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伟 《政工学刊》2011,(8):80-80
回想六年前刚进入机关组织部门,我正因写不好材料而长吁短叹时,主任给我推荐了《政工学刊》,“党团建设”、“政治教育”、“按纲建连”……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从此,年底订《学刊》、每月等《学刊》、每日读《学刊》便成了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小鸭”显风采汪元付我这个政工战线上的丑小鸭,由于经验少,政工底子薄,工作起来很费劲,使我苦脑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校学习时,不懂可以问教员,在基层连队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我思来想去,想起毕业时从学校带回的《政工学刊》,于是我便将所带回的5本《学刊》拿出来...  相似文献   

3.
去年6月25日,我意外接到《政工学刊》编辑部老师打来的电话,我撰写的《细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发表了。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激动地差点蹦起来,真没想到战士写的文章也能上《政工学刊》。  相似文献   

4.
刘丰 《政工学刊》2011,(6):80-80
初识《政工学刊》是在军校毕业后任排长快半年时。年少轻狂的我,那时更多的是喜欢“打打杀杀”地训练、“大大咧咧”地管理,很少思考如何带兵管理才有效、怎样做思想工作战士才信服?有时自己用心良苦,战士却不听,与战士关系一度紧张。一天,在指导员房间随手拿起一本《政工学刊》翻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政工学刊》的可贵之处衣述强笔者是《政工学刊》的忠实读者,也是借《政工学刊》这个园地成长的一名作者。在《政工学刊》创刊15周年之际,结合多年读刊和投稿、用稿的体会,谈点感想。一、刊风正派,量“质”用稿。一个刊物办得是否有价值,真正能吸引读者,关键是能...  相似文献   

6.
我是《政工学刊》的忠实读者,多年订阅、期期必读。据了解,我们集团军所属部队订阅《政工学刊》的单位和数量也是逐年增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我们认为,《政工学刊》作为全军创办最早的政治工作综合性期刊,其鲜明特点是:方向明确、与时俱进,栏目丰富、紧贴实际,指导性强、方法实用,排版大气、编辑精细。为使贵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喜结新朋友     
喜结新朋友房爱民《政工学刊》是我去年才结识的新朋友。那时我刚从连队调入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政工素质弱,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我找到了《政工学刊》,被其栏目之全、指导之强和内容之新深深吸引。时间虽短,但与《政工学刊》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成为我的新朋友。政...  相似文献   

8.
感谢好朋友     
感谢好朋友白雪冰一次在为指导员整理文件时,发现他任指导员到现在三年期间的《政工学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抽屉里,丝毫无损,且无一遗失。当时我并未真正认识到他这样他的价值,但却为我同《学刊》成为好朋友埋下了“伏笔”。我是1992年入伍的战士,直接从学校走向...  相似文献   

9.
一晃,我与《政工学刊》已有10年的感情了。从热情满怀的懵懂学员到初涉政工的部门干部,从严谨细致的机关干事到独当一面的基层主官,一路走来,阅读《政工学刊》使我受益匪浅。一本枕边的杂文选刊。初识学刊还是大一军训时。虽然当时对政治工作还很陌生,但研究探讨政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扬鞭催马向前行宋斌华自1984年走上政治工作岗位之后,我就与《政工学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编辑老师的精心扶持下,1986年6月我在《学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政工研究文章,从而增强了政工研究和写作的信心。在担任《学刊》特约通讯员以来,收集了《学刊》的...  相似文献   

11.
致《政工学刊》编辑部编辑部全体同志:今年8月是《政工学刊》创刊15周年。值此刊庆的大喜日子,作为贵刊的历史见证人、忠实的撰稿人(特约通讯员)和热心的读者,我特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祝贺!《政工学刊》的前身,是海军政治学院的前身海军政治学校的校刊──《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政工学刊》编辑部: 由于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我每天都要阅读大量政治类报刊,以得教益,《政工学刊》是我常年坚持阅读的一种。贵刊虽是军队主办,但它对全国各行各业的政工干部和政工研究同行都有启示。最近在第6期看到我的一篇文章《当爱好被功利化》被刊载,甚是荣幸。希望编辑部再寄一本样刊作纪念,谢谢!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政工学刊》的忠实读者、投稿者和收藏者,从200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订阅杂志,一直到现在,期期不落。通过阅读《政工学刊》我不仅更好地了解了基层政治工作情况,也收获了许多搞好政治工作教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是什么让我第一次深入到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是什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政工理论的无穷魅力,是什么第一次启发我对政212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是《政工学刊》。作为一个政治IT作理论学习与研究者,《政工学刊》一直伴随着我,让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思考,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政工干部成长为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为何有人“提不醒”?张连水《政工学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我撰写的一篇小文《人生离不开“提个醒”》。有人看后对我说,“时下的焦点是,不怕不提醒,就怕提不醒”。我琢磨着此话在理。“提个醒”固然好,然而,“提得醒”或“提不醒”,是“提个醒”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层政工干部的良师益友李放鸣,周斌今年,86047部队订阅《政工学刊》70册,发给连队指导员人手一册。他们用《学刊》指导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学《学刊》、用《学刊》已蔚成风气,《政工学刊》成为基层政工干部的良师益友。基层政工干部普遍反映,《学刊》综...  相似文献   

17.
获奖讯息     
《政工学刊》2014,(11):96
日前,我刊接到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发来的获奖通报:在辽宁省第15届期刊编辑优秀作品评选中,《政工学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近来,遇到两件同《政工学刊》有关的事。一件是,收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中外崇高论》,收入《学刊》刊发的鄙人文章《守卫英雄》。另一件是,一位归国华侨通过成都军区文工团来电话,说他看到《政工学刊》发表的《百姓认事不认言》一文,称赞了他的祖先,很感动,向笔者和刊物表示感谢。这样的事至少表明,各界人士是重视《政工学刊》的,是好事。  相似文献   

19.
两年四个月的陪伴,28期《政工学刊》见证了我从一名国防生到一名基层政治工作专业军校生的蜕变与成长。将我从一名政治工作的"门外汉"引领到政治工作的专业之中。《政工学刊》一直是我工作上的好帮手。现今对于我而言,无论是在机关帮助工作,还是担任模拟连兼职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20.
情有独钟一如既往李荣广说来惭愧,这几年我也没少给《政工学刊》投稿,却因为角度不新、力度不够和研究不深而没有一篇被采用。但我对《政工学刊》仍情有独钟,深爱不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她确实是益友良师。我是从技术岗位改行从事政治工作的,改行以后,一直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