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成  刘斌胜 《国防科技》2005,(11):68-6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几种关于非杀伤性武器、警用器材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合武警部队现有武器装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关于非杀伤性武器和警用器材的名称、归类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现代舰船》2012,(2):59
内河执法船是一种警用船只,它的设计和建造,应该遵循以下规则:方便执法、长期的居住性、经济性、搜救和其他用途。为了方便执法,就不便于在执法船上安装中小口径舰炮这样的军舰用装备,而应采取武装警察的武器系统,如单兵枪械、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班用榴弹发射器和以防特殊情况的便携式火箭筒。除去武警的杀伤性武器外,执法更应该配备和使用非杀伤性的防暴警用设备,如警棍、电棒和其他非致命性武器,如高压水枪、催泪瓦斯、臭味弹、辣椒素、闪光弹、船舶拦阻装置(如缠住螺旋桨的渔网弹等)、声波武器(150分贝的扩音炮)、用于夜间短暂性致盲的高亮度大功率探照灯,化学失能  相似文献   

3.
直升飞机已在“十五”规划中列入武警部队的现代化装备行列 ,这标志着武警部队战斗力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样 ,直升飞机与列装的防暴器材、非杀伤性武器、杀伤性武器、火炮等 ,一起构成了武警部队较为完整的武器系统。这必将对武警作战的理论和行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非杀伤性武器在武警官兵实现战斗意图、达成战斗目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非杀伤性武器管理依然存在着损坏、变形、失效,甚至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各级领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针对反恐防爆作战中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需求,着力减小杀伤性武器产生的负面效应,设计了一款定装式新型警用网弹。通过分析网弹结构和原理,建立了网弹发射效果评价参数,基于该标准对网弹进行膛内和膛外动力学分析,推导出了网弹动力学方程,并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得到了网弹飞行的基本参数,证实网弹可获得有效初速,并实现缠绕捕捉目标。对于网弹动力学的研究可进一步促进警用非致命装备的发展,为定装式多用途弹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6月11日上午,为期4天的2002年中国警用装备国际博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博览会云集了来自白俄罗斯、巴西、中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摩洛哥、荷兰、韩国、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瑞士、阿联酋、英国,美国、智利等20个国家及香港地区的111家国外参展商和153家国内参展商。参展展品包括警用直升机、警用武器、警用械具、警用防护产品、警用通信器材、警用交通工具、警用刑事技术产品、警用材料和警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武警(特种)部队装备的非致命性和非破坏性的软杀伤性武器较少.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也加快了对非致命性武器及非破坏性武器的研制步伐.一批新颖独特的非致命性武器、非杀伤性武器陆续研制成功,并装备于武警(特种)部队,使得武警(特种)部队的反恐怖(防暴)能力大增.  相似文献   

8.
现代战争中的软武器在电子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大多是无线电电子装备,叫做软武器。软武器是一种非杀伤性武器,根据其用途可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侦察型可以用它来测定敌人雷达、通信等无线电装备所处的位置、设备的类型和这种装备的技术参数,同时,可以从它发出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资料、数据推算、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军服材料电绝缘性能系数,以提高非杀伤性武器部队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盘毅 《国防科技》2001,(4):76-79
新概念武器中的非致命性武器概念在短短数年已被军事和政界人士广泛接受。冷战的结束、军事格局的变化和战略重点的转移,确立了非致命性武器在军备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非致命性武器(Non lethal weapons)是指杀伤威力比较低的那一类武器,有的资料将其定义为“低杀伤性武器”(less lethal weapons),其作用原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2002年12月11日公布新的《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的非机密版。这份报告强调,如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以下简称 WMD)被用于攻击美国本土、美国海外驻军或美国的盟国与友邦,美国将采取“一切可供选择的手段”,以压倒性的力量予以反击。新战略的主要内容新战略报告主要论及美国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的三大支柱,以  相似文献   

12.
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护,简称“三防”。从目前情况看,这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虽在战争中使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未来战争中使用核生化武器的威胁还是存在的。况且,随着核、生、化武器的一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种各样的事故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核泄漏,化工厂爆炸引起的化学物质外泄,等等。因此,中小学生在军事训练中很有必要掌握这三种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的一般防护方法,以便在战争和严重灾害事故面前,有保护自己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对眼的损伤的非杀伤性武器被广泛应用于实战中,本文在分析了光对眼的光化学损伤效应和热损伤效应基础上提出了激光防护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将警用武器主体结构简化成某种特征 ,并应用一般梁的振动理论 ,导出警用武器振动特征量表达式。通过估算警用武器振动特征量 ,可以掌握警用武器振动对射击精度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具有高科技性质的非致命性武器有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三种。它们既可使有生目标暂时失去抵抗能力或受到抑制 ,却又不危及生命。我国警用装备应该有选择地全面装备物理型、化学型和物理化学综合性的非致命性武器。  相似文献   

16.
“破地入土”钻地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战争以来,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比例日益增大,威力和打击精度也越来越高。各国纷纷将重要目标转入地下,于是各种打击地下目标的武器发展迅速,其中钻地弹的技术水平和实战效能首屈一指。此番攻伊,美军使用了集束炸弹,感应引信武器、战术撒布器等许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地堡终结者”、“掩体粉碎机”(GBU-28)之类的钻地弹的作战威力格外引人注目。 钻地弹的由来 提起钻地弹,许多人认为它的祖先就是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GBU-28钻地弹,因为“阿米里亚”防空洞惨案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1991年2月13日夜,美空军发射了  相似文献   

17.
目前,美英联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伊拉克的主要城镇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以查找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时至今日,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伊拉克人民面对的“更好的未来”却是混乱、饥饿、疾病和死亡。 战争之初,美国方面一再宣称,美军在对伊的空袭中使用的是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这种新战术不  相似文献   

18.
警用捕捉网是非致命性武器捕捉网及发射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件 ,设计新颖 ,成本低 ,便于快速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声学在非致命武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防部对非致命武器定义为:指那些设计和使用目的是为了使人员或器材丧失行为或工作能力的同时,将对人员的致命性,永久性伤害以及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的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也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技术原理作用于有机目标或武器,使有生目标暂时受抑制或丧失抵抗力,不致命、不致残、不造成永久性伤害; 或使武器装备失效、失能、失灵, 人机无法有机有效结合的武器装备。 近年来,非致命声学武器发展迅速,主要有非致命次声武器、非致命强噪声武器和非致命超声武器,这些武器在反恐怖袭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20.
<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是可以造成大规模毁伤的武器(主要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因在战争过程中使用针对目标很难区分军事人员和平民,所以被各种国际公约普遍限制生产和使用,同时因为其末日武器的性质,在广岛原爆到现在也从未大规模使用过。但核生化防护技术的发展却始终没有停止脚步,因为即便在和平年代,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全球各地,核电厂、化工厂、生物实验室、相关生产,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