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军事认识主体和军事认识客体是军事认识论的一对重要的基本范畴,是构成军事认识最基本的两极结构,是为揭示人们对战争和军事的认识关系而提出的。军事认识论归根到底是研究军事认识主体和军事认识客体及关系的理论。探讨军事认识主客体的规定性及其与一般认识主客体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军事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问题是军事认识论有关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认识主体认识能力的高低则是军事认识主体素质强弱的体现。因此,研究军事认识主体的素质,探索提高军事认识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对于提高军事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把握现代战争的规律,争取现代战争的主动权,夺取现代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军事认识的灵活性(the flexibility of military cognition) 表明军事领域中认识(思维)主体善于调整认识机制和结果,使其依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能力的概念.军事认识的灵活性通常或主要是就作战决策和作战指挥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军事认识来源于军事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军事实践,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军事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军事实践来检验。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和发展军事理论的过程。 一、军事认识真理的客观性 军事认识的真理性问题,是军事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军事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正确的认识,成功地指导军事实践。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对真理的界定,军事认识的真理,就是从事军事活动的人们对客观军事活动的实际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凡是符合客  相似文献   

5.
军事认识的基本矛盾,是军事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认识和指导战争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军事认识的核心问题是战争认识问题。战争这种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着的各种矛盾的集合体,军事认识作为战争运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军事实践活动就其实质来讲,是敌对双方流血的争斗,较之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更需要正确的认识作指导。毛泽东曾经指出,军事上“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较地少打败仗。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两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古今中外,一切军事活动的胜利和失利,从认识论上来考察,无不取决于军事活动的主观指导是否和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相符合。正确认识和把握军事认识的规律性,自觉地控制认识过程,正确、全面、深刻地反映客观情况,更有效地指导军事实践,这是军事认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军事认识的创造性(the creativity of military cognition) 表明军事领域中认识(思维)主体借以产生突破性、开拓性和建构性新的认识成果能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一、军事认识论的人类学目的内含着军事认识主客体的关系判断,它具有价值论意义。 人类学目的的成果的检验,实际上是认识的价值境界的实现。所谓认识的价值境界,意指主、客体之间统一的最高价值状态,即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表现,或主体需要得到满足的标志,简言之,实现了客体主体化的境界。表现在军事领域里,意味着战争的客观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与无产阶级军事认识主体的真理原则、价值原则的两者一致性:意味着作为军事认识最高目的的价值境界——“真、善、美”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军事认识的精确性,是指在军事领域中主体对确定性事物和因素的认识。也即在军事领域中主体对那些本身具有非此即彼的性质,相互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的事物、因素,能在一定条件下,运用数学或其它科学手段和工具对其做定量分析和描述。 军事认识的模糊性,是指在军事领域中主体对不确定性事物、因素的认识。也即在军事领域中主体对那些彼此界限不清、性态不明,或发展趋势不明显的对象,运用大脑思维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认识的敏锐性(the sensitivity of military cognition) 表明军事领域中认识(思维)主体见微知著、见显知隐、见此及彼、见寡及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概念.这种敏锐的观察和思考一般都是在较短时间内甚至是迅即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认识活动作为军事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同人的其他认识活动一样,既不同于一般动物对周围环境的简单反射,也不同于人工智能对客体输入的信息纯程序加工。军事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军人的认识活动,不仅是在实线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思维活动,实际上是在知、情、意整个心理系统的共同参与下,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多种形式的交织下实现的。军事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统一。一、非理性因素的界定关于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其内涵和外延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论。在已见的著述中,大致是在以下三种意义上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自适应产生于"活的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军事系统的本质属性,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因素。开发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军事转型的主题词。探索研究军事系统的自适应,对我们认识信息化军事系统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特征、创新军事理论、指导军事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作为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反映,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来实现的。这对一般认识来说是如此,对于军事认识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在具体的军事认识中,很少有孤立地运用某一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情况,而往往呈现出综合运用的性质。因此,探讨在军事认识中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问题,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从人类思维认识活动的角度来考察,现在一般认为主体的思维活动可以分为逻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直觉)思维等普遍形式和方法。其中逻辑思维作为  相似文献   

14.
任何军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其存在的形式,敌对双方对时间和空间的争夺和利用,充斥于每一个军事活动之中,贯穿于军事活动的全过程。军事活动的中心是战争,要把握战争的发展变化,揭示战争的规律,就不能不研究军事认识中的时间和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立三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与主要创始人之一,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从事军事后勤工作,参与并见证了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创建与发展.杨立三为人民军队后勤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每一个革命阶段都留下了丰富的军事后勤认识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期,苏联经历了一次在其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军事改革。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是这次改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随着历史的推移,实践的检验,今天人们对赫鲁晓夫指导这次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动因与效果,功与过,已有可能作出比较客观的分析。对此给予再认识,对于了解和借鉴战后苏联的军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美军对新军事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加深了对新军事革命的认识,对推行新军事革命也提出和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新军事革命的涵义自1995年以来,美国防部的历年《国防报告》中都把“军事革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阐述。 1998财年《国防报告》认为:“从历史的观点看,军事革命都是出现在新技术与军事系统相结合,作战理论得到创新,组织体制得到调整,从而使军事行动的特点和实施发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认识论研究》专栏从本期起同大家见面了。 开辟本专栏的目的旨在拓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探索军事认识发生、发展的历史,研究军事认识的内容、形式、方法、活动机制及其规律,交流研究军事认识的成果。我们相信,通过这种研究和交流,将有助于军事哲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军队指战员的认识能力,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了办好这个专栏,热忱欢迎读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9.
阶级的产生,私有制的确立,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战争至此已成为持续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军事历史开始了自身的文字记载。有关军事的概念、范畴的相继出现,使得军事的哲学认识论的透视成为可能。军事认识的首要前提是军事认识主体的诞生。军事主体与军事认识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就军事的本体论而言,指战争敌对双方的“我方”;后者就军事的认识论而言,特指能自觉运用观念形态直观与反思军事实践活动,并提出理论模型或学说的人。古代中国最早的军事认识主体主要是阴阳家、兵家和一批先哲。如,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战国…  相似文献   

20.
基层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必须确立新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基层军事斗争准备政治工作中也应坚持思想先行的原则。这就必须在澄清模糊认识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一)走出军事斗争准备是上头的事与基层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确立基层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件件都需在基层落实的认识。(二)走出军事斗争准备主要是军事工作的事与政治工作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确立基层政治工作是其他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处处都需要政治工作保证的认识。(三)走出军事斗争准备是将来的事与我任期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