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世界军事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世界军事工业都遇到了空前的挑战:一方面在信息技术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推动下,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费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国防采办费用锐减,要求军事工业改变产业产品结构和单一从事军品研制生产的体制,摆脱规模过于庞大而效益低下的困境,并建立小而精、反应灵活的军民一体化科技工业基础,既满足国家未来的安全需求又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当前各国普遍通过调整军事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重组结构与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以形成充满生机、富于创新和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军事工业。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并发表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这是日本根据"9·11"后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的新特点而对防务战略所进行的新一轮调整,反映出日本进一步加快军事扩张步伐的倾向,也体现出日本对新军事革命浪潮的思考和应对。对于一国的军事工业而言,其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国家防务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具有很强的军事需求指向性。因此,新防卫大纲将会对日本军事工业、尤其是2015年前的日本军事工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对称因素和信息化战争是21世纪国家面临的两大安全难题,破解难题的惟一良方是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并期望国家军事工业与军队装备技术有突破性进展。但军事工业与装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强化军备再造军队,给国家带来安全,也可能招致妒忌和报复, 而使国家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综观影响各国军事工业与装备技术政策选择的因素变化和政策取向的端倪,21世纪的多数国家在制定军事工业与装备技术政策时宁愿选择前者。  相似文献   

4.
在高技术战争已成为现代战争基本作战样式的今天,各国为在本国可能面临的高技术战争中赢得主动,纷纷对本国的军事工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从世界军事工业发展特点来看,其基本趋向是:军事工业生产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军事工业结构不断趋向高级化;军事工业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军事工业军民结合程度不断提高;军事工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发展的非均衡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第二,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第三,美国军事革命的示范效应;第四,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第五,各国安全战略的内在要求。军事理论的创新体现在国家安全理论、战争理论和作战理论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因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的安全形势,多国调整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国防工业在国家安全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也随之展现诸多新特点。国防科技工业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现代武器装备高技术化和战争速战速决的特点,已经促使各国国防科技工业从军事能力的后台,转变为战略对抗的前台角色。如俄罗斯2014年以来"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学说"均将国防工业的发展作为实现战略目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军事工业体制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战后,日本军工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日本军事工业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对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冷战结束、全球趋于缓和和改革潮流的影响下,各国在调整军事战略的同时,对军工生产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措施。其发展特点是:军转民成为新热点;军工科研与生产跨国合作;发达国家缩小军工总体规模,突出重点项目;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建立独立自主的军工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军事工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业,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扶持与保护。近来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兴起,国际政治、经济与外交的演变以及局部战争的影响,主要军事强国纷纷制定或调整各自的国防战略,军事装备中长期发展规划,军事技术的发展重点。同时,加大军工投资,明确未来军事科技发展重点,优化科研生产体系,提升军工能力,以夺取未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则是完成这些任务的战略举措。准确把握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趋势,是谋划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前提。转型升级恰恰是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大势所在。作为具有超强军事实力和一流国防工业基础的美国,较早提出了军事转型和国防工业转型的目标,描绘了转型路线图,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体制和机制。早在上世纪末,美国克林顿政府就提出军事转型。新世纪伊始,随着布什政府的上台,美国的军事转型全面展开。美国军事转型的实质是抓住社会从工…  相似文献   

11.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目前,走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前列的国家,普遍重视军民兼容、军民结合,以军事领域的先进技术转为民用,促进民用经济的发展,以民用领域的先进技术转为军用.促进军事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军事工业的发展、演变与其国家战略、军事战略密切相关。二战期间,美国凭借庞大的军事工业与动员能力赢得胜利并确立其霸权地位。冷战期间,美苏双方激烈的军备竞赛,让美国的军事工业蓬勃发展并使其军事霸权地位得到巩固。后冷战时期,美国军事经费与军队的相继裁减,使军事工业走向萧条并被迫进行转型。在历经90年代的繁荣与萧条后,"911"事件的爆发成为美国军事工业复苏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军事工业军转民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工业的“军转民”是指军事工业由军事专用性的科研生产转向军民结合性(或兼容性、两用性)科研生产的一种特定运行机制。军转民的必然结果是军民一体化。由于对军转民认识上的偏差,加上实践中出现的某些失误,中国军事工业的军转民存在不少缺陷。面对步履维艰的中国军事工业,只有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为了有效地促进中国军事工业的军转民,发挥中国军事工业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在国家军事订货制度、企业制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进行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王雁 《国防科技》2001,(4):72-75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新军事革命的兴起,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无疑为改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使西部大开发“为军所用”,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新军事革命的发展需要.纷纷将安全战略的重点转移到海洋,增加海军经费,加强国防科技关键技术及新型武器装备的预先研究.改善海军武器装备,以寻求海上优势。由此,世界海战武器装备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国防科技工业全球化趋势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现实,使军事因素依然是应对现有国际秩序的重要筹码。军事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国际政治活动的支撑点。所以,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其军事战略,使新军事革命登堂入室,加大军费开支投入成为必然选择,这无疑给各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各国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变化,无论是政策上还是在具体的管理和运行上,无不因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基本趋势。作为经济全球化生产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工业也必然融入…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我党我军的军事战略在日臻成熟的同时,军事经济战略也日趋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统一战线的军事经济战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军事经济战略;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的军事经济战略和持久经济战的军事经济战略。以上这些基本上形成了我党我军独具特色的军事经济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各国军队都在积极采用民用信息技术和大力开发军用信息技术,并在某些方面有重大突破;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武器装备体系的主体已实现信息化;军事理论创新层出不穷,提出了合作双赢战略、信息优势战略、信息化战争、网络中心战、信息战争、信息战、信息斗争等战略、战争和作战新概念;个别国家军队开始建设“精确后勤”,启动了后勤革命;一些国家已着手培养信息战专家和信息技术人员等新型军事人才。文章从创新军事理论、改革军事体制、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世界主要国家新军事变革近年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祥林  刘忠诚  李金泉 《国防》2008,(11):11-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新的时代条件,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军队建设目标和军事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国防动员作为国家战略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军事战略与国防科技工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军事战略的制定是以国防科技工业的实力为前提的,国防科技工业对军事战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上,在制定新军事战略时,必须高度关注新的军事科技变革的每一步进展,并随之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军事战略对国防科技工业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军事战略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关系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军事战略的需要,以国家的总体规划和军事战略为依据。总结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军事战略发展趋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