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在100年前的那场“七.二五”惨案至今令亿万华夏子孙义愤填膺。 1894年7月,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接到李鸿章密令,派遣军舰从塘沽护送外籍运兵船到朝鲜牙山前线。 根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命令而在塘沽集结的清军已做好渡海到朝鲜作战的准备,清政府雇来的英国运兵船“爱仁”、“飞鲸”、“高升”三条火轮已向大沽口移动,从旅顺口启航的北洋海军护航舰船正向大沽口驶去。  相似文献   

2.
1857年12月,英、法帝国主义借口亚罗号商船事件和马赖神甫事件,联合派出侵略军攻陷我广州,揭开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序幕。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的舰队在俄、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北犯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1859年,英法美等国借口“换约”,于6月23日由英法集中舰船30余艘,兵力2,000余人,驶至大沽口外海面,对清政府进行武力要挟。驻守大沽口的清军直隶提督史荣椿和大沽协副将龙  相似文献   

3.
⊙大沽口炮台概况天津历来是北京的门户,而市区以东45公里的大沽口又是“津门之屏”,对于津、京是一道天然屏障,是扼守京津战略纵深的“咽喉”。大沽口炮台,最初是指海河河口两岸南北两座圆形炮台而言。两炮台始建于1816年,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派直隶总督亲临大沽口指导海防建设。经过数年经营,大沽口炮台已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大沽炮台群,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失利后,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奉旨重修炮台,用4个月时间,在海河口南北两岸,修建了以“威、镇、…  相似文献   

4.
<正>雅克萨之战是清康熙年间中国军民为抵御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而进行的重大战役。战后清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两国的东段边境,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属于中国的领土。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中国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各族人民的生活安宁,是中国早期反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但这场胜利并未能展现清军的强大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封建王朝大门的开始.回顾这场战争,清军的失败不仅是因为武器装备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海防体系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的是发生在1860年的大沽之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此战的战前准备;第二部分详述了战争经过;第三部分分析了清军失败的原因。这些原因主要有:清政府“顺内”而后才能“安外”的战略;北塘撤防,将防线侧后暴露;“夷兵不利陆战”的观念;武器装备的落后。此战还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相似文献   

7.
清军爱国将领左宝贵,1837年出生于山东省费县的一个回族家庭。早年投身行伍,治军有方,一生奔波沙场,率战有勇。1875年,清廷晋升他为记名提督,镇守奉天(今沈阳)。 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派左宝贵率奉军与卫汝贵、丰升阿、马玉昆等部进驻朝鲜平壤。左宝贵到达平壤时,清军已在牙山被日军打败。当时,败退下来的和前去增援的清军都集结于平壤,本来可以据守要塞,扼断日军北犯通道,制止其向中国边境推进,但担任清军诸路统帅的叶志超却主张“墨守城  相似文献   

8.
大沽口炮台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洋务运动期间,特别是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为加强对京畿地区的海上防务,曾对大沽口炮台进行了大规模的近代化建设,使之成为当时北洋地区渤海湾中的三大支撑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后,由于清军在平壤之战和黄海之战屡战屡败,日军控制了朝鲜全境和黄海制海权。至10月中旬,日军第1军共2.5万余人,在司令官山县友朋大将的率领下一路前移,兵锋直逼鸭绿江边的朝鲜重镇——义州城(今新义州),开始隔江相望,威逼辽东边境重镇安东城(今丹东),迅速完成了作战准备。⊙“对峙两军今若何”1894年10月中旬的一天,日本第1军司令、陆军大将山县友朋站在鸭绿江对岸义州统军亭上,踌躇满志地望着鸭绿江水。江的对岸,就是中国盛京省的九连城。九连城的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山岭。莽莽苍苍,一眼望不到边。他手指江水对…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以前,驻扎在山西的清军部队只有一个新军混成旅,下辖两个步兵标(团)和骑、炮兵各一营,工兵、辎重兵各一队。当时,阎锡山任该旅第2标标统(团长)。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11.
百多年前1906年3月(清光绪三十二年元月)一个寒冷、清冽的日子,在北京清朝练兵处的大院内,一群身着奇特服装的清军高官正在列队照相,随着意大利摄影师的操作,一幅历史照片映人我们的眼帘(见下图):十几名拖着大辫子的清军高官,头戴清朝官员的朝冠顶子、珠色璀璨、翎羽鲜明,身着刚刚换发的海蓝色呢制新式陆军军官大礼服,衣领上金蟒抱珠、张牙舞爪、腾云驾雾,领章、肩章、袖章、裤线上各色、各式的金线盘花、金辫耀眼夺目,胸前的7颗金色铜扣、腰间紫红色牛皮制礼服腰带上的金色铜制带扣带卡金光闪闪.  相似文献   

12.
周粟 《军事历史》2006,(6):48-53
1894年8月,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初,日军川上操六参谋次长便对中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拟订了“对清国作战大方针”,将战争分为两个阶段:9月下旬前为第一阶段,目标是将清军全部驱出朝鲜,控制黄海制海权;10月后为第二阶段,目标是实施中国本土作战,先控制辽东半岛,尔后经略满洲,决战直隶,入主北京。据此,9月21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在中日军队进行平壤决战后的第6天,便提出了入侵中国本土的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13.
清人施德馨撰写的《襄壮公传》(见《靖海纪事》)载:清军水师将领施琅(1621~1696)用兵的特点是:“用兵务持重,计出万全,不株守摹古人兵法,而出奇功与之合。至临  相似文献   

14.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永兴元年(公元357年)苻坚即帝位后,即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因而兵强国富.建元六年(370年).苻竖以"先强后弱,各个击破"为方略,开始了他的统一北方的战争.十余年间,先后击灭前燕、前凉、代等割据王国,并夺取东晋梁(治今陕西汉中)、益(治今四川成都)两州及襄阳、彭城等战略要地.把中原地区全部纳八前秦的势力范围.后又进军西域.其版图"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高僧传·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传》)许多部落、小国也竞相归附:"鄯善王、车师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通用水下战仿真环境(ODIN)的能力、设计和应用.这个模型是由英国QinetiQ公司(原防御评估和研究局,DERA)开发的,目的是模拟水面舰艇/潜艇/UUV(水下无人航行器)平台、鱼雷和对抗措施之间的详细水下交互.研发该项目起初出自要求模拟先进对抗措施概念的有效性和采用模拟多基地信号声学站的革新技术.ODIN提供一种采用多个逼真度级建模的"全系统"综合方法,以支持从高级蒙特卡罗评估到算法设计和估计的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清军陆战战术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惟目前的研究未及深入,以致形成一种普遍看法;落后便要挨打,挨了打的自然落后。对清军战术立足于一个“批”字。可历史并不这样简单。人们发现,清军在反抗外国入侵的战斗中,并不总是失败者。即便是失败的战斗,每一次战术优劣,水准发挥也都有所不同。事实上清军在落后挨打的同时,其战术也经历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至20世纪初年,基本上建立起一整套近代战术体系。真实再现清军战术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指出它与近代战争胜负的关系,仍将是一项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本文正是为此而作,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教正。  相似文献   

17.
军事百科     
古炮为啥叫“将军”我国古代称大炮为“火炮”。元至顺三年(1332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铜火铳(炮)。明代炮身改为铁铸。至清代,八旗军已普遍装备有各式大小火炮。清军在战斗前,例如攻城、击阵以及海战的前一日,照例要将所有火炮陈列在兵帐前面,由主将率官兵举行祭奠仪  相似文献   

18.
毛元佑 《国防》2008,(1):74-75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后,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占领北京,攻陷南京,兵临浙江。全国各地掀起了抗击清军的浪潮,明朝宗室的几个藩王也先后成立了3个南明政权。1645年初夏,当清军占领杭州时,浙东地区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一个26岁的读书人张煌言,从此开始了长达19年的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中心战(NCW)为提高目标定位和攻击循环周期的速度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在缺乏情报、监视、侦察(ISR)以及实施持续火力投射手段的情况下,网络中心战的使用价值仍然令人怀疑。  相似文献   

20.
在80年前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中,海军宿将萨镇冰,先是率清军海军主力驰赴武汉镇压革命,曾给革命军造成很大损失,后又默许海军主力在武汉前线反正易帜,使武昌首义最终未被反动势力所剿杀。千秋功罪,值得后人评说。萨镇冰其人萨镇冰,字鼎铭,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59年(清咸丰九年)3月30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萨怡臣是个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