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召平行搜索方法的多舰协同搜潜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舰载拖曳线列阵声纳搜潜原理及多舰应召平行搜索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在潜艇初始位置已知、航向及航速未知的条件下,多艘舰艇利用拖曳线列阵声纳对潜艇目标进行搜索的数学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分析了舰艇与潜艇最大速度比值,舰艇组成搜索队形位置点与最后发现潜艇位置点之间的距离,舰艇之间间距与舰艇声纳作用距离的比值,及最后发现潜艇时刻到舰艇开始搜索时刻所需时间等因素对搜潜概率的影响,获得了有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航母编队反潜声纳舰阵位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航母编队航渡过程中拖曳式线列声纳舰的阵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对航母编队反潜监视区划分与反潜作战过程的分析,总结了声纳舰阵位确定的原则,建立了确定航渡过程中拖曳式线列声纳舰阵位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参数对声纳舰前出距离的影响。这些模型可用于确定拖曳式线列声纳舰的前出距离,满足航母编队作战使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水面舰艇编队使用拖曳式线列阵声纳匀速搜潜和“跳跃式”搜潜过程的基础上,对仿真环境进行假设,并建立了水面舰艇搜潜蒙特卡洛法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其在一定条件下检查搜潜时匀速搜索与跳跃式搜索效能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提高水面舰艇反潜作战运用水平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舰艇编队舰机协同反潜警戒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潜作战是联合机动编队的主要作战任务之一, 舰机协同反潜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舰机协同反潜行动的特点,给出了联合机动编队警戒范围的数学模型,以直升机吊放声纳和舰艇拖曳声纳为主要因素,重点研究联合机动编队及其舰载反潜直升机协同反潜作战过程中的建模与仿真问题,建立了单机和双机联合舰艇编队反潜模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应用,水下声探测的范围成倍增大,纯方位目标定位与跟踪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对抗条件下的目标机动检测与跟踪问题难度更大。本文针对基于拖曳线列阵声纳探测的远距离目标机动检测问题,通过对以往纯方位目标机动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结合远距离目标方位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方位序列线性预测的累积和机动检测模型,解决了远距离、大误差、纯方位量测条件下的目标机动检测问题。实验室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对幅度稍大的目标转向机动,具有较灵敏的机动检测效果及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舰艇拖曳线列阵声纳实际搜潜装备,利用舰载线列阵声纳测得的潜艇目标方位信息,建立了基于方位量测的舰艇对潜艇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给出求解潜艇运动参数的定位算法,并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在定位模型及算法的基础上,仿真研究了潜艇与舰艇之间的初始距离、舰艇测得潜艇目标初始方位角、潜艇航向等因素对定位性能的影响,给出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对于指导实际反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结合舰艇拖曳线列阵声纳实际搜潜装备,利用舰载线列阵声纳测得的潜艇目标方位信息,建立了基于方位量测的舰艇对潜艇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给出求解潜艇运动参数的定位算法,并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在定位模型及算法的基础上,仿真研究了潜艇与舰艇之间的初始距离、舰艇测得潜艇目标初始方位角、潜艇航向等因素对定位性能的影响,给出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对于指导实际反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尺度靶多亮点目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拖曳线列阵靶收发干扰和信号处理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干扰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靶标收发换能器间的干扰会导致转发信号产生畸变,但其畸变对信号幅度的影响较小,不会对目标模拟产生影响,验证了拖曳靶进行目标模拟的可行性,同时对鱼雷尺度靶及其它水声目标模拟设备的研制也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尺度靶多亮点目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拖曳线列阵靶收发干扰和信号处理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干扰模型进行了仿真,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靶标收发换能器间的干扰会导致转发信号产生畸变,但其畸变对信号幅度的影响较小,不会对目标模拟产生影响,验证了拖曳靶进行目标模拟的可行性,对鱼雷尺度靶及其它水声目标模拟设备的研制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舰艇编队对潜搜索作战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舰壳声纳探测性能分布规律,依次研究了平台中心和网络中心的对潜探测、跟踪概率,分别探讨了平台中心和网络中心的多舰探潜效能评估因子,并通过据此引入的比较因子,对比分析了平台中心和网络中心探潜效能的差别,提出了影响网络中心探潜效能的相关因素,可对舰艇编队反潜部署与配置,提供较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压制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雷达接收机,会严重影响雷达的性能。通常的副瓣抗干扰技术难以奏效。首先给出了盲源分离技术(BSS)应用于雷达抗主瓣干扰的基本条件和信号模型,并预估计信号源数目。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四阶累积量的特征矩阵近似联合对角化(JADE)盲分离算法分离接收到的主瓣干扰混合信号,并脉压找出目标信号。最后仿真比较了JADE在不同干扰环境中的抗主瓣干扰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下日本的“春潮”(Haru;址。)级潜艇为双层壳体,敷设了消音瓦艇上除装备中/低频主,/被动舰壳搜索和攻击声纳外,还首次安装了拖曳线列阵声纳,加大了反潜探测距离,该级艇的第6艘“冬潮”(Fuyushio)号已在2995年3月服役二*澳大利亚“科林斯“(C ollins)级潜艇增加了武器的携带量,除装鱼、水雷及潜射导弹外,还可以装巡航导弹r以攻击远距离陆]_日标_该艇单艇造价高达3.5亿美元,卞荷兰的‘’海象”(Walrus)级潜艇采用了西方很少用的双壳体结构,其武器系统十分先进,舶部4具液压式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37型、MK一48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  相似文献   

13.
密集假目标干扰会严重影响雷达检测目标的性能。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密集假目标抗干扰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从密集欺骗式假目标中检测出目标回波信号,并分析比较了JADE和Fast ICA两种盲源分离方法对密集欺骗式假目标和回波信号的分离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JADE盲源分离较Fast ICA盲源分离抗密集假目标干扰较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通俗地讲一艘现代化的舰船和古往一名优秀的骑士一样,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聪明机智、反应迅速、动作敏捷,再配上一匹千里马,右手执矛,左手拿盾就可以冲锋陷阵了。这是借助于灵境的概念对现代舰船作比喻性描述。现代舰船电子装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1.探测设备由远、中、近程多频段各种雷达和红外、激光、电视、可见光组成的各类光电警戒跟踪仪,用以承担对空中、海上的警戒监视、跟踪定位、目标识别和导航等任务;由拖曳线列阵声纳、吊放声纳、浮标声纳、舰壳声纳等多种类型的声纳承担了对水面、水下  相似文献   

15.
舰载声纳同频干扰目标最大掩蔽距离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声纳方程为基础模型,根据声纳直达波对邻近同型号声纳的干扰,得出了干扰方程。计算了在舰艇编队搜潜中,舰载声纳的探测距离和舰艇间同频干扰能够掩盖目标的最大干扰掩蔽距离,并简要地提出了降低同频干扰的方法,对编队战术决策提供技术上的依据,对提高编队的搜潜效率和声纳的作战效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标左右舷模糊是利用常规单根拖曳线列阵声纳探测目标时最具欺骗性的干扰之一,严重制约了拖线阵声纳的实际探测效能。根据拖线阵转向机动过程中的目标方位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机动拖线阵空间谱稀疏重构方法。建立了拖线阵在转向过程中的接收信号稀疏模型;构建了基于多个波束域快拍的空间谱联合稀疏重构模型,采用前后向算子分裂方法进行高效的迭代求解。数据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波束形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左右舷模糊目标,同时具有更好的角度分辨率。最后通过海上试验数据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向仲  郝威  李雪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11):202-205
复杂电磁环境下,跳频通信已成为舰艇战术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舰载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的理论,寻求可行的抗干扰方法,对保障通信联络顺畅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引导式跟踪干扰的原理,结合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特点,明确了对跳频通信实施引导式跟踪干扰的条件,阐述了在实际应用中易产生混淆的情况,给出了提高跳频通信抗引导式跟踪干扰效能的几种对策。为正确应用跳频电台,增强海上编队通信对抗作战效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被动拖曳线列阵声纳存在目标左右舷模糊的问题,现有分辨模型可能导致误判。为克服现有模型的误判问题,综合考虑目标距离、初始舷角以及本舰机动角度等重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本舰转向完成重新测得目标时目标舷角(θ1)分布范围的解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得到目标分别位于本舰左舷或右舷时目标舷角对应的分布区间1和区间2。根据区间1和区间2的不同组合以及θ1值落在区间1和区间2的不同情形,建立了拖曳线列阵声纳左右舷的新模型。最后,实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舰艇编队网络中心作战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其队形配置问题必须重新给予考虑。首先介绍了网络化反导作战系统的远程数据作战能力;其后,从指挥通信、火力掩护和一次耦合杀伤区3个方面给出舰舰间距的约束条件,以远程数据作战条件下编队舰空导弹杀伤区增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编队舰舰间距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子干扰的要求,给出了编队队列角的最优范围解算方法;最后,在一定的战场假设下,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模型的有效性与适应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典型舰艇编队的空间编成特点、反舰导弹入射流的数字流特征以及舰艇编队对反舰导弹的动态对抗过程,建立了联合防空下舰艇编队对反舰导弹的联合探测模型、拦截区模型和抗击模型,给出了求解舰艇编队抗导弹饱和攻击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反舰导弹入射流强度对舰艇编队抗饱和攻击能力影响最为明显,舰空导弹采取双发拦截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编队抗饱和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