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杨萍 《军事史林》2016,(10):62-64
三、铸剑和御剑之术 在中国古代,没有哪一种兵器能像剑一样,两千多年来一直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喜爱,以致赋予它以生命和品格,并发展出了精湛的铸剑、锻剑工艺,还有高超的相剑、用剑技击之术. 中国古代的铸剑巨匠颇多,文献记载“黄帝作剑”(《孙膑兵法·势备》),是铸剑的始祖.《管子》又说“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收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此剑之始也.”春秋战国时期,良剑多出于吴越,因此铸剑巨匠也多出于此,欧冶子、干将、莫邪、风胡子等皆是,其记载见于《越绝书》、《吴越春秋》以及后来的史籍.其中干将、莫邪铸剑,其子持剑报仇的故事非常感人.  相似文献   

2.
杨萍 《军事史林》2016,(9):59-64
剑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传统兵器,如果从商代晚期最早出现的青铜短剑算起,大概有三千多年了.在历史上,古人对剑情有独钟,称之为宝剑,还赋予它灵性,可以感应天地,扬善惩恶.古代典籍、诗词歌赋常以宝剑目之.正如曹魏时文帝曹丕诗中所云:“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芒.服之御左右,除凶致福祥.”历史上各代多有宝剑,“倚天”只是其一.以东周为例,“楚有龙渊,秦有太阿、工市,吴有干将、鏌邪、属镂,越有纯鉤、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  相似文献   

3.
龙泉宝剑,国之瑰宝。唐代诗人李白诗云:“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解放后,当地剑匠出于对伟大领袖的爱戴,精铸了一把龙泉宝剑,赠送给毛主席,毛主席盛赞龙泉宝剑的传统工艺,并寄来了300元钱作为剑款。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计划正在酝酿中。拿什么礼物为国礼呢?周总理想到了龙泉宝剑。然而,龙泉剑的铸造师却越来越少,且  相似文献   

4.
湛庐宝剑     
我国古代五大宝剑(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之首的湛庐宝剑,如今已在闽北的松溪县仿制成功。相传,松溪县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有名的“宝剑之乡”,名匠欧冶子在该县南面湛庐山铸成的湛庐剑闻名天下。湛庐山至今还可见到欧冶子铸剑的遗址和古迹,如欧冶洞、欧冶祠、炉坪、冶炉、炭烬、剑池。剑峰山下的摩崖石刻,有“欧冶子铸剑有名(湛庐)者,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官兵关系是治军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代军队在处理官兵关系上 ,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其中包括 ,强调官兵团结 ,“师克在和 ,人和心一” ;强调官兵一致 ,“同甘共苦 ,三军用命” ;强调军官爱兵 ,“爱行恩竭 ,力齐气奋” ;强调士兵尊干 ,“上下诚信 ,所向无敌”。同时 ,一些破坏官兵关系的思想和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尊干爱兵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为了实现其对抗大陆、并最终走向“台独”的政治目的,台军一方面从境外、特别是美国引进先进武器装备,另一方面推出各种武器自制计划,以自行研发所谓的高性能反制武器。在其众多的武器研发计划中,“万剑计划”可说是台军一系列的“极机密计划”之一。何为“万剑计划”?“万剑计划”即是由台湾“中科院”担纲,为台军研发旨在攻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驻伊美军接收了3辆“剑”武装机器人.作战部队很快要求再装备20辆,美国陆军随即将采购数量提高到80辆。“剑”(SWORDS,意为“特种武器观察遥控侦察直接行动系统”),是在侦察和排爆型“魔爪”机器人基础上配以机枪、夜视瞄准具等而成的新型无人战斗车辆,用于执行高风险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简述于保中,胡吉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古代,“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冶炼锻造刀、枪、剑,进入冷兵器时代。唐代发明了火药,宋代应用于战争,进入火器时代。火器的使用使战争规模扩大,战争消耗俱增。西方伴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适应国...  相似文献   

10.
剑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剑术活动的记载。《孔子·家语》载说:“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这是剑术的一种“舞练”形式。手执干、戈、戚等武器进行“舞练”,那个时候叫“舞象”。《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可见当时就已经把剑术等军事训练项目作为少年教育的内容。在民间提倡剑术活动的目的,就是“寓兵于乐舞之间”,提高武艺,强壮身体,培养军事人才,“习戒备之”。这时剑术的另一种“相击”格斗的形式也已出现。《庄子·说剑》载:“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  相似文献   

11.
时下,国内歌曲创作非常繁荣,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爱”,每年问世的上万首新歌,大都与爱有关。但爱又可分“小爱”与“大爱”两种,“小爱”主要指微观的男女之间的情爱、亲友之间的关爱;“大爱”则指的是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爱军队、爱英雄等宏观的爱。两种爱都弥足珍贵,不可或缺,只有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爱的旋律。  相似文献   

12.
40年来,英雄的战略导弹部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征战南北、游牧东西;东风浩荡, 雷霆万钧;巨龙昂首,睥睨霸权;神剑巡天,威震寰宇。“中华神剑”挺起了民族脊梁,托举的伟力源自坚实的精神基座——平凡、朴实而崇高的“三爱”精神。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三爱”教育又谱写出新的华章。二十五年“三爱”路,感天动地不朽魂。在喜迎第二炮兵部队四十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火箭兵将士“爱二炮做主人,爱阵地做奉献、爱本职创佳绩”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一帮剑客,一帮行走在军事天地里的剑客。对于剑客,剑,不是肆意挥舞花哨而夸张的动作,更不是张扬身份的名片。真正的剑客是紧紧握住手中的剑,生命一般。剑,不能轻易拔。每次拔剑,都是自我的挑战,是正义的伸张,是必胜信念的迸发……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统领大军的将领在运筹帷幄之后,在取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后,才有资格果断而坚定地拔剑,一声“冲啊”,震天动地,扫平万里……  相似文献   

14.
檄文简称“檄”,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人有“传檄而千里可定”的说法。我国古代战争中,檄文堪称抢占舆论先机、实施政治攻心、凝聚军心士气的精兵利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今天仍然不失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情深理才切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列宁也说 :“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 ,情是理的前提和基础 ,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领导者和部属、干部和群众、军官和士兵、思想工作者和思想工作对象之间没有情感上的沟通 ,任何形式的说服教育工作都不会有良好的效果。根据心理学需要理论 ,“情”和“爱”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事、上级、组织等对自己的爱护、关怀、信任和帮助等。纵观人类社会发展 ,人们是在“情”和“爱”的关怀和帮助下成长发展的。呱呱…  相似文献   

16.
看着他肚子上的"救生圈",我感叹道:班长你不要练了,你有腹肌,只不过是被肉挡住了。爱忽悠、爱吹牛、爱看小说、更爱DOTA。是"圣斗士",也是报务员。他不是独孤求败,只是名中带剑,他叫刘剑,连队人都戏称他老刘,他是我们无线台话务班长,关于他的名字还有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由来:"我爸爱看武侠小说,所以给我取名一个‘剑’字。"老刘23岁的年纪,13岁的心态,性格乐观、开朗,丝毫不摆班长的谱,走路蹦蹦跳跳像兔子。他会给我们讲述当年体重80公斤的"辛酸史",也会时常摸着肚子立志要塑造八块腹肌回  相似文献   

17.
在天津市静海县,诗人郭小川曾经挥毫泼墨写下的著名诗篇《团泊洼的秋天》,一直被世人所传诵。那时在诗人的印象里,团泊洼一片荒芜,只有“一队队红高粱”、“摇头的向日葵”、“矮小而年高的垂柳”和“白净的野鸭”,伴随着蛙声和蝉鸣的一派田  相似文献   

18.
豫夫 《当代海军》2006,(10):48-54
在近日台军进行的“汉光22”号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中,台军的一些先进军机、舰艇和导弹等武器悉数亮相。而这些武器中,除了从美国、法国军购的外,一部分是由岛内“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台湾从事武器研发的单位主要有“中山科学研究院”、“中正理工学院”、“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公司”、“陆军兵工整备中心”等。而“中山科学研究院”是台湾最主要的武器研发基地,在美国的支持和帮助下,台湾的军事科技发展与武器研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先后研制出了“经国”号战斗机,“天弓”、“天剑”、“雄风”等系列导弹,特别是近期研发的“雄风”-2E 巡航导弹,更是闹得满城风雨。  相似文献   

19.
《白马篇》全诗以“忠勇”二字为线索,用赋的手法,热情赞颂边塞英雄少年高超的武艺,昂扬的斗志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和忧国忘身的豪情壮志。既是我国古代诗坛风格独特的篇章,也是今天辉映千古的爱国绝唱。  相似文献   

20.
<正>“写忧而造艺”,是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提出来的一种富有普遍规律性的艺术创造观点。在那篇很著名的《诗可以怨》的论文中,钱先生说: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这个意见在中国古代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板。因此,我们惯见熟闻,习而相忘,没有把它当作中国文评里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提示出来。(见《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