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9年12月在南京出版的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日本《田中奏折》 (原文题为《田中义一上日皇奏章》)主要内容的梗概。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因这一奏折中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被揭露,慌了手脚,田中内阁及其所控制的舆论工具矢口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并说这是一个伪造的文件。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直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时期,这个文件确定的方针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田中奏折》在中国和世界成了很多论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东北全境的侵略行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长驱直进,如人无人之境 1927年4月,日本组成陆军大将田中义一内阁。侵华狂热分子田中一上台,就明确了对中国积极侵略的方针,强调解决中国问题是内阁的重大使命之一,急欲吞并中国东三省。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政府召集外务、陆海军省官员、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及驻华文武官员于东京外相官邸举行“东方会议”,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3.
上海派遣军是1932年至1938年期间侵略上海(淞沪)地区的日本军队战役军团。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共组建过两次;第一次是“一·二八”事变后于1932年2月成立,同年6月撤销建制;第二次是“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于1937年8月15日再建,参加了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于1938年2月14日撤销建制。  相似文献   

4.
(一)芦沟桥事变后第四天,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动员15个师团的兵力,筹集55亿日元的战费,由华北和上海两个方面发起对中国的全面进攻。8月13日,日本海军首先向上海发动进攻,国民党被迫进行了“八·一三”  相似文献   

5.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4,(13):62-6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顿时震惊中外。中共中央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力主和平解决事变时,却发生了一个处处添乱的“雷电社”事件,周恩来百忙之中,不得不亲自处理。  相似文献   

6.
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整个对华战略的需要,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这是其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活动。为了转移视线,日本从事变策动之初即开始进行外交欺骗。其具体方法是,首先把引发事变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然后尽力把东北的“满洲问题”和上海事变截然分开,坚持所谓“就地解决”主义。并在国际上准备了一套虚与委蛇的对应策略,开展欺诈外交,本文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此进行分析,进一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遵守国际信义,不讲外交道德的狡诈手段和邪恶本质。  相似文献   

7.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此役历时3个月,日军付出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其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全盘计划被粉碎。 这段历史距今已60余年,当事人相继辞世,原始资料日益难寻。笔者搜寻得当时的两册日记,详细记录了“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作者在上海的所见所闻。现就日记的相关情况和主要内容作简略的介绍。 这本日记始于1937年8月12日,止于9月11日,共计31天,恰逢“八·一三事变”爆发。作者张德治,当时就职于上海长城唱片公司。他以细腻的笔法,真实叙述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相似文献   

8.
由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不来梅”号导弹护卫舰,“勒思”号补油船和“格吕克斯堡”号支援舰组成的特混编队及650名官兵,于1997年9月18日至22日,对中国上海进行了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是德国军舰近10年来首次访问中国。这支特混编队1997年7月24日从德国启航进行环亚洲航行训练,上海是他们访问的第  相似文献   

9.
2月16日,浙江省展泰眼镜有限公司的外来务工民兵,自发地给公司的每名工人精心制作了一张印有“八荣八耻”内容的《荣誉卡》,向大家发出了“做光荣人,拒耻辱事”的倡议。  相似文献   

10.
《环球军事》2013,(14):57-57
7月7日上午,100多名长崎市民在长崎和平公园“中国人原爆牺牲耆追悼碑”前,为原子弹爆炸中遇难的中国人举行悼念活动。该追悼碑落成于2008年7月7日,旨在让人们知道日本既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同时也是那场战争的“加害者”。  相似文献   

11.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20):52-53
一直以来,俄国“妖僧”拉斯普廷被暗杀的历史被笼罩于一种魔幻色彩之中,暗杀参与者尤素波夫亲王在多部著作中的想象与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一结果。但是英国《每日邮报》今年7月22日的一篇文章则带人们审视了这段历史的另一个版本:拉斯普廷系英国秘密情报局与俄国宫廷势力联手暗杀。这篇文章的出现有助于人们重新了解那位曾经深刻影响俄国国势的“妖僧”被暗杀的历程与背景。  相似文献   

12.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重庆”号轻型巡洋舰在上海吴淞口起义,开往解放区。在遭国民党飞机连续轰炸的情况下,为保存舰体和海港安全,于3月20日自沉于辽宁葫芦岛港口。国民党飞机轰炸过程中,6名战士在战位上光荣牺牲,其中4人葬于葫芦岛,2人葬于锦州。  相似文献   

13.
今平23岁的孙天帅,是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王河民兵连的基干民兵。去年3月7日,他在珠海瑞进电子公司打工时,亲历了韩国女老板强令120余名中国工人下跪的屈辱场面。当时他为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和人格,为了维护“中国民兵”这个圣洁的称号,拒绝下跪,并愤怒地质问了洋老板,继而撕掉了胸前的厂徽,离厂而去。 年多来,全国数十家新闻单位都在寻找“不跪的人”,著名诗人王怀让还为这个“不跪的人”写了一首400余行的抒情诗——《中国人:不跪的人》。该诗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近代杰出的军事学者蒋方震(1882—1938),字百里。因为声望高,人皆称称其字而讳其名,方震的真名反淹湮不显。他的一生,孜孜于中外军事思想的交流和古今军事学术的会通,企求中华民族国防事业之振兴,军事学术造诣极深。对开端于二次大战的“闪电战”的预见,及其在抗战中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一介绍与探讨。1935年秋,蒋方震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当局高等顾问名义出使欧美。其时,继九一八占中国东北,又进占热河之后,日本得寸进尺不断制造事变于华北图谋侵入,国际联盟对日本咄咄逼人不满,却又掏绥靖态度引日攻苏,中日…  相似文献   

15.
1917年11月7日,俄国海军的一艘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炮击冬宫,拉开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这一声炮响被载入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辉史册。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也希望能有一艘“阿芙乐尔”号,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建立功勋。终于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民国海军的部分舰艇在共产党的策动下,打响了进攻军阀的炮声。  相似文献   

16.
1937年爆发的“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重大步骤,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今年是“七七”事变和全国抗战五十周年,治史者有必要追索芦沟桥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这段史实,以教育后代,提高警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55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7月28~30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研究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办的“七·七”事变5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地区和外省市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学者4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卢沟桥抗战与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主题展开争鸣和讨论,使不少学术问题的研究深入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日本法西斯在作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后,于7月7日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始全国抗战。“七七”全国抗战对中国前途命运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在皖南事变前后的历史贡献曹晋杰一、事变前,坚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1939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为切实贯彻执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将中原局机关从河南迁至皖东,并于12月19日向中共中央与项英...  相似文献   

20.
(一)1937年上海大血战的发端,与近代中日间历次冲突一样,是日本对外扩张阴谋的必然结果。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指出:“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间田中义一做总理大臣时,军人中的一派和大川以及其他在朝在野的支持者就共同倡导日本必须使用武力对外扩张这一大川政策。这时侯,阴谋就已经存在。这种阴谋一直继续到一九四五年日本失败时为止。”①蒋介石第一次下野,赴日见过田中,就有“中日亦无合作之可能”②的感觉。济南惨案是先给他一点颜色看,没多久回军铁蹄便践踏了东北三省,“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③以后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