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越地球村     
假如宇宙中的太阳系是一个区乡,那么,地球就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庄。整个地球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彼此相隔很近很近。我刚刚跨出北京城,怎么一刹那就到了华盛顿。昨天刚送走巴黎的晚霞,今天却迎来了开普敦的弟兄。不要说隔洋有耳,唱支歌儿大洋彼岸就能收听。我偶然在电视...  相似文献   

2.
祝谦 《兵团建设》2012,(18):42-43
正军垦新城,是兵团人脚踏荒原留下的一串"风雷"人们面对地球思考时,会有一个顿悟:大自然给了人类高山与湖泊,江河与草原,大漠与森林,风霜雨雪与花红柳绿。那么,人类在地球上的建树是什么?城市!这是人类留下的一座丰碑。难怪哲人有言:"一切的路通向城市。"难怪文明分类这么界定:现代工业文明与古代农耕文明的区别是城市的诞生与成长。城市对于兵团人来说,是"脚踏荒原起风雷"之举。回望过往就能看到:兵团人,  相似文献   

3.
当各国科学家们正在殚精竭虑地设计如何避免“天地大冲撞”的方案时,从英国宇航局传来消息:军事专家已经成功地通过电脑模拟,使用原子弹连续撞击小行星,使其偏离运行轨道,撞向地球上的某个城市,将其夷为平地。这就是所谓的“行星袭城战”。令人瞠目的是行星袭城战的策划者竟假以自然灾祸之名,瞒天过海,成功打击对方,逃避各方指责。  相似文献   

4.
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演讲中提出的概念:“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地球的表示”;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能输入大量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多种分辨率处理的动态描述系统。从广义上讲,数字地球是指信息化的地球,是一个完整的地球信息模型。它把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所有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通过它可以快速地、形象地、完整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就在我们指尖上”的理想。从数字地球所包含的主要内涵来看,它是一个扩展了的、全方位的、高  相似文献   

5.
思想工作中抓“点”的艺术王建平,王爱东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很明确地道出了"点"的巨大作用。在思想工作的领域里,也常常会碰到抓以点"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作用点选对了,思想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密切关注的士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6.
智慧型军工科研院所:由概念走向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现状看,目前大部分军工科研院所处于数字化院所阶段的不同时期,只有少部分单位已基本完成数字化院所建设,正向信息化院所转变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企业等概念提出以后,智慧型军工科研院所的概念也进入人们的视野。智慧军工科研院所的内涵2008年,美国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将其描述为下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信息革命。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一些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部分高等院校也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袁俊 《国防科技》2007,(10):21-23
地球物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为地改变地球自然环境和自然能量,诱发自然能量和力量.本文阐述了世界各军事强国利用该技术为军事服务的实践案例,展望了军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棉花     
任崇喜 《兵团建设》2005,(11):54-54
很偶然地想起了棉花天渐渐凉的时候,母亲说要到老家拿棉花,为我们的小女儿做棉裤。她说,在城市商场里买的棉衣花哨而不暖和,棉花是真暖人呢。母亲是一个辛劳一辈子的农村妇女,她懂得棉花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民兵防空分队作为反空袭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将担负繁重的城市防空和要地防空任务。在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中,很有必要抓紧防空分队的军事训练,提高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针对城市民兵防空分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训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经常性课题。去年,笔者到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城区几个人武部对此进行了调研,感到以下几点做法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潜艇特别是核潜艇纵横于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下面,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要发现这些水下游猎者,主要通过它们对环境产生的非常微小的热力、磁力以及水压场的扰动,当然,能否测得还取决于背景噪声的大小。因为所有的噪声都很容易迅速地从潜艇向外蔓延,而这些噪声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都可以用来对潜艇进行探测、识别和定位。因此,保持潜艇的安静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太空生活     
《国防科技》2003,(2):79-79
宇航员在太空中是生活在智能化的密封舱内,舱内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气压以及空气成分,而且可以使空气不断地流动,还能将废气、废水等重新处理。 虽然生活设施齐全优越,但在太空毕竟不同于在地球上生活,宇航员要想胜利完成任务,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多方面的,比如行走、睡觉、吃饭,这些在地面上都是很普通的事,但在太空就变得奇妙和艰难起来。  相似文献   

12.
约束随感     
有的民兵战友乍到训练基地参加训练,思想上有一个很大的负担是怕约束。要讲究军人举止,要站队练队列,外出要请假销假,每天要按时作息,……总是得不到自由,很别扭。怎样看待纪律和约束?联想大自然运动的规律,不难对约束得出正确的见解。宇宙中万事万物,没有不受约束的。以月球而论,它受地球的约束。地球似乎用一条看不见的绳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机会从太空用雷达和光学望远镜观察地球,会看到如上图中的情景。地球周围密密麻麻地布满的是什么东西?这是一些“游荡”在近地轨道上的人造碎片,大到火箭残骸和废旧卫星,小到涂料薄层和金属残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碎片,简称轨道碎片。  相似文献   

14.
外层空间     
地球空间示意图 人类开拓空间的历程漫长而久远。从空间角度看,如果把地球看做是人类向太空发展的驻泊点,那么,以地球为中心,可以按层次把空间划分成几个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行速度的增加,将一层层地向外拓展。 外层空间(简称空间)是指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在航天技术领域,通常将距地表100千米以上直至遥远的宇宙的区域称为空间。继陆地、海洋之后的人类第三环境——大气层,是指地表以外包围地球的气体层。据人造地球卫星的探测,地球大气层的上界约在距地表2000-3000千米高度,从气象要素和航空航天技术实用角度考虑,将外层空间的下边界定在距地表100千米左右的高度比较合适。因为,在这一高度,大气密度只是地  相似文献   

15.
范柏 《宁夏科技》2002,(5):26-31
一个核弹可以毁灭掉一个城市,一艘核潜艇可以摧毁一个中等面积的国家。目前世界上有3万颗核弹高悬在人类的头上,其中美国就有7200多颗,这些核弹足以毁灭地球若干次。  相似文献   

16.
吴勤 《现代军事》2008,(11):45-49
太空已经成为新的军事“要地”,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太空武器.不仅能摧毁处于太空的敌方卫星,还能向地面目标发起致命攻击。近年来,美国不仅大力推进空间军事化.还拒绝签署有关禁止太空武器的条约。美国的这些行为很有可能引发代价高昂的太空军备竞赛.破坏目前的稳定局面。那么到底太空武器有哪些?太空武器真的那么有用吗?美国会发展什么样的太空武器?太空战能避免吗……  相似文献   

17.
人参果,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麓,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当人们对这种奇珍异果还很陌生的时候,下岗女工秦爱英与自己的残疾丈夫赵建政,就已从城市来到农村,在黄土地上建起日光温室栽种起它。如今,秦爱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常常高兴地说:人参果是俺致富路上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到青年作家卢思浩的一段话,“有时候努力不仅仅是想要得到什么,也是为了得到时能够心安理得”,觉得很有道理。又在北京忙碌了小半年,回来后紧绷的神经还惯性地敏感,春节后还剩几天假期,受朋友之邀去了趟重庆,来了一次心安理得又走马观花的旅行。山城美,美如画中城从机场出来,在城市路灯的映射下,我努力地寻找重庆这座城市的特别之处,既没感受到雾霭朦胧,也没看到重山叠嶂,山城、雾都、桥都、水城,这些重庆的冠名似乎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顾此 《环球军事》2012,(10):62-63
在近期热映的《超级战舰》中,来自异星的战舰以毁灭者的姿态降临地球,它们藏匿深海,却又突如其来地袭击地球,在世界各地,桥梁被摧毁,建筑物被炸垮,甚至连军事基地都未能幸免。没有人知道它们从哪里来,又为何而来。但不管答案如何,一场人类的海上地球保卫战注定还是要在美军的领导下在太平洋上震撼开战。  相似文献   

20.
地球物理环境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早在公元前3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地球物理环境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