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主力已被歼灭。解放军势如破竹,直逼长江,就要迅速渡江解放江南大地,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中芨芨可危的破船,但蒋介石反动当局企图利用长江天堑作垂死挣扎。为了保存残余力量,48年6月25日,蒋介石召集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布置和确立了长江防线为前沿,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地区为核心的作战方针。因此,在玩弄和平阴谋的同时加紧建立陆海空长江主体防线。命令林遵将军率领的国民党第二舰队由海上防务调进长江,以掩护国民党的陆军作战,第二舰队二十五艘艇上的一千二百余名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由舰队司令林遵将军率领下,毅然在南京附近的笆斗山江面上起义。被毛泽东称赞为“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相似文献   

2.
郭贵保 《国防》2000,(4):34-35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不甘心失败,乘我城市防空力量十分薄弱之隙,命其空军部队频繁空袭东南沿海的工厂、铁路、桥梁等重要政治、军事和经济目标,重点是上海市。国民党当局狂妄地宣称:“共产党能攻占上海,但保卫不了上海。”据统计,仅在1949年11月至1950年2月的3个月,国民党空军就先后对上海进行了26次轰炸和骚扰。其中,以2月6日为甚:出动了美国制造的B-  相似文献   

3.
1941年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按照预定阴谋,在安徽泾县茂林以东山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0年,蒋介石集团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进行诱降活动的情况下,加紧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出《皓电》,诬指  相似文献   

4.
军衔制度是军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制度受到蒋介石的深刻影响.蒋介石的军事等级观念强调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据他的理想,国民党军队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军衔制度,包括军衔的授予制度和晋升制度.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制定了严格的军衔制度,但该制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蒋介石又从实用角度出发对该制度做出了种种改造,如增加职务军衔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得军衔泛滥,导致国民党军官的素质每况愈下.对此蒋介石试图采取缩编裁军和教育军官的方式进行补救,但是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0,(2):42-42
1948年春夏,蒋介石政权内外交困,摇摇欲坠。面对严峻的形势.国民党党内怨蒋批蒋的声浪日盛一日,为此,蒋介石召集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各省、市的负责人,在南京召开了一次高层党政检讨会。  相似文献   

6.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江英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反内战、争民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对于国民党庞大臃肿的军事机器,人们一致呼吁:必须裁减,必须整编。国民党当局一度也对“整军复员”表现得十分“热心”。1946年1月1日,蒋介石在元旦广播演说中说:政...  相似文献   

7.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17路军,受中国红军和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断然拒绝,并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剿共”,下令镇压西安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支持张、畅的爱国行动,派遣周恩来到西安,同时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  相似文献   

8.
高峰 《军事史林》2010,(11):35-37
1949年,由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一手操控的国民党政权,经历了由南京而广州、而重庆、而成都,再至台北的四次迁移。人民革命的暴风骤雨,使蒋介石尝尽了“冬天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9.
成斌 《军事历史》2006,(5):10-15
◆临危受命 1933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纠集50万兵力,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第五次"围剿".在"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指挥下,我中央红军以一比五的劣势兵力和落后的武器装备,与蒋介石的飞机大炮死打硬拼.1934年7月,战争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央苏区的面积由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1946年8月,该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该师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1.
刘德俊 《军事史林》2010,(10):46-51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国民党军队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蒋介石黯然宣布下野,不久便被赶出中国大陆,偏居东南一隅。对于国民党军的失败,美国方面给出了十一条原因,台湾国民党当局也总结了八条。  相似文献   

12.
逐鹿南中国     
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的整个防线都被击溃.但是,蒋介石纠集残余力量退守福建及东南沿海岛屿,并与桂系军阀配合,妄图在美国的直接支持下,继续负隅顽抗,进行垂死挣扎.为了彻底消灭蒋介石的残余军事力量,迅速解放全中国,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逐鹿南中国.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其全面进攻被人民解放军打破后,被迫改为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蒋介石企图以重兵方阵稳扎稳打等战法,消灭华东野战军。毛泽东与陈毅等则采取诱敌深入、"猛虎掏心"和围歼与阻援相结合,粉碎了蒋介石的重兵稳进、中央突破与"磨心战术",基本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麾军占中原经略大别山蒋玉怀,徐金洲1947年3月,国民党对中共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19日占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领率机关所在地──延安,又在山东战场上迫使华东野战军处于守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感到内战在走向胜利,他踌躇满志,向美国驻华大...  相似文献   

15.
1946年6月26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因为这天发生了一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片面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也就是在这天,国民党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在孙中山去世之后,他玩弄权术,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排斥汪精卫、胡汉民等人,逐步控制了国民党的党、政、军、财等大权,成为国民党的首领。孙中山在世时对中国海防非常重视,曾领导海军官兵进行了多次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并发表了许多关于加强海防建设的言论,为中国海防事业发展指出了方向。然而,蒋介石却背叛了孙中山的海防思想。面对日本军队在中国沿海省区不断升级的侵犯,蒋介石一味妥协退让。他不去加强海防,却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镇压人民革命权进攻其他…  相似文献   

17.
正当时山东战局概况1942年山东像全国一样,面临最困苦艰难的岁月。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跑上了峨眉山,采取观战待降的反动政策;日寇为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诱降的毒计,要巩固已经侵占的后方,也由于兵力所限,停止了对正面的战略进攻;腾出手来集中大量正规兵团,伪军和地方汉奸队,配合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武装,对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即解放区)猖狂进犯,实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  相似文献   

18.
中原突围的历史丰碑永放光芒武铭石5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胸怀革命全局,肩负战略重任,在可拊武汉项背的鄂豫边地区,以5万余人,顽强地、牢牢地牵制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30万达10个月之久,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解放区,为兄弟部队做好反击蒋介石发动...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之后的威权时代,在强烈危机意识的作用下,全面改造党组织和军队,党军关系呈现新的局面。国民党从思想和组织两方面对军队进行的有效控制,不仅确保了蒋家王朝在台湾统治的延续,也使军队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震慑了各种异己力量包括“台独”势力在岛内的恶性生长。  相似文献   

20.
1930年10月,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结束后,将冯玉祥西北军之第5路军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孙连仲任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1931年1月,蒋介石令该路军从山东开赴江西对红军进行"围剿",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导下,同年12月14日,第26路军将士共17000余人,携带两万多件武器,在中共地下特别支部和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第74旅旅长季振同、第73旅旅长董振堂和第74旅第1团团长黄中岳等的率领下,在江西省南部的宁都县宣布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