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军情动态     
日本H-2A运载火箭于2002年12月14日上午当地时间10点31分从鹿儿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将4颗卫星送入800多千米高的极地轨道。这是自2002年9月H-2A火箭发射成功之后,第二次获得成功。 H-2A火箭升空约16分钟后,“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与火箭成功分离;约30分钟后,另外3颗小型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ADEOS-2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用于接替1996年8月发射、运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直破云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被誉为北斗"专列"的长三甲从2007年发射首颗北斗卫星起,13年间,"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将所有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可以说长三甲系列火箭伴随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每一步,是名副其实的北  相似文献   

3.
5月2日,我国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托举着两颗“铱星”再次呼啸腾空,并将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它再一次表明,该型号火箭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已有具备了参与国际中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未来10年间,国际中低轨道卫星发射数  相似文献   

4.
4月13日早上7点38分,朝鲜在平安北道铁山郡东昌里的西海卫星发射场发射了一枚远程火箭。随后不久,朝鲜官方便宣布发射失败,火箭在发射90秒后解体并变为碎片,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朝鲜第三次发射卫星失败。实际上,卫星技术本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发射成功,需克服很多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0月,国内首枚搭载商业卫星的民营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升空,但卫星未能入轨,发射任务失败。而在稍早的9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实验用小型商业火箭"双曲线一号"。火箭将2颗立方星试验载荷依次释放进入亚轨道进行验证飞行,用于验证星箭分离和数据传输技术。这两次发射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因为这既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在国家发射场完成的发射任务,也是首次实现由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完成的商业发射任务。两次发射使用的火箭与实验卫星全部由民营企业自筹资金研制。虽然遭遇了一定挫折,但标  相似文献   

6.
防务     
世界最大飞机开建能发射火箭近日,国外媒体曝光了美国正研制的一架可用于将卫星——最终目的是将人类送上太空轨道的巨型飞机,目前正在加利福尼亚的莫哈韦沙漠组装,绰号"大鸟"。该机翼展117米,长度72米,质量544311千克,最大速度850千米/小时,设计搭载6个波音747级别的发动机,预计在2016年首飞,可以将火箭运至空中发射,将6.1吨的卫星送入180-2000千米的地球近地轨道。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3月8日晚10时10分左右,美国“宇宙神-5”火箭携带着“轨道快车”“双胞胎卫星”和其他4颗小型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军用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美国空军此次“派遣”、“轨道快车”进入太空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卫星自我修复和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试验。该试验一旦获得成功,不但可以提高和延长美军间谍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美军卫星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年开门红。中国电科在卫星运控系统、核心芯片、能源产品以及火箭外测系统等关键领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15日9:50,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洋一号A(HY—1A)卫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808秒后,卫星与火箭正常分离,到达870公里初始轨道,按计划在经过7次变轨后到达798公里的预定轨道。 2002年5月29日上午9:50,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所属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第一轨卫星数据。 2002年9月18日上午,在国防科工委主持下,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HY—1A卫星在轨交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 2003年5月15日上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接收到HY—1A卫星下传的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10.
日本H-2火箭发射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15日下午,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鹿儿岛种子岛航天中心用H-2运载火箭发射“多功能输送卫星”(MTSAT)。在发射后4分钟,火箭第一级主发动机停机。由于担心火箭失控,在8分钟后地面控制人员发出引爆指令,使箭星俱毁。此时火箭的飞行高度为45千米。这次发射原计划在8月5日进行,由于火箭多次出现问题,致使发射推迟。1998年2月,由于H-2火箭第二级的发动机过早关机,致使COMETS试验通信卫星进入一条无用的轨道,成为空间垃圾。  相似文献   

11.
10月22日,印度在南部沿海安得拉邦的斯里哈里科塔航天基地成功发射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这枚火箭是22日上午10点23分点火升空的,火箭上载有3颗卫星,其中一颗是印度自制遥感技术实验卫星,重达一吨,另两颗是比利时和德国产卫星,总重量约100公斤。这是自1997年印度宣告自行研制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取得成功以来,第3次发射此类火箭。半年前,印度曾成功地首次试射更先进的对地同步卫星运载火箭。这标志着印度已经跨入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航天研究院的序列中,有一个老资格的新兵,它就是1999年8月挂牌的、地处内蒙古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 三十五年来,六院入研制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长征一号末级火箭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推上了预定轨道:卫星制动发动机门次应用于返回式卫星,返回成功率 100%:两级固体导弹发动机,为我国潜艇发射的战略导弹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新一代陆基战略导弹两级固体发动机“参军”入伍,在五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中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EPKM固体火箭上面级,两次参与发射外星,为长征火箭打入国际市场拓宽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13.
宇宙气象学     
李仲伯 《国防科技》1995,16(3):16-29
苏联和美国发射了第一批科学卫星以后,实际应用已经研究成功的技术的问题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前利用科学研究火箭得到的结果已经表明:利用仪器对地球大气进行探测具有实际价值。于是,在卫星上安装照像、电视舱以及其它的装置发射到轨道上去就引起了气象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希望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得到有关经常处于变化中的天气的最一般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1997年8月20日,我国目前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地将亚洲目前最大功率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送上太空。这是自1996年7月发射香港亚太一号A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又一次圆满地完成发射外星的使命。当日凌晨1时50分,长三乙火箭托举着马部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捆绑着四枚助推火箭的“长三乙”,喷出的巨大火焰,在夜空中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柱。25分钟后,星箭分离,“马部海”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44771公里,倾角为24.6度的超地球同步转…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8日美国"宇宙神"5型火箭携带"轨道快车"(OrbitalExpress)先期技术验证装置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自主交汇和停靠能力验证试验。"轨道快车"系统由两颗卫星组成,一颗是作为维修卫星的波音公  相似文献   

16.
利用贮存值班的固体运载火箭,可以在24 h内将卫星送入目标轨道。针对灾害监测、热点冲突监视、区域信息增强、空间系统补网重构等典型突发事件,基于贮存的固体火箭应急发射任务模式,研究了基于综合成本评估的贮存管理机制、应急发射任务规划内容和方法,制定了基于贮存状态的应急发射流程,设计了自动化快速评估系统,为快速响应固体运载火箭应急发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视觉/言论     
《现代军事》2015,(3):6-11
从反卫星到发射卫星美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过F-15发射导弹反卫星的研究,如今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开展用F-15发射小卫星的项目,名为"机载发射辅助进入空间"(ALASA)。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样机制造与系统验证阶段,计划制造12枚火箭。美军期望借助ALASA火箭,能够在接到通知24小时内,将不超过45千克的载荷送入轨道,成本不超过1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小卫星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其结构简单、功能集中,多为星座组网工作模式,发射需求不断增多。自2013年起,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小卫星占卫星总数的50%以上。目前卫星的发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属发射,所谓"包车"方式,即买下一发火箭完成发射;一种是搭载发射,类似于"搭车",只占用火箭部分运载能力,现有小卫星的发射多采用搭载发射方式。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渐开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2月,由西欧18个国家联合研制的“阿丽亚娜”火箭发射成功。这是西欧最先进的尖端军事科技成果,特别是该火箭多次在圭亚那地区进行发射试验,取得重大突破:能把15吨重的负荷发射到400~500公里高空的轨道上,或者把5吨重的负荷发射到3600公里的苍穹。由此可见“阿丽亚娜”火箭运载的巨大威力。由于苏联在与美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中,迫切需要掌握该火箭的机密资料,于是苏联克格勃的情报触角伸向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20.
当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时,美国曾受到了技术上的强烈冲击。在那种冲击中,最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事实是,本来美国陆军能够提前好几个月轻而易举地用丘辟特-C火箭把它的卫星发射上去,但没有这样做,而是等到最后为了对苏联的卫星作出反应,还是用它把“探险者-1号”射入了轨道。造成这种迟缓的原因多少有些是出于理想主义的考虑,即打算用专门研制的“先锋号”火箭来发射第一颗卫星。虽然,这枚火箭是由美国海军研制的,但它是一项纯研究性的计划,没有采用弹道导弹的第一级。因此,把它献给1957-1958年世界国际地球物理年,看来,这是政治上更容易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