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环球军事》2008,(22):4-4
设在肯尼亚东部港口城市蒙巴萨的“海员援助组织”10月25日表示,今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已累计发生87起海盗袭击事件,占全球同期海盗袭击事件总数的四成以上。在这87起袭击事件中.有30多艘外国船只被劫,被劫船只上的船员总数接近600人。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28日,以色列一架载有261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57”民航客机在肯尼亚的蒙巴萨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就遭到“基地”组织恐怖分子2枚“萨姆-7”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袭击,险些酿成惨祸。该机能够逃离“地狱之门”的原因,一是恐怖分子操作导弹的水平不高,且所用导弹年久失效;二是这架飞机装备了导弹干扰系统,具有规避导弹攻击的能力。这次事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恐怖主义活动又有了一种新手段。近期的恐  相似文献   

3.
李波 《环球军事》2009,(24):42-43
提起东非的肯尼亚,人们自然联想到她的自然风光,都想亲眼目睹横贯非洲大陆的东非“大峡谷”的宏伟和马塞马拉成千上万只食草动物的“大迁移”的壮观,而我在短暂的肯尼亚之行中却感到了一种和平的“大趋势”。课堂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2007年8月,我随着一个非洲代表团对肯尼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否衰落了?”这个问题,无疑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焦点。但答案无论与否,总是脱不开“9·11”事件以来的美国反恐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如果说,政治是骨架、经济是脉络,那么,透视“9·11”事件以来的反恐历程,无疑是美国伤筋动骨的13年。 债务危局早已成为急需扑灭的“新恐怖主义” 正如小布什总统在第一任期就职演说中的“风华正茂”一样,在上个世纪末“知识经济战略”的驱动下,到“9·11”事件前夕,美国财政可谓是“盛极一时”,国内社会经济正处在历史上的另一个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5.
非洲,是国内现存史料中记载郑和船队下西洋到达最远的地方。几年前,一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考察郑和航路到非洲采访,在肯尼亚的一个岛上发现了自称是中国人的“法茂人”。他怀疑“法茂人”是500多年前中国郑和船队赴非洲途中遇难船只上船员的后裔。但,是真是假,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6.
半月回放     
数字Numbers 87起设在肯尼亚东部港口城市蒙巴萨的"海员援助组织"10月25日表示,今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已累计发生87起海盗袭击事件,占全球同期海盗袭击事件总数的四成以上。在这87起袭击事件中,有30多艘外国船只被劫,被劫船只上的船员总数接近600人。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来,美国与其海湾盟国沙特产生了不少磨擦。最新的事例是:部分美国“9·11”事件受害者家属状告沙特某些部门“资助”恐怖组织,沙特人也准备起诉美国政府和媒体机构,要求美方就他们在“9·11”事件后遭受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给予赔偿。具有官方背景的兰德公司建议布什政府把沙特视为“敌人”。 沙美自1943年建交以来,出于各自的地区战略和经济利益,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同盟关系。但“9·11”事件把沙美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美国万万没有想到,对其本土发动大规模袭击的嫌疑犯竟来自传统盟友沙特。于是,沙美关系呈现出少见的危机。尽管美国官方声称美沙关系和谐如初,但美安全部门拘捕了一些在美沙特公民,银行冻结了部分沙特人的资金,媒体则对沙特展开了持续的、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不少沙特公民在美国的各种公共场所受到非难,被迫纷纷回国。沙特一位专栏作家说:“沙特这个名字成了美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国际上恐怖主义活动异常猖撅,震惊世界的事件接连不断。 3月20日晨:繁忙的日本东京地铁系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事件,死亡11人·中毒1168人; 4月19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城发生了一起汽车爆炸事件,死亡100多人,400多人受伤; 6月10日晚:在哥伦比亚梅德林公园音乐会上,  相似文献   

9.
郭华 《环球军事》2008,(23):56-57
从20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到80年代的“伊朗门事件”,从90年代初的“印巴核试验情报失误”再到21世纪的“9·11”事件及“情报门”事件,几十年来,以中情局为首的美国情报系统—直为失误和丑闻所缠身。那么,谁在监督美国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行的呢?  相似文献   

10.
10月2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再次征召300名海军预备役人员和40名海军陆战队预备役人员。至此,美国至“9·11”事件以来征召的各兵种预备役人员总数已达32686人。 美国的预备役部队在美国的对内对外军事行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进行侵略扩张的得力“干将”。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动员预备役部队进行积极待命状态,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第一次。为恐怖主义,布什已经授权国防部,最高可招集100万名预备役人员,以支援港口军事行动、医疗救援和其他援助行动的准备。那么,美国这支“能征善战”的预备役部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相似文献   

11.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对涉嫌制造“9·11”事件的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基地”组织几近土崩瓦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怖分子是不愿善罢甘休的。他们发誓要同美国斗到底,并且扬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报复美国。恐怖分子的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搞得美国人心惶惶的“脏弹”就是恐怖分子们可能用来发动恐怖袭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12.
自阿富汗战争后,“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美国一直在追捕本·拉登,但一直不见其踪影,布什总统正在为此苦恼。在美国纪念“9·11”事件两周年之际,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本·拉登最新活动的录像带,震惊了美国朝野。这是本·拉登过去17个月来首次公开露面。他再次警告美国“史诗”般的袭击尚未开始……  相似文献   

13.
又值岁尾。回首一年,蓦然发现世人期盼已久的和平仍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四顾茫然之际,炮火 硝烟中突现的“文明联盟”依稀带给世人一丝和平的曙光…… 何为“文明联盟”?“文明联盟”乃是一新鲜事物,究其产生,应从“文明冲突论”谈起。近年来,世界恐怖袭 击事件接连不断。继美国的“9·11”事件之后,西班牙的马德里火车连环爆炸事件和英国伦敦地铁爆炸事件接踵而至, 一向宁静的欧洲也开始变得不安宁了。面对愈演愈烈的恐怖活动,一些西方人士认为,搞恐怖活动的人多来自拥有伊斯  相似文献   

14.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1):14-15
在距2001年“9·11”事件10周年不到5个月的时候,本·拉丹于巴基斯坦一处小镇被从天而降的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虽然这是一次让美国期盼已久的胜利,但美国人也知道,此次可以弹冠相庆的只是抓捕行动本身,而不是美国全球的反恐战争。应该说,倒在海豹突击队枪口下的只是本·拉丹一个人而已,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基地”恐怖分子仍然很活跃。那么继本·拉丹之后,哪些地区将会成为下一个“基地”?  相似文献   

15.
公元2001年9月11日晚上(北京时间),世界上所有的新闻媒体几乎都在播放一条同样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美国遭受了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伤亡惨重。这次“珍珠港事件”(亦称“9·11事件)与二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相同的是,袭击的都是美国拥有主权的本土目标,使美国都遭受了重大的损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9·11”事件之后,迎接新的安全挑战、实现“军事转型”成为美军孜孜以求的首要目标。作为“军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支撑力量,“情报转  相似文献   

17.
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所指出的那样,“9·11”事件后的美国不再是此前的那个美国了。据报道,一向以鼓吹民主为其立国之本的美国,竟然计划在全国普通公众中招募数百万名志愿“告密者”,要求他们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周围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可疑行为”!美国一些民权组织为此惊呼:如果这一计划得到实施,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将处于“间谍”的监视之下。  相似文献   

18.
王进举 《国防科技》2004,(10):49-51
美国是恐怖组织袭击的重点对象,美国成为了世界级反恐“专业户”,其反恐专项资金投入、武器装备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而美国在反恐方面的战略战术更是引人关注。武装民航客机,实行军事管制自有恐怖袭击以来,民航客机一直是恐怖组织行动的目标。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共发生了43起便携式导弹袭击民用飞机的事件,其中30次导致机毁人亡。恐怖分子劫持飞机事件更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痛定思痛,英美反恐专家对恐怖组织分析得出其恐怖袭击的三种方式:一是劫持客机将其用作“飞行炸弹”冲撞地面重点目…  相似文献   

19.
王振西 《国防》2002,(6):14-16
恐怖活动自古就存在。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上的暗杀、爆炸、绑架和劫机事件不断发生,而且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仅1991~2000年间,全球共发生重大恐怖事件60多起,其中刺杀重要领导人事件12起,包括总统和总理6人(一起未遂);大爆炸20余起,最严重的如1995年4月美国俄克拉何马城大爆炸,亡168人,伤400多人;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大爆炸,亡224人,伤5000多人;1995年3月日本地铁毒气事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我受委派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此次留学生涯虽然短暂,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如今回想起来,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9·11”·留学·英国 “9·11”事件15天后,我们来到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虽然入海关时看不出任何紧张迹象,但皇家海军学院的气氛仍然让人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