏考察归来的何市长。军人出身的何锦龙显得英武干练,此时,他正顶着烈日与市人武部领导、施工队负责人共商如何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的  相似文献   

6.
武警西藏林芝森林支队林芝中队简介成立于2002年7月的武警林芝县森林中队,主要担负林芝、工布江达县境内的森林防火、火灾扑救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任务。林芝中队多次被西藏林芝地委、地区行署,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评为“先进单位”,防火先进集体,“标兵中队”、“先进团支部”,2005年被武警西藏森林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灭火作战先进中队”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相似文献   

7.
他名叫汤仲良,1951年生于上海市嘉定县,1969年2月入伍。他入伍后一直工作在“新[疆]西[藏]兰[州]”,转战“新西兰”20载,参加过西藏的阿里、黑河等艰苦地区的剿匪战斗。历任过司务长、管理员、军需科长等职,先后12次受到各级嘉奖,5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千里川藏线,塌方、泥石流时有发生。跑一趟川藏线,少则20天、多则1个月,除饱受路途颠簸、高寒缺氧之苦外,生命随时都将受到威胁。但偏偏就有这样一位铮铮铁骨硬汉,冒着生命危险110余次踏上这条“死亡线”,实地勘察进藏陆空战略通道和西藏边防战场交通情况,为改善驻西藏部队交通条件、提高战时交通运输快速保障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成都军区军事交通运输部部长张军。多年来,他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一名军人的顽强和刚毅奔波于川藏线上,以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之心在雪域高原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背景资料:格拉输油管线位于群山之父,万水之源的青藏高原,1972年5月30 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修建,代号为“五三○工程”。这条“油龙”管线起自青海格尔木,终至西藏拉萨,全长1080公里,其中有900多公里穿越海拔4600米以上的千年永冻地带,承担了西藏军地几乎100%的油料输送,被藏族同胞亲切地誉为“金珠玛米”献给西藏的“乌金哈达”。  相似文献   

10.
在双流县东升镇应征青年参军报名处,有一名在成都西藏大酒店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张诚也毅然报了名,强烈要求参军。就此,笔者就他为何弃薪从戎的问题进行了采访。问:“你在大酒店从事的什么工作,工资收入情况如何?”答:“从事财会工作,每月工资收入400多元。”  相似文献   

11.
文摘大观     
何谓﹃香格里拉﹄世界不少城市都有以“香格里拉”命名的大酒店。“香格里拉”一词,意为空想的“世外桃源”。它本来是指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秘密基地。在詹姆斯·希尔顿的幻想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它是隐藏在我国西藏的群山环抱之中,或是在西藏的“蓝月山谷”。在这与世隔绝  相似文献   

12.
西藏第一所私立希望小学——“顿珠希望小学”在那曲县思尼乡第八村诞生了。这个填补西藏教育界一项空白的办学者,是当雄养护段民兵连指导员顿珠。 走进顿珠希望小学,只见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下迎风飘扬。40平方米的校舍里面整齐摆放着15张课桌、30张凳子,20名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 作为一位牧民的儿子,顿珠没上过一天学,正因为如此,他渴望不再有失学的儿童。1993年春节,顿珠回到久别的家乡探望阿妈,村里的孩子们围着他,一双好奇的眼睛上下打量他。顿珠  相似文献   

13.
应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之约,我们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采访了热地同志。现将他的谈话整理于下: 我区民兵组织是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而诞生的,在西藏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在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民兵都为保卫西藏、建设西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民兵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带头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区民兵队伍不断壮大,其组织不断巩固和完善,军政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认识了众多老西藏之后,笔者深深体会到:西藏号称“世界屋脊”,不仅因为那里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而且还有一种超越喜马拉雅山的精神——这就是老西藏精神!老西藏们大多有一幅青藏高原般沟壑纵横的“高原红”脸庞,他们站在地球之巅,不仅占据着物质世界的制高点,而且还占据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在被称之为“天路”的四千里青藏线上, 总后青藏兵站部的“天兵”们,年年岁岁驾驶“铁马”碾雪踏冰,源源不断地为西藏边防部队运送各类物资。程波就是青藏线上数以千计的汽车兵中的普通一兵。1990年12月,他从“天府之国”入伍来到青藏高原。13年来,他用青春和热血在青藏线上书写着一个汽车兵的人生追求。第一次单独驾驶军车上线执勤,程波的车轮轱辘发烫,跑了90公里,拨了三、四次轮轱辘,他检查了几遍,可怎么也找不到原因。最后,负责收尾的副连长和一位老志愿兵帮他排除了故障。副连长说:“程波,你要知道,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圆圈越大,接触未知的东西越多!”一句深含哲理的话让他的脸涨得通红。  相似文献   

16.
西藏墨竹工卡县人武部党委根据《参训民兵政治教育纲目》内容,结合农牧区实际,采取“三个结合”狠抓民兵队伍政治教育,确保了民兵队伍“精干、可靠、管用”。 一、将《纲目》内容与西藏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结合起来,抓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一是进行祖国历史文化和西藏社会发展史的教育,提高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17.
历史翻开崭新一页的今天,我们为过去的世纪里西藏民兵建设取得的成就自豪欣喜,也为完成新时代赋予西藏民兵以新的目标任务而信心满怀。在新世纪的曙光里,如何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做好西藏民兵工作?我们的思路和目标是:  相似文献   

18.
王大康,四川省乐山市人。五十年代曾在西藏当兵,1956年退伍回乡务农。早在年轻的时候,他就立下“浪迹天涯,壮游神州”的宏愿。但多年来,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家庭经济富裕起来,决定自筹经费骑自行车旅游。这一打算得到当地体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西藏民兵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在共同建设和保卫新西藏的伟大事业中,功绩卓著。为此,我们特发此文,向战斗在“世界屋脊”的西藏民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编者  相似文献   

20.
当我登上唐古拉山巅,看透神秘的夕阳,再数闪烁在夜空的星辰,流年似转瞬的星光。十年……二十年最难忘的还是“西藏”二字,于是,我时刻在心灵的深处,反复用虔诚书写“感谢西藏”这个既简单又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