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地防空群对敌主攻方向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防空作战中对敌主攻方向判断的困难和复杂性,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模糊数学等理论探索要地防空群对敌主攻方向定量判断问题。全面分析了影响敌主攻方向选取的诸多因素,建立了分析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分析模型,为判断敌主攻方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影响敌空袭目标选取的因素中,不确定和灰色的因素多,模糊综合分析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把定性的因素定量化,较科学地解决了要地防空群对敌主攻方向判断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防空兵作战指挥精确决策理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敌空袭主攻方向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主攻方向预测的主要特点,运用模糊理论探索解决其主观推理、决策问题。应用隶属函数及变权重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建立了评估模型,得到了类似人主观判断的结果,最后通过示例说明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主攻方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聚类分析的海上空袭目标攻击方向区分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未来海战中水面舰艇编队对空防御作战的需要 ,利用聚类分析理论 ,建立了对海上空袭目标攻击方向区分的模型 ,解决了水面舰艇编队对空袭目标攻击方向判断的问题 ,该模型可以为编队海上防空火力分配指挥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空军和海军在巴尔干地区和阿富汗实施的精确空袭战表明,精确制导武器技术已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根据科索沃战争的经验教训,美国一直在继续加紧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和发展。其主攻方向是进一步增加射程、提高对加固目标和深埋目标的毁伤能力、实现轻型化和小型化、增大库存量、发展高速导弹技术并努力降低成本。可以预计,精确制导武器正在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攻空袭武器,而有可能近期爆发的“倒萨”战争将是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又一场“点穴”战争。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对分析的敌空袭兵器主要来袭方向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提出敌空袭兵器主要来袭方向的判断模型。通过建立待评估方案决策矩阵,构造理想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形成待评估方案和理想方案联系矩阵;对各项指标值与其相应权重系数线性叠加合成,以同一度大小对备选方案排序选优,为敌空袭兵器主要来袭方向判断提供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最后,实例分析验证说明了该方法的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要地防空时多个可能的敌空袭兵器来袭方向进行了分析,并确定每个来袭方向的综合评价指标。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确立被评事物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应用灰色关联理论消除各个因素之间的量纲和数量级差异,将综合运算得到的量值进行排序比较,以供指挥员进行战场情况判断。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战争中,空袭与防空作战仍将是主要作战方式之一。对防空方而言,及早发现空袭目标、准确判断空袭意图,是合理分配火力、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抗击能力的基本前提。综合考虑了攻防双方及作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立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理论较好地处理了空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通过贝叶斯反馈对专家主观认识差异进行修正,使专家意见更加统一,使威胁评估结果更为简洁合理,便于指挥员快速准确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空袭兵器类型区分不足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识别理论,探索空袭兵器的模糊识别方法。提取空袭兵器特征指标,建立标准模型库,构造了隶属函数,构建空袭兵器的模糊识别模型。结合实例,验证该方法简便有效,可为防空部队射击指挥员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理论的空袭目标威胁判断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空袭目标威胁度进行合理排序是提高防空效能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影响空袭目标威胁度的各种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思想,建立了一种进行目标威胁判断的模型,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了排序的合理方法。通过实例,给出了具体的计算过程,并将此方法得出的结果与文献中的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充分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空袭兵器在速度、精确性、隐身性和突防能力方面的不断发展,弹炮结合是未来防空作战的必然趋势.在综合考虑了现代作战的对抗性、电子干扰情况以及参战人员素质的条件下,首先利用灰色关联算法在分析了弹炮结合系统的指标体系条件下对各种系统建立了优选模型,而后对选出的系统综合利用模糊对策论建立了高炮与导弹在一定的作战环境下具体配置比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结合局部战争中空袭的新特点,对传统的空袭兵器战损率计算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对空袭兵器的损失原因、使用方式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空袭兵器战损率的确定方法,构建了新的空袭兵器战损率计算模型,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2.
结合规则推理与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空袭武器辅助选择方法。其根据空袭武器选择的基本原则以及问题的特点,构造T-S模糊逻辑系统及其实现的相应神经网络模型,然后通过已有的战例与试验例子训练神经网络,并对问题进行求解,得出空袭武器选择提供依据(一种量化的武器适用度)。另外,还利用专家提供的规则知识于学习实例的预处理,学习实例信息的扩充。  相似文献   

13.
李军 《国防》2005,(4):47-48
在未来城市联合反空袭作战中,城市民兵应在补充预警报知系统,提高反空袭的侦察预警能力;填补火力空白,提高反空袭作战的整体抗击能力;发挥信息作战优势,提高反空袭的信息防御能力;参与多种保障,提高反空袭的综合保障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完成上述任务,城市民兵反空袭力量似可编为七个群体:情报预警群。由民兵警戒雷达、光学侦察器材分队和对空观察哨组成。主要任务是尽远发现空情,快速报知,为抗击群提供情报。火力抗击群。由民兵高炮、高机和便携式防空导弹部(分)队组成。主要任务是在末端打击来袭的敌空袭兵器。信息对抗群。由民兵通…  相似文献   

14.
以美军航母战斗大队标准编成为例,简要分析了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空袭火力构成。进而分析了影响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效能的主要因素,分别建立了机载对地攻击弹药和巡航导弹对地面目标的毁伤能力的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从空袭兵器的突防概率、对目标的发现概率、对各类目标的毁伤概率和空袭某一目标所需的兵力四个方面,对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体系的作战效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在历次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数据,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效能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计算结果,为科学判断敌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美军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对地攻击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军航母战斗大队标准编成为例,简要分析了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空袭火力构成。进而分别建立了机载普通对地攻击弹药和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对地面目标的毁伤能力的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从空袭兵器的突防概率、对目标的发现概率、对各类目标的毁伤概率和空袭某一目标所需的兵力4个方面,对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体系的对地攻击效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在历次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数据,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对地攻击效能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计算结果,为科学判断敌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军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对地攻击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美军航母战斗大队标准编成为例,简要分析了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空袭火力构成.进而分别建立了机载普通对地攻击弹药和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对地面目标的毁伤能力的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从空袭兵器的突防概率、对目标的发现概率、对各类目标的毁伤概率和空袭某一目标所需的兵力四个方面,对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体系的对地攻击效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在历次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数据,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对地攻击效能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计算结果,为科学判断敌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空袭作战是美军近年来进行局部战争的主要样式。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军更加重视空袭作战的运用。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信息先导、多手并用,注重一体化空袭 目前,美军空袭作战基本形成了一种套路:首先集中电子战力量对对方实施大范围、全频段、高强度的信息压制,使对方的C4ISR和防空系统变成"瞎子"、"聋子",尔后集中使用多种空袭兵器和空袭手段向对方重要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一体化空袭。在空袭作战中,信息战成为先导,而一体化空袭成为作战的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18.
结合灰关联分析和模糊理论,建立了一种模式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灰关联度的空袭目标属性识别模型,利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对空袭目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黑板模型的多传感器空袭目标识别融合专家系统模型,模拟专家识别思维.给出了知识库的构造方法和知识的表示方法;推理机的设计结合了问题求解的黑板模型和D-S证据推理方法.该模型对目标的综合应用识别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融合模型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准确判断敌人空袭火力体系的规模是防空作战争取主动的基础.从解析敌方对我方保卫目标进行空袭兵力需求量的分析入手,通过从空袭某类目标所需出动的作战飞机数判断空袭火力体系的规模;从空袭某类目标所需发射的巡航导弹数判断空袭火力体系的规模,对从定性与定量角度研究空袭火力体系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