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卜儿的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有一块石碑,碑上用德文写着:此处安葬着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死亡时间为1943年11月6日。60年来,斯德莱康司卜儿村庄的村民总会在每年的11月6日去拜祭这14位“纳粹士兵”。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成功登陆。在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国内发生政变,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也被关押起来,但希特勒却派别动队将他成功地营救出来。这次成功让希特勒冲昏了头脑。他决定故伎重演,将丘吉尔从英国抓过来。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是此次行动的队长。  相似文献   

2.
史放 《环球军事》2011,(19):51-53
当德国军队在1940年夏天横扫法兰西的时候,纳粹德国无疑成为了欧洲乃至全球的焦点。与此同时,有一个人却对自己国家所受到的“冷遇”感到不满,他就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他看来,希特勒曾几何时还要循着自己的路径前进,而现在的意大利也需要获得更多的胜利、更多的领土、更多的“荣誉”……  相似文献   

3.
故事的由来还得从墨索里尼说起。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岛胜利登陆,促使面临本土作战的意大利内部发生了叛乱。独裁统治者、希特勒的盟友墨索里尼被软禁。9 月3日,意大利投降并与盟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希特勒闻讯后,亲自派出特别行动队奇迹般地救出了墨索里尼。这一成功大大地激发了希特勒的想像力。为了挽回自己在战场上日益显现的颓势,异想天开的希特勒竟然图谋刺杀反法西斯联盟领袖丘吉尔。由此, 引发了英国北诺福克海边一个小村子里的刺  相似文献   

4.
一、最亡命的救俘行动:纳粹突抢墨索里尼 1943年,以德、意、日三国为首的轴心国开始进入了全面崩溃阶段.7月,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极为狼狈地下了台,接替墨索里尼职务的巴多格里奥元帅准备将墨索里尼引渡给盟军,以结束战争.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震惊,他立即向党卫军少校斯科尔兹内下达了设法救出墨索里尼的死命令.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4日,当“阿尔凯达”基地骨干分子阿布·阿里和他的五名助手驾车穿行于也门沙漠公路时,突然一枚导弹从天而降命中汽车,顿时车上人员全部丧命。这不是电影“O07”中的镜头,而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准军事部队——“特别行动队”/“别动队”(CIA-SA)精心策划的一次暗杀行动,是美国政府“从肉体上消灭恐怖分子”这一被布什总统称之为“直接行动”的反恐新策略的具体实施。中情局别动队“金盆洗手”停止暗杀行动十余年后,重操  相似文献   

6.
张国权  苏晔 《环球军事》2004,(21):50-51
1941年5月10日,苏格兰,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 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世界震惊。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与英议和,矛头对准苏联;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  相似文献   

7.
2002年11月4日,当“阿尔凯达”基地骨干分子阿布·阿里和他的五名助手驾车穿行于也门沙漠公路时,突然一枚导弹从天而降命中汽车,顿时车上人员全部丧命。这不是电影“007”中的镜头,而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准军事部队一“特别行动队”/“别动队”(CIA-SA)精心策划的一次暗杀行动,是美国政府“从肉体上消灭恐怖分子”这一被布什总统称之为“直接行动”的反恐新策略的具体实施。中情局别动队  相似文献   

8.
王稳 《当代海军》2005,(4):52-53
双方参战军舰意大利——铁甲舰:“意大利”(旗舰)、“迪波托加罗”、“安科纳”、“玛利亚”、“卡斯特费德若罗”、“圣·马丁诺”、“普林西比·迪·卡里兰诺”、“可怖”、“巴勒斯特诺”、“瓦尔泽”、“铅锤”;蒸汽快速护卫舰3艘;蒸汽海防舰4艘。奥地利——铁甲舰:“斐迪南德”(旗舰)、“哈布斯堡”、“凯撒·马克斯”、“尤金亲王”、“唐·胡支·奥斯特尼亚”、“德拉克”、“萨拉曼德”;蒸汽快速护卫舰5艘;蒸汽海防舰1艘。  相似文献   

9.
军事文摘     
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人1938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自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授予了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1901—1954),表彰他证实了中子袭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了由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他领奖之后,为了摆脱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桎梏,全家移居美国,很快就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器重。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德、意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12月2日下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室内网球场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接着,费米又到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穆斯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年16日参加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原子弹试验。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之初 ,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科学院院士、新闻记者米·伊林斯基撰写的《墨索里尼之谜》 ,由俄罗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2 0世纪军事问题专家、历史文献专家列夫·别济缅斯基根据大量新解密档案撰写的《希特勒背后的人》和《交战前夕的希特勒和斯大林》 ,以及由冷战时期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阿·奥尔洛夫撰写的《超级大国的秘密决战》,作为 2 0世纪军事秘密丛书 ,业已由资深翻译家振亚、徐锦林、文和、朱志顺等人译成中文 ,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 2 0 0 3年 4月和 5月陆续出齐。该系列丛书的面世 ,揭开了 2 0世纪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  相似文献   

11.
1943年7月10日,盟军继北非战役大获全胜后,又在欧洲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土崩瓦解。由巴多格里奥将军领导的新政府退出轴心国阵营,9月8日,与盟军在阿尔及尔达成了停战协议。尽管意大利新政府对协议秘而不宣,诡称将继续与德国人并肩作战,但狡猾的希特勒还是嗅到了风声,开始加紧制定全面解除意军武装的计划。随着墨索里尼的垮台,很多东南欧原来由意军占领的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这一点引起了盟军和德军的共同关注。为了抢占“墨索里尼遗产”——位于爱琴海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12.
2001年8月20日11时,意大利海军“圣·朱斯托”号船坞运输舰(L9894)在舰长圣达利·保罗上校的率领下,驶抵上海扬子江码头,开始对上海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这是意大利海军第4次访问我国。  相似文献   

13.
英国历史上不乏热爱冒险的人杰怪才。小说家伊弗林·沃(EvelynWaugh)肯定要算他们当中的一位。略通英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伊弗林的尊名。这位20世纪英国小说家擅长写黑色幽默小说,号称“肖伯纳第二”。但有一点肖伯纳可不如他。此人曾在二战中热衷于参加英军的特种行动。古怪作家的军旅梦希特勒扰乱欧洲乱局时,伊弗林36岁。此时,他已是蜚声文坛的名人,厕身上流社会,生活美满,事业顺利,但是内心世界却不快乐。他在小说《梦断白庄》(1944年)中借主人公查尔斯·雷德之口说:“我现在36岁了,快要老了。过去我只是人生看客,现在想真正做点事了。”…  相似文献   

14.
当昏庸无能的捷克总统哈夏”满怀信心地把捷克人民和国家的命运交到德国元首手中”后,希特勒自以为获得了一艘巨大的大陆航空母舰·35个捷克步兵师.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堪称欧洲一流。 他首先把作战地图上的进攻箭头指向了但泽和波 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德国法西斯对波兰的侵略.是希特勒妄图称霸世  相似文献   

15.
好书推荐     
《军事史林》2010,(8):64-64
《墨索里尼的末日》说到墨索里尼的死,官方历史资料都表明他是死于意大利游击队员之手。  相似文献   

16.
刘波 《国防科技》2006,(4):92-96
当他的装甲部队旋风般地闪击至瑞士边境,兴奋地向希特勒发出电报时,希特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遂立即回电问:“你的通讯地址一定有错误……”,他自豪地回答:“一点都没有错误,我本人现在就在瑞士边境上的潘塔里城里面。”他,就是著名的德国上将古德里安,德国闪击战创造者之一,位居德军三大名将之列。其影响力正如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评论:“古德里安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是一个具有极重大影响的人物。没有他,也许希特勒在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可能早已失败了。”创建德国装甲部队,创立装甲集群战术1888年6月17日,古德里安生于…  相似文献   

17.
1922年,华盛顿裁军会议签定的“华盛顿条约”不但规定缔约国海军主力舰拥有的总吨位和数量上限,还要求新建战舰标准排水量必须控制在35000吨以内、主炮控制在16英寸(406毫米)以下。华盛顿条约允许意大利拥有的主力舰总排水量为175000吨,但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中止了4艘大型“超无畏”型“弗朗西斯科·克拉乔罗”级舰的建造。而仅有老旧的“康特·迪·卡武尔”级和“卡约·杜里奥”级战列舰。一战以后,各国都将注意力放在对条约所允许拥有的战列舰的近代化改装上,但意军方迫于经济压力,改装工程计划没能上马。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一批德国抵抗分子实施了一次对纳粹元首希特勒的暗杀行动。此次笨拙的暗杀行动只让希特勒受了点惊吓和皮肉轻伤,而几名参与暗杀行动的抵抗分子除了一名女子外都遭到了纳粹行刑队的处决。如今,60年过去了,当年曾在暗杀希特勒行动中发挥过作用且幸存下来的唯一人员、现年86岁的老妪英加·哈格(Inga Haag)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戴维·史密斯和沃特·哈里斯披露了当年暗杀元首行动失败的始末。7月11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对此作了全方位的报道。希特勒几乎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耄耋老人英加在伦敦中心玛丽勒伯恩的  相似文献   

19.
毛瑟 《环球军事》2006,(13):44-45
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捷克斯洛伐克战略地位重要,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因此,希特勒德国对其早就垂涎三尺。1938年9月30日,希特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墨索里尼及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在慕尼黑正式签署了将捷克境内的苏台德区强行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10月1日,德军开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提起“法西斯”,人们就会联想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暴行。然而,“法西斯”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起源于罗马。 当时罗马每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这种答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行官便吼叫着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