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针对制导装置光学系统小型化和提高光斑像质的问题,基于初级像差理论,同时结合仿真与像质评价软件,提出了通过设计双胶合透镜组来校正光学像差的方法。该方法在光学系统初始设计阶段引入初级像差理论,设计双胶合透镜来校正光学系统的固有像差,使用像质评价软件对整个光学系统生成的光斑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双胶合光学系统的生成的光斑在满足巡飞武器用激光半主动制导装置的指标要求的同时,能以较小的设计空间(入瞳直径D=30 mm,透镜组物方面到光敏面的距离为21.5 mm,从入瞳光阑到光敏面的距离是45.5 mm)有效减少单透镜带来的光学像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估算临近空间红外系统对助推段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详细分析了弹道导弹及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针对基于表现对比度作用距离算法在适用性和计算精度方面的不足,引入以波数η为参量的辐射通量公式对其进行改进;通过仿真计算该系统在4.25μm~4.55μm波段对弹道导弹蒙皮、尾焰、尾喷口的探测距离,结果表明临近空间红外系统对助推段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可达5 000 km~38 000 km,该结论可为临近空间红外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高精度光学修形问题,进行离子束抛光工具的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通过开展离子束抛光工具设计方法的研究、聚焦离子光学系统结构设计和离子束流特性的分析,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和中和器一体化设计;研制聚焦离子光学系统和中和器,并采用15mm和10mm的聚焦离子光学系统进行修形加工实验,将口径150mm的熔石英平面镜从初始面形误差RMS15.58nm修正到RMS0.79nm。结果证明了聚焦离子光学系统设计的有效性,一体化离子束抛光工具具有亚纳米精度的修形能力。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超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的设计研究 ,其中包括设计的难点、研究思路、解决方法及实际结果。这个系统与传统的光学系统相比较 ,具有超大数值孔径和二次非球面尺寸大等显著特点。该光学系统将主要用于对大地样品进行探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估算红外探测系统对某型隐身飞机的作用距离,首先构建该型飞机的简化模型,计算了飞机蒙皮、发动机尾喷口和尾焰等主要红外辐射源的中波红外辐射,然后在考虑辐射的大气衰减的基础上,推导出红外系统对点源目标的作用距离方程,并通过逐步逼近法求解该方程,最后通过算例求出不同气象条件、不同探测方向下的作用距离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外探测系统探测隐身飞机时,能见度越高,其探测距离越远,并在尾追方向的探测距离大于迎头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武装直升机在实施低空突防时的主要威胁来源.通过对雷达探测原理和低空条件下雷达受到的限制分析及其威胁作用距离计算,阐明了低空探测时常规雷达的不足,介绍了目前新的低空电磁探测方式;通过红外探测、噪声探测的原理和特点研究,表明了这两种方式在直升机低空突防威胁中的重要性,计算了其作用距离;讨论了上述三种方式作用距离,计算结果可以为航迹规划中参考轨迹和安全走廊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雷达探测距离随着发射功率、频率等不确定参数变化而变化。以区间数学为基础,借助一阶泰勒级数,提出了近似估计雷达探测距离的非概率区间方法。区间方法将不确定参数描述为区间变量,克服了传统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概率方法需要知道不确定参数详细统计信息的局限,而且计算量较少。通过算例与概率分析方法相比较,表明了非概率集合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点状区域的探测是预警机面临的主要探测任务之一。针对点状区域的多预警机协同探测航线规划问题,首先根据点状区域的特点分析该类探测任务的多预警机协同探测的航线模式,为了获得更大的预警距离以及发挥预警机装备最大效费比,确定点状区域的多预警机协同探测航线模式,并对航线半径的选择进行了讨论;然后,根据点状区域半径大小,分平时和战时2种情况分别对点状区域的多预警机协同探测航线进行规划,并对其探测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鱼雷报警声纳主动工况能够探测鱼雷距离和方位的特点,提出了悬浮式拦截弹的布放时机、拦截提前量和布放间隔的确定和优化问题。在分析悬浮式拦截弹作战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目标运动参数的滤波解算模型、布阵参数解算模型以及作战能力仿真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法仿真计算了采取不同布阵参数对不同舷角来袭鱼雷的拦截概率。通过结果分析解决了布阵参数的优化问题,为提高鱼雷报警声纳主动工况下悬浮式拦截弹的作战能力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点状区域的探测是预警机面临的主要探测任务之一。针对点状区域的多预警机协同探测航线规划问题,首先根据点状区域的特点分析该类探测任务的多预警机协同探测的航线模式,为了获得更大的预警距离以及发挥预警机装备最大效费比,确定点状区域的多预警机协同探测航线模式,并对航线半径的选择进行了讨论;然后,根据点状区域半径大小,分平时和战时2种情况分别对点状区域的多预警机协同探测航线进行规划,并对其探测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SAR探测距离是评判SAR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不同于普通雷达给出的针对点目标的探测数据,SAR系统给出的是面目标的雷达图像,因此对其探测距离的评估也要有别于普通雷达,因从其雷达图像质量入手进行考核其作用距离。提出了基于图像解译概率的SAR探测距离评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评估过程中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SAR探测距离的评估技术研究成果已在外场试验中得到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探测性能评测标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IRST)理论与实际战场探测能力之间的较大差异,提出了IRST系统探测性能评定的方法。对机载红外探测系统探测性能指标进行理论分析,选取探测点源目标的噪声等效辐照度作用距离模型进行分析改进;探讨作用距离与探测概率之间的关系;根据IRST系统工作方式,推导出系统物理扫描概率和目标发现概率计算公式;分析目标发现概率与系统作用距离以及载机速度之间的关系;搭建双余度反馈IRST系统探测概率测试平台,制定实验评测步骤,提出一种对探测系统性能进行评估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满足一定的探测概率下,系统作用距离极限可达到60km;通过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测试,实验结果较好地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舰载预警机防空预警探测距离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舰载预警机防空预警探测距离需求确定方法。首先对舰载预警机执行防空预警作战进行了描述,为满足拦截机对敌突击飞机进行成功拦截,预警机的预警探测距必须大于一个阈值,即所需最小预警探测距离。其次分析了舰载预警机所需最小防空预警探测距离与敌突击飞机速度、航母防空拦截机响应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舰载预警机防空所需最小预警探测距离计算模型;最后应用典型案例,计算了多种防空想定下舰载预警机所需最小预警探测距离,仿真分析了敌突击飞机速度和航母防空拦截机速度对舰载预警机防空所需最小预警探测距离的影响。论文的研究结果为舰载预警机装备研制和作战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声呐探雷的原理,提出影响声呐探测的因素为:目标强度的大小与声影的强弱。计算了圆柱形、锥台形、BGM601型与1号雷体形状的目标强度及声呐对其的探测距离,并对1号雷壳与圆柱形雷壳的成影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号雷壳的目标强度较低,可降低声呐探测距离,且与圆柱形相比,具有较好透声性能。因此,1号雷壳可增加声呐探测的难度,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散射探测的鱼眼激光告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鱼眼激光告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散射探测的鱼眼激光告警系统的探测模型,推导出系统的目标光斑成像公式及目标光斑到达探测系统的单像元能量公式,最后引用美国休斯飞机公司AN/TVQ-2激光目标指示器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激光传输距离及鱼眼告警系统设置高度与探测器单像元能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压制式干扰是对SAR进行电子对抗的重要作战方式。针对SAR回波信号特点,给出了SAR压制式干扰方程;以图像可懂度为指标,确定对区域掩护所需要的压制系数;对SAR探测中心线过干扰机以及未过干扰机时,干扰机对地面目标的有效掩护区进行了分析与建模;最后通过Matlab对某型机载SAR不同干扰功率以及干扰机偏移SAR探测中心线不同距离情况下的干扰机的有效掩护区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模型的建立可为对SAR干扰机配置,进而遏制SAR探测效能的发挥提供一定参考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近程搜索雷达发射信号参数设计问题,通过对雷达威力的推导,给出了雷达威力与发射信号占空比、宽窄脉冲探测距离衔接系数、探测目标RCS最小值、探测目标RCS最大值的关系公式.根据公式可以绘制出雷达威力与发射信号占空比的关系曲线,找出最优占空比、雷达威力系数和最优宽窄脉冲宽度比值,进一步得出脉冲重复周期和宽窄脉冲宽度.该方法为RCS范围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为雷达模式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气气溶胶辐射传输衰减效应是影响1.06μm激光武器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1.06μm激光探测作用距离的影响,构建了激光制导波段探测作用距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激光探测作用距离的大气气溶胶影响数值仿真。试验表明,基于该模型计算的大气透过特性准确度基本符合国际公认理论分析值,对作用距离的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基本相符,对最大限度分析利用战场气象环境以确保武器作战性能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激光探测作用距离的气象环境影响后续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BAL-607(ST-312)型战场侦察雷达是全天候、高机动、轻小型化的中程战场侦察雷达,1992年设计定型。该雷达采用准相参多普勒脉冲体制,能从强地杂波干扰中精确探测、识别和定位地面运动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如单兵(探测距离>15公里)、轻型车辆(探测距离>26公里)、重型车辆(探测距离>40公里)和直升机(探测距离>35公里),适用于野外作战。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型背腔式对数周期缝隙天线单元,对其各参数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这种新型天线单元设计了9×7天线阵列。通过HFSS13进行天线阵列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列在1.5 GHz~6 GHz的工作带宽内,驻波比小于3,回波损耗小于-10 d B,天线阵列最大增益为29.6 d Bi,在整个工作带宽内,增益均大于20 d Bi。具有良好的定向辐射能力,可用于UWB雷达、探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