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中 《国防》2005,(2):17-20
加强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建设,是中央军委根据新的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步骤。当今世界军事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作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我军力量结构正逐步向以科技含量较高的军兵种部队为重点的诸军兵种协调发展的模式转变。民兵是我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民兵建设必须适应军队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以我军的转型带动自身的转型、以我军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军兵种部队是高技术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主要力量,把素质优良的青年选送到军兵种部队,对加强军兵种部队建设、提高我军联合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汶川抗震救灾是对我军后勤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的一次实战检验,对军队后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军兵种后勤保障力量结构、建立完善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的指挥体制机制、提高战略投送能力和保障水平的新要求。落实这些要求,必须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分层建设,注重结合、整体推进,统筹兼顾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能力建设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解放军军兵种的建立和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军兵种编制指挥体制,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始终是军队编制体制建设的重点.面对当今和未来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我军肩负的使命,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和关于质量建军、科技强军,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们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军情的军兵种编制体制,使我军军兵种编制体制不断完善、优化,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军事斗争和作战指挥、部队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崔仁舰 《国防》2006,(4):82-82
预备役军兵种部队是我军预备役部队的主体,专业性要求高。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预备役军兵种部队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备役军兵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专业对口率。一、抓征兵,搞好专业对口兵员储备。预备役军兵种部队的兵员主要来自复退军人,复退军人的专业对口率是制约预备役军兵种部队专业对口率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我军后勤要保障“打得赢”,必须突出保障军事斗争准备这一重点,进一步向高技术武器装备倾斜,向高技术军兵种部队倾斜;大力推进科技兴后勤发展战略,切实增加后勤的高科技含量;加大管理力度,努力提高保障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史粮纲  姚玉林 《国防》2003,(5):54-55
我军未来登陆作战,将是规模大、组织复杂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组织如此大规模的作战,首要的是必须有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海上运输保障力量。尤其是在我军制式登陆  相似文献   

8.
崔仁舰 《国防》2006,(4):82
预备役军兵种部队是我军预备役部队的主体,专业性要求高.但是,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预备役军兵种部队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备役军兵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专业对口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21世纪军队现代化建设、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求、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借鉴外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建立军兵种联勤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并从我国我军的实际出发,对建立军兵种联勤保障体系的有关思想观念、联勤模式、装备发展、保障能力、联勤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武器装备系统与不同的系统构成若干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武器装备建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主战装备与支援保障装备配套发展关系,诸军兵种武器装备协调发展关系,新旧武器装备发展与存留关系,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郭亚东 《环球军事》2009,(18):14-15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在每次阅兵中,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全新展示都令国人振奋,每一次集体亮相都令世界震惊,特别是国庆阅兵方队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编制体制调整和军兵种成份变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罗建波 《国防》2005,(11):28-28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只有适应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紧跟军队建设转型的步伐,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信息化战争形态正在取代机械化战争形态,我军建设也在提高机械化程度的同时,迈开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与之相适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调整改革,当务之急是要研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加强军兵种力量。信息化战争,军兵种部队唱主角,是首战和全程使用的力量,也是敌方实施先制反制打击的重点对象,人员伤亡和装备毁损率高、需求量大,但军兵种部队装备昂贵,平时又不可能保留一支规模足以适应…  相似文献   

13.
张鹏飞  朱保水  马畅 《国防》2012,(12):32-32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军兵种后备力量既是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现役部队作战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军整体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着眼做好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大力推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后备力量建设,努力提高军兵种后备力量配属、配合、支援、保障军兵种现役部队作战的能力.当前,推进军兵种后备力量建设,重点应抓好组织落实,为以战斗力为核心的全面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加强军事训练,以战斗力的生成巩固提高牵引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88年以来,总后勤部分别在几个战区组织了不同内容的后勤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果和丰富经验。近期,济南战区网络型划区保障试验全面展开,打破军兵种界限,合理划分保障区域,统一调整保障任务,统一协调,规划后勤设施建设。这标志着我军后勤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反映我军后勤体制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战略储备管理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已是各级领导和许多同志关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江山岛登陆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对近海敌占岛屿实施的诸军兵种联合登陆作战。战前受命临时组建的浙东前指,开创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联合型指挥机构,其运筹帷幄、决战决胜的谋划指挥艺术,堪称战争史上的杰作,对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我军各级战役机关的联合素质留下了丰厚借鉴与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为改革现行的军队后勤体制,美国防后勤局与诸军兵种提出了新库存管理战略和军队供应链管理的构想:谋求扩大国防后勤局预置物资储存场所的军产权,把军事消费品库存合并成统一的国家库存;精简后勤保障机构,确立统一的供应主体和统一的保障观念;改革消费品供应链的采购、分发和库存管理,节支增效,提高后勤保障效益和保障反应能力。这对我军的后勤供应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一、美新库存管理战略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军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对装备指挥训练模拟系统的建设需求为牵引 ,以装备保障业务规范化为基础 ,以基于智能主体 (Agent)的HLA为系统建模途径 ,以Agent联邦为系统运行方式 ,以智能信息处理为主线 ,构建了我军新一代装备指挥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18.
加强担负军兵种部队保障任务民兵分队(下称"军兵种部队民兵保障分队")建设、提高民兵保障军兵种部队作战的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客观要求.在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必须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要求,遵循"科学规划、统编统建"思路,按照"专业对口、就近动员"需求夯实编组,紧贴"支援作战、应急处突"任务强化训练,坚持"综合保障、依法管理"原则提高效能,把军兵种部队民兵保障分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重大演示任务,是近几年我军军事训练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型军事实践活动。一般是指受高层统帅机关领导部署,以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新型武器装备性能、实战化训练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检验评估为主要目的,通常需要诸军兵种联合组织实施完成的,具有战略全局性重大意义的军事实践活动。由于重大演示任务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因而在政治、军事、外交上都会特别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0.
段祥军 《国防》2008,(10):56-57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力量的重点队伍,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与之相适应,必须积极谋求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体系化建设,牵引国家武装力量提高体系作战能力。(一)建立体系化组织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要大力加强军兵种预备役部队建设。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军兵种部队唱主角。高度重视海军空军等高技术密集型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后备力量与常备力量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