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这种武装力量体制,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时期,我国民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不朽功勋。近年来,广  相似文献   

3.
自从新《兵役法》规定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以来,不少同志对“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概念,在认识上有分歧。一种意见是,传统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和领导长期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适应革命战争要求、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相对健全的军事领导体制,不仅保证了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和革命战争的不断胜利,也为新中国创建军事领导体制提供了模板。这一军事领导体制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指挥;它是在战争中形成、在战争中发展、历经战争考验的军事领导体制;是一个建立在单一陆军基础上的、基本上以战略区进行作战和建设的军事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兵的战略地位,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都有精辟的论断。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建国以后,他又强调:“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下,民兵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978年7月11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我们是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就是人民战争。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人民战争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民兵的地位十分重  相似文献   

6.
人民武装永远忠于党,是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人民武装永远忠于党,是由人民武装的性质决定的。当代中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产物。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党的领导之下,无时无刻不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新中国建立之后,民兵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不但建设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而且建设了一支强大的民兵队伍。军队和民兵相结合,组成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样的武装力量,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自己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伟大的战略力量。民兵在人民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为我国革命战争的实践所证明。人们不会忘记,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赤卫队、梭标队、少年先锋队等地方武装力量,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巩固后方根据地的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历史证明,民兵是我们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支柱和力量源泉。 人民战争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未来战争,不管武器装备如何发展,都改变不了人民战争的基本规律,改变不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根本原理。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未来反侵略战争,不仅仅要靠高精尖的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靠  相似文献   

9.
聂卫国 《国防》2004,(4):46-47
民兵是党绝对领导下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民兵建设,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大局,是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0.
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军委立足“打赢”,提出“科技强军”、“科技兴训”的要求。那么,作为“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民兵如何提高科技含量,适应和打赢未来战争呢?笔者认为,提高起点,走出“过去”,着眼“未来”,在民兵编组、训练和管理上注重“科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武装集团的本身都是为那个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服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兵预备役,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支武装力量诞生的那一天起,党就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进行全面、科学和长期地武装,从而使其始终代表着全中国最广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人武干部在这一特殊的岗位,从事这一特殊的工作,必须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时局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这一课,集中讲一讲我国民兵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一 中国民兵是一支伟大的战略力量 (一)战略地位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不动摇,决定了民兵的战略地位。1978年7月11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时指出:“我们是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就是人民战争。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同年7月17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詹金森爵士时指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徐俭  祝润安 《国防》2004,(11):37-37
民兵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以下“三个关系”。一、民兵数量与民兵质量建设的关系民兵建设,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合理足够的数量是质量建设的前提。而到底多大的数量为“合理足够”,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必须联系时代条件、战争指导思想、军事战略、国家武装力量体制等多种因素来回答。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奉行的是人民战争思想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实行的是“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因此,在处理民兵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首先要坚持普遍民兵制度,严格按照《兵役法》和《民兵工作条例》的规定落实…  相似文献   

14.
高中兴 《国防》2005,(6):49-51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必须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自觉适应“两场”需要,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把民兵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充分认清民兵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民兵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兵是我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民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任重道远,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在…  相似文献   

15.
历史已经证明,“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既是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而言,确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而扎扎实实地把功夫下在基层,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动员能力、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又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强调,部队建设要抓落实,抓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也要抓落实,抓基层。为什么民兵、预备役工作要强调落实到基层?这是因为,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适应国际大气候.防御侵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客观要求。变幻不定的国际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加强综合国力。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力量。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真正成为解  相似文献   

17.
《华北民兵》2005,(6):30-3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这一政治要求,内在包含了党对民兵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组成部分的民兵,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对民兵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民兵,确保民兵始终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服从党指挥。  相似文献   

18.
《东北后备军》2005,(6):14-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这一政治要求,内在包含了党对民兵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组成部分的民兵,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对民兵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民兵,确保民兵始终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服从党指挥。  相似文献   

19.
蒋松华 《国防》2004,(2):34-35
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民兵基层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和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预备役部队,是在民兵队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命战争年代,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赤卫队、少年先锋队、民兵,作为人民军队的后备力量,曾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战争时期形成的民兵制度的基础上,着手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和动员体制。1951年,全国由过去自愿参加民兵制逐步改为普遍民兵制,民兵是人民解放军后备力量建设的主体。195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